《潜伏共营十八年》第一章 聚齐在珞珈山下 (1)
第一章:聚集在珞珈山下
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对抗了近十年的国共两党开始重启谈判大门,共商抗日救国大计。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文件。9月23日,蒋介石又在庐山公开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正式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由此宣告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关系为之一新。经与国民党协商,中国共产党相继在全国许多城市建立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办事处,并向当时国民党统治中心武汉派驻了中共中央代表团,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喉舌刊物《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也相继在汉口创刊,有国共两党及其他许多民主人士共同参加的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国民参政会也在汉口隆重召开。国共两党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揭开了开始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于此同时,中共代表团还通过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宣传全国抗战的群众运动,震动了黄河南北,震动了长江两岸,有力地配合了前线战事。1937年底,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党恢复了久负盛名的在北伐战争时期设立的政治部,并决定邀请中国共产党人及民主党派人士参加,使其成为一个国共合作的机关。政治部主任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陈诚兼任,共产党人周恩来和第三党负责人黄琪翔出任副主任。在蒋介石的默许下,陈诚不但三次致电并亲自登门拜请郭沫若出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还在人事安排、制定计划、调拨经费等方面为郭沫若大开绿灯。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迈进了多年以来戒备森严的国民党政治部门,从隐秘的地下昂首步入政治前台。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缘,位于长江与汉水之间,扼平汉、粤汉两条铁路的衔接点,也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7年底,在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后,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及军事统率部仍在武汉,这就使武汉成为当时全国实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成为敌我必争之地。
为此,一九三七年底,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北方局急速从北方各大学抽调了一批年轻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党员骨干,经过短期培训之后,以进步青年为名,通过郭沫若推荐给了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 本故事的主人公,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局势之下,经过北方局和长江局的精心安排进入了这个表面上的国共合作产物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实际上是共产党为今后的计划和打算所做的长远谋略中的一个安排。当然,国民党,甚至还有其它派别也怀着各自的意图和计划派人进入到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抗日的旗帜下,在抗日的口号下,各党派,各政治团体就在这样的政治环境里走到一起来了。
从隐蔽的地下斗争,来到公开的, 而且是堂而皇之的进行各种活动。 从艰苦的生活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日子,到有保障的生活和可以公开炫耀的身份并获得人们尊敬和羡慕的眼光,生活就是这样急速的变化着。
Z 某, 就以这样的名称来称呼他吧, 此时他和其他中共党员进入了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当然,他的身份还保密,没有说他是中共党员,只说他是进步的抗日爱国青年。)穿上了国民党的军服,怎么算,怎么看都是个军官了,走在街上都比别人神气一番。至此,他开始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将以会什么方式来来显示他的存在价值,如何看待这人,这人有多大的价值,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对此人寄予厚望。因为,当国民党看到共产党推荐而来的年轻人中, 有这样头脑清晰, 反应灵敏,又有很好文化修养时,就决定要把他作为今后策反和争取的目标。同样,共产党也准备把他作为今后对付国民党,及有可能打进国民党内部的目标来培养和关注。
于是, 这人注定就会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要争取和保护的对象, 就注定了他要么是继续保留共产党员的身份,等待有朝一日,打进国民党内部。要么,被国民党策反成功,也是等待有朝一日成为共产党内的国民党潜伏人员。于是策反和反策反,拉拢和反拉拢的这出戏的大幕就这样缓缓的拉开了。
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 这位Z的背景和他自己的身世吧。
Z 某, 时年二十一岁, 在北平某大学读书, 在此之前, 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参加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 ”民先“或 “民先队”。同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活跃于北平的几个大学。不久, 担任了“民先”中的一个支部书记。
他出身于城市小职员家庭,凭着自己聪明和才干,书读得不错,在大学读的是数学系,这人 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反应快,点子多。 但此人的缺点是个人主义突出,长于算计, 精于判断。好几次由于他 当机立断, 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 而使北平的地下党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中共北方局领导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家伙, 所以,当中共中央要求北方局和长江局挑选一批精兵强将, 利用国共合作的黄金时期,进入 郭沫若领导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同时由于北平的形势所迫,撤退一批精兵强将到南方,为保存这样的火种, 也为今后时局突变时,可以有应变之道和力量。
进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党方面, 主要是二陈的 CC 系统的中统局人马, 说起和军统齐名的中统 ,也许大家对它的熟悉程度不及军统, 电影《色戒》的女主角的原型,就是国民党中统特务郑萍如。
中统局简介如下:
中统局特务组织的原始机构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内的党务调查科,它成立于1928年2月。在1928年—1931年这段时间内,陈立夫、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先后担任调查科主任一职。
1930年徐恩曾继任后,开始了他对中统特务系统长达15年的直接领导,直到1945
年2月,蒋介石突然下手令,免去他“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由叶秀峰继任。调查科最初分设采访、整理两个股,各设总干事一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
1930年夏为了加强对付共产党的力量,调查科内又增设了一个“特务组”,除一般特务活动仍由采访股负责外,举凡对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密谋策划以及被认为属于最机密的情报搜集、破坏指导统由该组负责。该组的负责人由调查科采访股的得力干事顾建中担任。
1930年夏,该科也增设了一个“言文组”,其任务是负责搜集各省市的报章杂志、各种进步刊物以及国外的华文刊物,分门别类加以剪贴,逐日送科主任转部长参阅。该组由整理股干事刘清源负责。
1932年秘密成立“特工总部”,地点设在南京道署街今瞻园路132号瞻园内。该部迄1938年撤销之时止,前后共七年时间。特工总部是一个完全秘密的组织。它成立后即在各省、市、县和国民党特别党部内陆续建立了下属机构“特务室”,在上海、南京等重要地方还设立了秘密“行动区”。
1934年,蒋介石为统一特务组织,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设立调查统计局(这与后来以戴笠为首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两码事),以贺耀祖为局长,陈立夫为副局长,下设3个处:一处为党务处,徐恩曾任处长;二处为军警处,戴笠任处长;三处为邮电检查处,丁默任处长。1935年,国民党中央机关扩编,党务调查科改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调查科和党务调查处均设于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内,在二楼西南角两间房子内办公。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于1938年成立,至1947年前后历时9年。在这9年中,其组织之庞杂,人员之众多,抓捕中共党员和其他进步人士之多之重大较其他各阶段为甚。中统局开始设于湖北汉口的黄陂路,后迁到重庆储奇门药材公会大楼楼上。
1939年7月始迁到中山二路川东师范。1946年迁到南京道署街(即今瞻园路)。中统局成立后,原特工总部宣告结束。
1947年4月中统局改头换面,历称中央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
历史上, 中统特务也有过自己的辉煌战绩,最为出名的是差点把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机关一窝端了, 那次要不是徐恩曾大意,使得钱壮飞有机可乘,否则的话,中国历史就会是另外的写法了。 共产党早期的几位领导都是被中统的前身组织抓获的。可见,中统还是有能耐的。
根据以上的描述,我们知道, 中统局作为一个正式的和军统并列的国民党特务组织成立于一九三八年, 地址设在汉口。 这样,一九三八的武汉,那个风云诡异的时代,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当时还团结一致抗日的局面下, 一场针对对方的看不见的战斗, 就在武汉上演了。 此时,已经身在武汉的Z某, 也即将开始他长达十八年的潜伏生涯,直至被揭露为止。
Z某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 中国全国抗战,此时正面临着自台儿庄战役以来最严酷的局面, 武汉成为日军下波进攻的重点,武汉保卫战在一九三八年春打响后, 至当年十月结束。当武汉保卫战刚开始时,Z还是一个潜伏在国民党部门里的共产党人,当武汉保卫战失败后, Z就成了一个国民党中统潜伏在共产党内的余则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