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旅 (27)守护大象的人们
非洲之旅 (27)守护大象的人们
快乐玉子
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
早餐后,游人们彼此交换信息地址,非洲之旅接近尾声。
最后一个节目参观大象孤儿院。
一路走来,满目所见皆是大象对自己儿女百般小心的看护。大象怎么会变成孤儿呢?
来听听肯尼亚大象孤儿院的解说。
这是一个残酷伤心的故事。曾几何时肯尼亚境内生活着数百万头生龙活虎的野生大象。随着现代生活发展和人类活动区域的日益扩大,大象们的生存空间日渐减少,它们的家园不断被蚕食和剥夺。人类和大象争夺地盘,毫无疑问最终的失败者牺牲者肯定是大象。无家可归又面临追杀猎捕,大象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大象在无奈可悲的宿命中苟延残喘。与三十年前相比,非洲大象的数目已不到三分之一。
为挽救那些伤残患病或失去父母的幼象生命,1987年,自然学家大卫•谢尔德里克领导的野生动物基金会创建了“大象孤儿院”(Daphne & David Sheldrick's Elephant Animal Orphanage)。
坐落在内罗毕市郊的大象孤儿院看上去像个公园。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提醒我们。看见大象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以免大象受到惊吓。
二十多头大象在身穿绿色外套的管理员引领下列队走进红色土地的表演场地。
管理员推着装满奶瓶的小车走来。小象如见妈妈似地激动起来,纷纷伸出长鼻子来接管理员手中的奶瓶。没有轮到的小象着急地涌到管理员身边。
大胆的游人在管理员示范下拿起奶瓶喂小象。憨态可掬的小象靠在隔离杆边。
大人和孩子们开心地俯身轻摸大象,象的皮肤如老树皮般粗糙。
大象们吃饱喝足随意在周围漫步。也有躺在地上打滚嬉戏。它们用鼻子卷起地上的红土块抛洒到自己或朋友身上。
大象属于群居的动物喜爱交友。二个要好朋友彼此把鼻子勾在一起,那副亲密无间的模样逗得我们直乐。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象都那么友好。不知谁得罪了谁,二只大象怒目相视不耐烦的较起劲来。彼此试图震吓对方,长长的象鼻子卷起一团团红色尘土。失败者落荒而退,得胜的一方摇头晃脑一副凯旋归来的得意。大象的行为与人类颇有几分相似。
怕它们在太阳下久晒会皮肤干燥,饲养员用水桶给大象身体上泼水。只听“轰”的一声,吹起纷纷扬扬的灰尘。大象放屁了,接下来一大泡尿,像水龙头一样哗哗地响。管理员和游人都笑了。
管理员给游人们介绍每头大象的来历年龄名字和习性,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群象共28头,最小一头才三个月,太小,今天没有出来。在孤儿院的大象们是幸运的。他们得到管理员们的精心照料,定时定量的营养喂食,还培训它们从事一些简单的搬运劳动和游戏表演。
每天来孤儿院参观小象的游客络绎不绝。管理人员鼓励游客领养小象。每年至少支付50美金,就可以在孤儿院认养一头小象宝宝,认领者可在“孤儿院”网站随时了解自己象宝宝的成长状况。
在我身旁,二个白人老师领着一群非洲小学生观赏大象。
老师为孩子们画了脸谱,小脸蛋涂着花花绿绿的色彩甚是可爱。
孩子们依偎在年轻的义工老师旁津津有味地聆听大象的故事。孩子们天性好奇,喜欢与游人和大象合影。
好漂亮的女教师,闲聊中得知她是来自丹麦的志愿工作者。从她活泼开朗的笑声里能感觉到她满满的善心。
她说,与小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除筹集资金支持孤儿院外,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尤其是儿童传播保护大象的理念。也许不远的将来这些孩子也会成为大象守护者之一。
半小时后,这群大象们排成队离开表演场地。第二群大象登场了。这些象似乎比刚才那群年纪稍微大些,性情不如前面那群和顺。
大象走过我身旁时本想与它合个影。它仿佛不想与陌生人太靠近。当我们几个游人伸出手想抚摸它时。它转过身吐我一手口水。那神态凶巴巴的好像在说,“不要碰我,谁知你安的什么心?”
有一头大象听到游人们的欢笑声竟一怒之下冲向隔离杆,差一点把前排的一位年轻女子撞倒在地。管理员赶紧跑去把大象带离隔离护栏。
管理员告诉我们,一些大象经历过人类猎杀的残酷场景,甚至还受了伤。惨痛的心理创伤使它们对人类心存恐惧。这些大象不仅需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照顾, 更需要加倍的心灵呵护和安抚。孤儿院的管理人员正努力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大象被扭曲破碎的心。
孤儿院目前收养的大象已达百头之多。他们一旦能独立生活就会送往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进行野外生活培训,最终将被放归大自然。
感谢孤儿院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所有的志愿者,是他们为可能失去生命的大象提供了生机。他们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告诫世人:人类若想维持生态平衡就应该懂得爱护和怜惜大象,保护大象乃至所有濒临绝境动物的生存环境。动物和人类一样,需要健康成长的生存空间。动物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就是和家人们一起平平安安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