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227)永远怀念敬爱的詹炳春老师
闲话人生(227)永远怀念敬爱的詹炳春老师
2022年1月10日,惊悉敬爱的詹炳春老师不幸病逝,不胜悲痛!
詹老师是华中师大一附中著名的政治特级教师。
詹老师早年毕业于华中师大历史系,到华中师大一附中后一直教政治。1977年恢复高考时正当盛年,他凭着扎实的功底,敏锐的思维,精准地把握国家时事政治的重点,结合教育部高考“政治考纲”,指导高三学生备考,几乎百战百胜!
八十年代初,华中师大一附中考生,在武汉市十五中高考考场,考完政治走出考场,见到詹老师,一起高呼“詹老师万岁”!因为詹老师在指导他们备考时,特别强调过的复习重点都是高考题的考试内容。因此那一届考生的政治平均分居全省第一,也因此詹老师名扬省内外。
我与詹老师相识于1982年2月6日。
1979年9月下旬,当袁福老校长决定调我回母校时,因为我只有高中学历,为了服众,决定让我试教一周。要求语文组全体老师、学校所有领导和各学科教研组长都去听课评课,教导处吴传忠主任将评课结果汇总,写书面报告交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后,报华师大人事处批准,再给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发商调函。
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断然拒绝商调。明确告诉我,如果你同意调武昌实验中学,马上办!调华师一附中,不行!我婉言谢绝,坚决要求调回母校。在武汉市43中安大庭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于1980年9月1日借调回母校上班。1981年12月15日,历经艰难曲折正式调回母校。学校分配给我的住房,是我当年读书时住的男生宿舍,因教师住房紧张,那栋二层的学生宿舍楼就成了后来教师的“筒子楼”,老师们都在走道里做饭。
1982年2月6日春季开学前,学校总务处通知我去筒子楼看房,刚好在詹老师家的隔壁,经过他家门口时,正好他在与吴主任谈工作,他的夫人汪老师看到我就说:“李老师,这两间房分给你了吗?”詹老师和汪老师热情欢迎我来与他们做邻居。
我永远难忘那一天!我读书时的班主任,工作时的教导主任见证了我与詹老师的相识。
虽然我们只做了两年的邻居,后来各自搬到该住的新教师公寓楼,却做了一辈子的朋友和亲戚!刚回母校那时,我们的两个女儿还小,大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小女儿上小学一年级。詹老师也是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读初中了,女儿与我大女儿在同一个小学,读四年级。她们三个女孩子每天上学放学同去同回,后来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夏天,她们从筒子楼后面,翻过矮墙去隔壁中南财大买冰棒;冬天,她们在大操场堆雪人打雪仗。詹老师和夫人汪老师非常喜欢我们的两个女儿,詹奶奶每每做了好菜,都要喊我的两个女儿去尝尝她们的江西家乡风味。当时,我老伴在汉口上班,每天早出晚归,一整天不在家。有时我外出开会,中午不能回家,两个女儿就在詹老师家吃饭,如同家人一般。
詹老师是华师一附中的资深老教师,是最优秀的政治教师,时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武昌区政治教研会会长,教学水平和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的。
恢复高考以后不久,就有批评追求“升学率”的舆论,詹老师认为既然国家这么重视高考,老百姓及其子女强烈期待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作为中学教师,为什么不去认真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呢?为什么詹老师能精准地抓到高考试题呢?更难能可贵的是,詹老师几乎年年都能正确指导学生把握当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当许多老师还在带领学生在题海中遨游求生时,詹老师已经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跳出了苦海,自谋生路!难怪学生走出考场见到詹老师要前呼后拥山呼万岁!
詹老师与我这个邻居经常推心置腹地谈心,在鼓励我抓好教学改革实验的同时,告诉我一定要指导学生夯实基础,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考试方法,将来学生高考成绩也是衡量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让我明白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更让我懂得了詹老师能抓住每年政治高考重点,源于他以学生为中心,把关爱学生的前途为重点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扎扎实实备考,指导得法,成果辉煌!当时,学校印制的高考复习资料,政治学科的最受省内外高三学生的欢迎。詹老师还经常应邀到外地外校去讲学。还记得当年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教研室请他去讲高考备考,他极力推荐我去讲语文备考。那时没有高铁,我们俩周六下午乘绿皮火车去,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我们分别给该地区应届高中毕业班的政治和语文老师讲高考备考。讲一天,晚上坐火车回来,不耽误学校的教学工作。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 改革时代尤其如此,不同观念的碰撞,必然撞到先走一步的人。我们几位经常参加校外社会活动的老师,尽管非常注意处理校内日常工作与应邀去校外讲学的矛盾,还是成了“有争议的人”。尽管詹老师也常被人说三道四,他总是一笑了之,笑言:“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无人说。我们做事对得起学生和家长,管别人说长道短干嘛!”
詹老师是一个敢于仗义直言的最好的朋友。
1986年9月开学时,没有任何领导找我谈这个学期的工作安排,而时任教导主任突然到我执教的班上宣布,中止我的语文教改实验,罢免我的班主任。那位主任的这种做法,当天就在学校引起轩然大波,师生议论纷纷。
詹老师和他们组的老教师曹安琪老师听说以后,一致认为“此事太荒唐”!应该去向华师大党委反映情况。
我们与詹老师比邻而居,他最了解,我为了抓好语文教改实验付出了多少时间和心血。我们两个人是那栋楼睡得最晚的,詹老师备课或写稿到夜半时分,常到走道“厨房”做点东西宵夜。于是,我们两人就在“厨房”悄悄夜话,深入交谈,彼此心心相通,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停课事件发生之后,他第一时间来安慰我,“明天我陪你一起去华师大,先找我那位在校党委工作的老同学谈谈。”
1987年学校开始评高级职称,他是学校“职评小组”的评委,坚决支持符合“破格”条件的我和游丽昭两人评为高级教师。
1988年暑假,我们高中语文实验班高考语文人均分超过同届省人均10分,还有汪深取得国际化学奥赛金牌第一,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授予“改革成果显著”奖。送走学生之后,时任校长坚持要我到学校教研室去搞教研,我坚持不论校长安排我做什么都可以,但必须至少教一个班的语文课。詹老师支持我的意见,并且说,去搞教研也要学校明确责任和权利,有责有权才好干事。
1989年暑假,我应邀到海南讲学回来以后,告诉他,海南农垦中学赖瑞光盛情邀请我到到大特区去工作。他非常支持,说:“树挪死,人挪活。你还年轻,去大特区大有作为。”
后来,他听说赖校长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遍请国内名校名师去讲学,立即帮赖校长请华师一附中两位资深数学和英语老师,与他一起远赴海口,专门给高三师生讲课。深受海南学生欢迎。
詹老师是大家都喜欢的最好的同事。
詹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他们政治教研组老、中、青年教师不仅喜欢与他一起研究教学,共商组内大事,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詹组长也常在谈笑之中快然解决。詹老师对我这个邻居,也是大事小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他都放在心上,总是及时给予帮助,真是“远亲不如近邻”。詹老师退休后,经常去他家玩麻将的除了政治组的退休老师外,还有退休的数学老师、体育老师、语文老师、还有医生等喜欢玩麻将的教职工。
詹老师是我们最好的邻居。自从我们一家搬到以他为邻居的4号楼,他们一家就特别关心我们。大事小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他都放在心上,总是及时给予帮助,真是“远亲不如近邻”。詹老师最后从“近邻”成为我们最好的亲戚了。
1990年,我们举家南迁。第二年,大女儿回到武汉读大学。那时大学生活条件相当差,特别是冬天,洗澡是个大难题。大女儿每到周末就去詹老师家洗澡,吃完晚饭再回学校。
1994年11月,大女儿给我们写信汇报说:“在汪老师家,偶然碰到了詹老师的外甥,当时也在武汉读大学,我们两人虽不同校,但靠得很近。我们在汪老师家吃完晚饭就一起回学校,一路交谈很愉快。以后便时不时有点儿来往。”
“我们是交往了一年多才确定关系的,他正直、善良,和我一样富有同情心,更重要的是他有上进心、总不满足,尤其表现在求知上,而这正是我所缺少的,我似乎太容易满足了。人总是要通过交往才能互相了解,而我与他交往愈深愈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也许你们会笑我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我真希望你们能在我身边,能和我一样去认识他、了解他、信任他,婚姻是人生大事之一,择友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正如女儿来信所说,我曾经出差到武汉时,几次在詹老师家里偶然碰到过他的外甥。虽然没有深入交谈,但看上去他挺文静的,脾气又好,总是笑眯眯的。俗话说:“外甥多像舅”,他和詹老师不仅形像,更神似!。再说,我们和詹老师一家本来就是亲如一家的邻居,他们一家也是看着我女儿长大的。我们两家都知根知底,如果两个孩子投缘,我们能和詹老师做亲戚,又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回信,相信并同意女儿的选择。
现在,詹老师的外甥、我们的女婿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北美,我们永远怀念敬爱的詹老师!愿詹老师在天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