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软肋:失败的断舍离,内战的导火索
活动ID: 阿榕
当年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公司是一个很小的公司,每个人之间都很熟悉。工作后不久,有一次和老板及一个同事出去吃饭,那个同事说:”我觉得阿榕有一种能力,总是能想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采取相关行动”。
其实,这句话如果用中文形容我性格里的这个特征,几个字就够了-那就是“防患于未然”。
这个性格带给我的益处大,还是麻烦多?现在还真是搞不懂。但它屡次成为我和老公吵架的导火索倒是真的。
话说我和老公,结婚几十年,也算是感情和谐,琴瑟和鸣。两人都喜欢经常出去走走,打打球,看看电影,读读书,会会友。到这个岁数了,每晚两人出去走一大圈,也总还能聊个不停。
当年认识没多久,就发现和老公可以成为很好的队员,因为大多数事情两人都颇有默契,很快会达成某种共识。那时谁都没有预测到这个隐藏的导火索。
“防患于未然”的精神被我用到家里后,变成了两个字“备份”。不管是卫生巾里的面纸手纸,还是厨房里的油盐酱醋,还是冰箱里的鸡鸭鱼肉,我都要稍微过剩些。平时工作忙还要照顾娃,发现家里却这少那的时候,心里会有很强烈的焦虑感。
老公却是个心大的人,总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喜欢提前做准备。看到我购物车满满地装回家,总不自觉地皱一下眉头。
同时他在家喜欢做的事有两件:一件是隔三差五就楼上楼下收收他认为没用的东西,兴高采烈地送垃圾场;二是看到家里有没拆的包装,一定要打开看一下。
记得孩子小时侯,生日趴和圣诞节经常收到自己用不到的礼物,我的意思是留一留,以后有机会再送出去,有点废物利用的意思。但总被人家抢先拆开,于是我的计划次次都泡汤。
只皱下眉头送送垃圾拆拆礼物也就算了,这几年前后发生的两件事却使两人大动干戈。在一起这么多年,别的事都已经磨得没啥脾气吵不动了,还能吵得起来的都是因为断舍离的那些事。
有一次是这样的:疫情开始的前几个月,在几个朋友的撺掇下去参加旗袍秀排练,还没等到正式演出疫情来袭,所有活动都取消了。
那时我每次排练都拎着一个纸袋子,里面放着发卡项链一类的小玩意儿。活动取消后顺便挂在了衣架上就忘记了。后来有一天突然想起也是怎么都找不到。
不消说,又被某人扔了!理由是家里存那么多纸袋子不安全,有安全隐患。
虽然有些气急败坏,这次我没太急,毕竟疫情遥遥无期,这些秀也是风里雾里不知何时再续。但那些小玩意虽不值多少钱,毕竟也是主办人万里迢迢从国内购来的,心里又气又疼,赌气半天没和他说话。
想来真是很奇怪:我俩别的事都能说得通讲得明白,为啥这事就是讲不通,越讲越拧巴呢?架吵了好几次,好像什么都没变。我还是不停往家搬的那个,他还是不停往外扔的那个。
我俩也认真争辩过几次,我说防患于未然可以减轻我的忧虑,让我在危急的时候有所准备。他说为什么因为那些没发生的事情给自己背那么多负担?即使有什么事也都是小事,没准备也能轻松度过。结果谁都说服不了谁。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我因为购物比较激进,同时又不太善于组织计划,经常碰到菜坏了肉过期了的事。背着某人偷偷扔掉,心里不是没有愧疚和自责。
某人呢,因为扔东西激进,家里东西找不到的时候,从小到大,孩子找不到东西时,第一个反应都是-“又被爸爸扔了”! 看到某人跳进黄河洗不清一脸窦娥冤的模样,我心里那个乐啊,好解气的感觉。
当然,家里东西被扔得多了,经常会显得明窗净几,我也不得不承认感觉确实不错。
而有时出门的时候,因为我的多虑而多备了的东西正好被用上了,那就轮到我自吹自擂啦。
凡夫俗子的生活,架也还是要吵的,然后该买的还是要买,该扔的不该扔的都还是要扔。好在吵架之后总可以气消,还会像没事人一样一起打球看电影聊天。
一次次失败的断舍离,极简生活对我可能永远只是一个遥远不可及的梦了。看来我一般是要把“防患于未然”进行到底啦。反正有某人习惯性的“一扫而空”,我又不用担心我家被我变成一个大的贮备室或垃圾场,我怕谁。
回头一看,天哪,本来打算留着中秋吃的月饼果然又没留住,已经被某人提前拆开,就快要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