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还是迷幻?
邱开冒
这几天科幻片《流浪地球2》热映,引领观众穿越到未来。我没看电影,据朋友介绍剧情,是中俄科学家联手拯救人类,中俄科学家肩并肩、背靠背,合作无上限倒是充满了“科幻”色彩。科幻片,没人纠结于其中科学原理的可行性,主要沉溺于迷幻力度,以“幻”为主,以“科”为辅。观众跟着科幻穿越到未来,发现中国和中国人不但健在,而且占有主要一席,不禁心中一荡,神驰意迷。咱过去阔过,现在仍有阔起来的苗头,期待未来会扬眉吐气阔得豪气天纵,这就需要“科幻”了。这是四年前看了《流浪地球1》的第二篇感想,以下是正文:
有两种不同的科幻:科学幻想和科学迷幻。
《流浪地球》上映,挑毛病之余,都有点兴奋:中国科幻开始崛起了!
这几十年打开国门看世界,让人欢喜也让人气闷。跟西方比,科学有差距,技术有差距,就连科幻也有很大的差距。科技实锤不如别人可以理解,连虚幻的想象也技不如人?难道我们连务虚、编瞎话的优良传统也丢掉了?
看看好莱坞,不经过人口大国的同意就擅自一遍遍拯救地球,瞎话编到舌头软。就连说个傻子阿甘也能白话成意味深长的励志型傻子,拍个街痞也虚幻得激情燃烧(《美国往事》),把国产傻子和街痞臊得面红耳赤的。
说科幻要有科学知识底蕴,要有科学修养,要有基于科学热情的想象力,这我们都不缺呀!初中水平的下岗职工抱着一摞图表,展示他的“引力波”理论,要募集路费,去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够有想象力的吧?这还不科幻吗!
科学,对中国来说本身就是个致幻的词。五四运动请来的两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二分天下有其一。
德先生德性复杂,时而得道多助时而“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有人喜欢有人忧。德先生命运多舛,在歌德与缺德中烤得焦糊,不说也罢。
但赛先生却一直受到迹近溺爱的呵护。
有段时间,国家协调了很多资源喂养“科学”,比如说,宁肯全国穿不上裤子也要供养“科学”搞出两弹一星。
“科学”甚至逸出自己的轨道,成了佐料,给无关科学和不科学的领域提调。“亩产三十万斤”受怀疑时,是钱科学家出来证明,充分利用太阳能是可以达到滴。土法幻想加上了“科学”迷幻剂背书,让吹牛逼有了空气动力学的科幻色彩。
有时候,说一件事不靠谱不合逻辑,就说这事不科学。更多时候,不靠谱、不合逻辑的事被疑惑时,一句“这是科学”,就让怀疑者闭嘴了。
科学这词在中国,更多被用成修辞手法、诡辩道具了。
这词不仅新潮的人群拥趸,占卜打卦、游方郎中、巫术方士等古老行业也改编、招安“科学”,让传统的玄幻焕发了青春,有向科幻靠拢的趋势了。
把量子力学说成是暗合《易经》思想,把计算机说成是八卦二进位启发的,处处隐含着对科学原始产权的主张。
科幻原本是对遥远未来的想象,更像是一种智力游戏,不影响现实生活。而在中国,科学本身就有致幻功能,被当作迷幻药来服用的,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迷幻。这种中国式科幻是一种妖幻、巫幻、魔幻合成的混搭幻。
特异功能大师严新在八十年代就庄严宣布:他能用意念改变导弹运行轨道,能让导弹调回头炸发射者。“谁发射导弹谁倒霉!”严新说得斩钉截铁。
谁说中国人没救过地球?好莱坞只敢在科幻片里救地球,严新大师可是在现实中用意念魔幻扎扎实实救地球哦。人类没有爆发毁灭性的核大战,跟严新大师的魔幻意念到底有没有关系,至今也没法证伪嘛。
不要以为严新是不懂科学的神汉,他可是被科学背书了的。他在北京对深圳的一杯水发功,深圳的那杯水被“科学”地检测出水分子发生了结构变化,相关科研机构可是出了证明的哦。
人家把科幻当个嗑来唠,咱把科幻当日子过。
当意念发功能“科学”地改变水分子,狐狸成精、蛇变美女这类妖幻不太小儿科了吗?科学已经给我们打开了情趣盎然的妖魔世界了。
“科幻”不但唤醒了人体潜能,也唤醒了物质世界的妖媚性和妖魔性。经久不衰的保健品市场就挂靠着科幻的幽灵。
从七十年代的打鸡血、红茶菌,八十年代的杨振华851,到九十年代的三株口服液、马家军一号、珍奥核酸,到现在的脑白金、鸿毛药酒、权健产品,都是打着科学的旗帜的系列科幻产品,为国人的迷幻和晕眩做出了巨大贡献。
要想科技强国,要想培养科学精神,首先应该把赛先生从迷幻中救出来,从妖幻、魔幻的土窑子里赎身从良。否则,科学会沦落风尘,成为摇头丸似的致幻情趣用品。
还得划清妖幻和科幻的界线,不能再把拉科学坐台的保健品当作科幻产品。要成立专门管理保健妖幻品、魔幻品生产、销售的主管部门,把它们和冥币、花圈、柱香等祭祀用品合并归类管理。
20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