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一生都告别不了的童稚
昨天是儿童节,适合说祝贺的话。儿童节后可以说点反思的话了。
儿童是最可爱的,很多前儿童在长大以后,没了童心却想保留童稚,好让自己依然显得可爱。一个不成熟的族群,必然有大批的假成人真儿童,几十岁的天真汉依然玩着躲猫猫游戏。看看那些成年人的表演,大白天点马灯学习,新婚之夜抄作业,听金教授讲故事“坐着都比日本站着高”,就觉着,我们这旮瘩天天都过儿童节。
好像马克思说过,古希腊是发育正常的儿童。那么,同时期的中国好像是早熟的儿童。我们早熟后,就很享受神童的感觉,怕长大了有“泯然如众人”的风险,一直拖拉着不肯成长。领导也觉着有成人的气力又有儿童的幼稚,好管理,效益高。所谓的鱼民计策并不是费心巴力地天天给民众撒谎讲瞎话,那很麻烦的。就让民众停留在儿童思维状态是最有成效的鱼民。有成人身体和力气,同时只达到儿童的思维能力,多么和谐的理想社会呀!
我们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古典鸡汤,有讴歌少年儿童英雄的传统,这包含着深刻的算计:提倡做出成年英雄的功绩,只能童工的报酬,并造成全社会思维的儿童化氛围。要论单纯质朴好塑造,谁比得上天然的童稚?成人少儿化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功率大而噪音小麻烦少。
当全社会都在津津乐道“人小鬼大”“人小办大事”“自古英雄出少年”时,成年人都自觉地保持童稚气和儿童思维方式了,否则,就显得鸡立鹤群了。于是,本来“少儿不宜”的事儿,却不分级地传颂着,比如十二岁就是高干的甘罗,把鬼子带进沟里的王二小,烧炮楼子的张嘎子,送鸡毛信的小柱头,手刃胡汉三的潘冬子,成为童星偶像。以至于现在的成年人一给儿童排演节目,就离不开手持红缨枪、梭标“打土豪,分田地”的戏码。这不是儿童的错,而是成年人在延续自己的童趣童稚。
在所谓封建社会,领导们深谋远虑,最喜欢成熟的劳动力搭配着幼稚的思想。各级官员都信心满满地自称“父母官”,视草民为婴儿、少儿。别以为父母官们要给辖下的少儿们喂奶粉,苛捐杂税都指着这些孩儿们出呢。草民出的是成人气力,受的是少儿式管束和教诲,哄着成建制的巨婴们卖力劳作,真有一套啊!
看看教育草民的“二十四孝”之类的玩意儿,就是把成人当少儿来塑造的。童年时听过鬼故事就终身信鬼怕鬼,小时候听过狼外婆童话,就一直相信外婆可以是狼化装的,但这都比不上“二十四孝”之类的更幼稚。
这几千年来,各朝领导们努力不让成年人摆脱童稚状态,成年人也舍不得告别童趣,在朝野互动之下,我们这旮瘩竟连绵延续了多少代的老儿童。现在,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们,一张口就是“青春无悔”,一唱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不禁让人感叹,我们的主流大众从小到老都不愿意成熟,不愿意告别童年,生怕失去了“天真”。
现在的儿童一脸假成熟,被学习压得童趣不多了。童趣主要集中在成人群里,看看各类专家的胡说八道,都把童趣弄肉麻了,仿佛各种版本的“老莱子彩衣娱亲”。
娱乐界有“童颜巨乳”的说法,赞美那些性感女明星。那些天天哔哔“美国吓尿了”“美帝服软了”“欧盟傻眼了”的人,就是一群“婴脑巨乳”的巨婴,他们拒绝走向成熟,拒绝成人思维,儿童思维将伴随他们终生。
凡是喊“父母官”的地方,就天天都在过儿童节。
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