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麦尔的警察和二手店
上周趁着天好,去户外转悠。
卡麦尔传教步道
先去“视察”了卡麦尔教堂附近的“传教步道” (Mission Trail),那是一片窄窄的自然保护区,横七竖八长满了植物,一条小溪流过山涧。干旱季节小溪无水,前几周加州风雨交加,不知小溪是否变成了小河。
步道离我家有点儿远。因为本地的公车2023年刚改了路线,出于好奇,决定搭公车前往探路。先坐车去镇中心的公车总站,再换乘去卡麦尔的公车,半小时一班。今年的时间表安排得很合理,开往四面八方的公车都是半小时一班,路线缩短了,在外转一圈一小时不到,在发车时间前三四分钟回到公车总站,因此等待时间非常短。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车资竟然下降了,从原来的2.5刀降到2刀,65岁以上老人半折,才1刀,1刀的车票两小时之内能用。那么便宜,真不知道公交公司如何维持下去,或许是获得了政府资助吧。
长话短说,步道的路况非常好,虽然一些低洼地有些积水,个别大树倒地,基本没有被损坏,小溪仍旧是小溪,没有泛滥。
在铺满碎木屑的步道上,遇到一年轻妈妈带着两幼童和一条狗,三岁左右的小哥哥一头黄发,见了路人就问:你有狗吗? (Do you have a doggie?)回答没有。他不甘休,再问一遍。正巧又有其他路人走过,又上去问。他妈妈一再告诉他,他们没有狗。小孩多好啊,一根筋还特别讨人喜欢,因为单纯而执着。换了我这个年龄的,一定会被视为失智。所以,虽然说退休犹如返老还童,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海边游客如潮
约了发小一起去海边散步。提起发小,我俩特别有缘。曾住楼上楼下,四岁开始上同一个幼儿园,之后又上了同一所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父母调动工作,她家搬去北京了。她离开的时候,全班同学羡慕不已,要去首都北京啦!北京是我们仰慕的地方,有天安门,还有当时视之为神的领袖。出于对首都的仰慕,班里不少同学给她写信。可是小孩只有三分钟的热情,过了一阵不再有人写信了。
可也有例外,那就是一根筋的我。道理很简单,她来信,我一定要回信。由于我俩的责任心,一直保持通信,哪怕后来我去黑龙江插队,她去内蒙兵团,依旧书信不断。
有一年插队回沪途中,在北京逗留,终于又见到了她。那会儿她在兵团弄伤了腰,在北京养病,并开始办理病退。与此同时,跟着编译局的老翻译学英文。英文不是我的菜,可是我很羡慕她可以逃回北京。之后阴错阳差我也学起了英文,我俩开始用英文通信。我出国后,过了三年,发小1985年也来美国留学了。之后她家搬到湾区,最后落户于卡麦尔。
我俩六十多年的交情,知根知底,话题自然格外广泛,她99岁的老父亲住在北京的养老院,盼望着回去探望老父。海边风景如画,温暖的午后阳光里,游客如潮。我俩不由自主感叹,可恨的疫情偷走了我们三年的美好时光,有三年没回去看看了。
卡麦尔的警察
去卡麦尔主街逛逛,一个路口站着两位女警员,警车的灯一闪一闪。转头一看,原来是因为小街两边停了车,一辆超长的大卡车无法转弯。为此,居然出动了三名警察,一男两女,帮助卡车司机转弯。所幸不久两位车主到来,及时开走了车,给卡车让出了空间。
多么静好的生活,警察不是去抓强盗小偷,而是助人为乐。卡麦尔有一份当地小报,一周一期。若干年前刊登每周的出警纪录,曾是我最爱看的版面之一,因为那是非常真实的生活图——某月某日,某街居民报告邻居家院子里有陌生人,前去询问;某月某日,去某街帮助解救上了树而下不来的猫;某月某日,去某街帮助老者因忘带钥匙进不了自家门...... 难怪卡麦尔被视为世外桃源。这样的警察,是令人快乐的职业。
在主街又经过了狗狗饰品店,冬季的热卖是棉衣、毛衣和雨衣。珊瑚姐有兴趣可以带财宝来看看了。
卡麦尔二手店
在卡麦尔山谷的入口,有个小购物中心,名字充满乡土味——“谷仓购物村”(Barnyard Shopping Village)。该购物中心建于七十年代中期,主要建筑模仿谷仓,有高高的尖屋顶。那里曾经有各种商店和饭馆,这两年实体店惨淡经营,不少店铺空了。然而,有三家店铺顾客络绎不绝。这三家都是义卖捐赠物品的二手店,一家捐款给资助贫困群体的社会公益组织,一家救助小动物,还有一家援助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
谷仓购物村
这样的二手店,你愿意去吗?
我对逛二手店情有独钟,曾写了小文加以说明(见下文)
藝文 香港副刊
〈心有所感〉海濤 2022-09-28 02:00
小時候,我家附近的一條小街上有幾個舊貨攤,賣的是玻璃花瓶、瓷器觀音、象牙珠算盤、英文打字機之類的小物件 ,夾雜著些許洋貨,在紅色年代非常稀罕。
小街地處原來的法租界,周邊公寓洋房的老住戶家底殷實,而後有些人家出於各種原因,不得已變賣珍藏的舊物,使得舊貨攤貨源充足。
小街不是上學必經之路,然而舊貨攤的「寶藏」誘惑著我,時而繞道去看不同一般的長脖子藍玻璃花瓶、畫有外國淑女的金邊茶壺、綠色金黃色交錯的琉璃項鏈……,它們打開了通往陌生世界的一扇窗。
一天,母親從小街上買來一口小巧的捷克車料玻璃缸,圓壁上密布黃豆粒大小的稜角方格,晶瑩剔透。
我舉起玻璃缸,透過層層小方格去看喜愛的小金魚,霎時變成了幾十條,洋娃娃一排排相依而坐,大白兔奶糖比比皆是。小玻璃缸伴我度過無所事事的下午,我在奇思妙想中流連徘徊。
可是,舊貨攤在紅八月被砸爛了。小玻璃缸曾用來放糖果,母親買回靜安寺「老大房」自產自銷的薄荷硬糖,淺綠色的糖果裹著透明的玻璃紙。
母親被造反派關起來了,工資扣發了,小玻璃缸從此空空蕩蕩,寂寞立在小桌邊上,我不再透過它去看世界的醜惡。一天,小玻璃缸掉到地上,碎了。
很多年過去了,我會莫名想到小玻璃缸,或許那是美好回憶的承載物?那麼,在我之前,它也承載過原主人甜美或是苦澀的回憶?謎一般的來歷讓有些華人不喜舊物,他們說,舊物中帶著原主的魂和氣,若是老人病人留下的物件,陰晦氣太重。
相比之下,西方人對此倒是不太在乎,生在地球行,死在天堂遊,魂和氣一脈相承,似無生死界限。
或許是因為童年的經歷,讓我對於舊物沒有心理抵觸。離家不遠處有一家顧客川流不息的舊貨店,販賣捐贈物資,由慈善組織經營。店裡除了經理,所有員工都是義工,義工中有資深的商品布置師,將五花八門的物件擺放得有條有理。
幾個舊磁碟用白色寬絲帶捆紮起來,絲帶頭紮成蝴蝶結;色彩繽紛的絲綢圍巾放在圓形玻璃金魚缸裡,隨意華麗;造型不一的青花瓷器歸攏一角,構成獨特的青花瓷覽。經過義工的精心處理,每件舊物重放異彩。
走進舊貨店,身處滲透了煙塵味、樟腦味、原主家特殊氣味的陳年物件中,不由自主對它們的過去充滿好奇。
這本棕色皮面的日記本,原主應該是個戴著圓形眼鏡或叼著菸斗的老先生吧?那個木製的精美八音盒產地德國,是如何來到美國的?是小女孩搬家前藏進了書包嗎?
周圍的舊物帶著我的思緒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有的幾近遺忘,有的記憶猶新。歲月留下的痕跡,啟動了對故人往事難以言明的懷念和回憶。
原载《世界日报》2022年9月28日
杏仁可颂
加州连续几周的风雨过去之后,一个多星期来艳阳蓝天,可昨夜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冷空气来了,凌晨最低温度降到38度,那时我尚在温暖的被窝里。
起床来,窗外阴雨绵绵,外国友人居然冒雨去附近的法式烘培坊买回了杏仁可颂。这家烘培坊是法国移民家族开的,经营四十多年了,货真价实,可颂浓浓的黄油杏仁香,个头做得特别大,配上一杯热茶,“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