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的年夜饭
除夕啦!祝各位阖家团圆,快快乐乐送旧迎新!
分享一篇应景小文。
海風 2023-01-21 02:00
曾在研究院主管中文項目,學生多為土生土長美國人,學中文的同時也要了解中國文化習俗;提及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莫如春節,即「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
我成長於革命年代,年年提倡「移風易俗過春節」,拜神、祭祖、祭灶、壓歲錢等習俗都取消了。然而,人們保留著買年貨、吃年夜飯、拜年的傳統,印象最深的是年夜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春節將至,家家户户為年夜飯忙碌,菜場和食品店人頭濟濟,門口排起長龍,爭先恐後購買憑票供應、平時難以買到的各種食材。大年夜,各家廚房奏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樂,男女老少興致勃勃圍著爐灶,七嘴八舌、七手八腳準備年夜飯。最終,全家圍坐在餐桌,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供職的研究院位於加州小鎮,亞裔不多,慶祝春節,難以舞龍舞獅,載歌載舞,拜神祭灶又不知如何操作,左思右想,還是請學生吃年夜飯吧!第一次,為求純粹中國風味,特意去離家七十多英里的中國超市買年貨。而我如此辛苦購得的全魚和全雞,端上桌後,魚頭雞頭讓學生張口結舌,不敢觸碰。
於是從第二年開始,不再去中國超市買年貨,平時備好了腐竹、保鮮年糕、乾麵條、糯米粉、黃花菜等乾貨,新鮮食材去本地超市選購,「就地取材,洋為中用」。每年約有二十位年輕人來吃年夜飯,到了大年夜,我從早到晚圍著爐灶轉,等餐桌上擺滿了各種菜餚,已近薄暮,趕緊換上整潔衣衫,擺好餐具飲料,把家裡所有的椅子搬到客廳,等待學生到來。
門鈴響了,年輕人捧著鮮花,帶著甜點、飲料、小吃,喜氣洋洋分批抵達。進了門就驚呼:「那麼多菜,可以餵飽一支軍隊了 (feed an army)! 」借此機會說明中國人的好客傳統,寧願吃不完也不能讓客人吃得不盡興;同時介紹送舊迎新的年夜飯總有喜氣的食材:年年有餘(魚)、大吉(雞)大利、年年高升(年糕)、鴻運當頭(紅燒肉)、富足(腐竹)、金條(黃花菜)、都富(豆腐)、生財(生菜)等。
因就地取材,年年有餘是魚柳做的,清蒸澆上蔥薑熱油和調料,無頭無尾,無皮無刺,符合西方人飲食習慣;取代全雞的是紅燒雞、燒烤雞、宮保雞丁、雞柳炒什蔬等,為討「大吉大利」,做了幾款。其他如紅燒肉、紅燒獅子頭,腐竹素什錦、家常豆腐等,自然是必不可缺。
年輕人食量大,大盤的炒年糕、炒麵、炒飯一齊上,炒得我手臂痠疼;為了讓客人吃得盡興,還做了蒙古牛肉、咖哩牛肉、宮保蝦等西方人習慣的菜品。出乎意料的是,酸辣高麗菜飽受青睞,或許吃膩了葷菜,酸辣菜比較清口。甜點選擇容易做的,糯米粉、食油、雞蛋、糖、水、果脯、核桃攪拌一下,放進烤箱,出爐是軟糯香甜的「烤年糕」。
中文項目的年夜飯延續了十多年,每逢春節臨近,大家便期待吃年夜飯。
雖然我做的年夜飯不甚地道,但師生歡聚一堂,邊用餐邊交流情感,輕鬆愉快,學生也感受了年夜飯中國人闔家團圓餐敘的溫暖氛圍。
感谢各位博友的关注鼓励,感谢编辑老师的辛勤敬业,感谢有缘相聚文学城。
恭祝各位
兔年大吉,百事从欢,岁岁无虞,长安常乐!
注:上文原载《世界日报》2023年1月21日;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