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筑格精选|就地取材,用传统材料实现现代建造

筑格精选|就地取材,用传统材料实现现代建造

公众号新闻




在回归传统材料和技术的实践中,绝大多数是位于发达城市之外地区,小型住宅或者尺度不大的公共建筑,原因一是预算对人力物力的限制,二是传统材料本身特性对结构尺度的限制

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就地取材”成为最合理的出发点。然而,“就地取材”应是超越其字面意思,成为一种批判性的视角,既可以指材料,也可以指超越物质上的资源整合我们不妨从几个案例来看一下狭义和广义的“就地取材”。

而说到“就地取材”的材料,我们最熟知的材料之一应该就是“砖”了。作为最传统的砌体材料几千年来,砖块一直是世界许多地方的主要建筑材料。历史上建筑师们如何就地取材的使用好砖材料,以及步入现代社会后如何用现代建筑方法,为经典的结合增加故事性或创造全新的砖砌组合?不妨在小编今日推荐的《砖建筑全书:从古文明至21世纪的砖块美学与荣耀》一书中看看众多建筑师给出的答案。


作者|三水金
编辑|Yihan


建造中物尽其用 
狭义的“就地取材”

© Xiaoming Zhang

位于陕西莪子村,红砖房基地长31.2米,宽9米,南侧紧邻村道与大片农田,东西北侧为既有民居与待建宅基地。

© Xiaoming Zhang

设计方案使用了红砖,木材等传统建材

红砖一方面从性能上提供了高比热容,另一方面带来当地砌砖师傅全程参与到建造当中来的契机。



莪子村有一支‘乡村基建队’,就是当地的村民联合七里八村的匠人自发组织的,大都五六十岁,有丰富的盖房经验。在农村,城里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匠人们通常不会看图纸,也不会签合同,我们都是先砌出个样子,手把手和师傅交流,但他们的领悟力太好了,有些师傅喜欢挑战,越难越来劲……关键时候,递上一根烟、吹捧吹捧,难题都迎刃而解。

——项目建筑师 高博


得益于匠人的加入,红砖屋里面的砖式十分多样,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变化,自然地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 Xiaoming Zhang

建筑师所追求的有时也会与当地建造习惯相冲突的地方,但此时建筑师表现出的灵活性,相信工匠,通过独特的节点来消化分歧

比如根据工匠师傅的习惯,多根檩条交错搭接而导致尾端会暴露出来,建筑师则通过将木头从外墙后撤6cm并用特制丁头填补,由此来达到一致的外墙。


当地习俗也从空间上渗透到设计当中来。门房,前院,正房,露台,后院的空间秩序,前院可用来晒谷物,正房集中对称三开间,这些都是在初期与房主商榷而定

© Xiaoming Zhang

保留农村常见的“闷顶”,作为与外界气温的缓冲层,能够让室内温度相对稳定,现实中闷顶用作储藏。


卫生间分为干湿两个,旱厕设置在门房当中,遵循当地的习俗。

村里闲置的陶罐用作处理池,耐久性防腐性都很好。在业主的提议下,家里原先废弃的黑瓦敲碎,代替竹炭来作为过滤材料。

© Xiaoming Zhang

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与工匠,业主合作非常密切,不光充分使用传统材料,而且主动适应并应用了当地建造技巧,保护原有生活习惯。项目工程总造价约31万元。

© Xiaoming Zhang

设计建造过程 
广义的“就地取材”

  天上飞的孤儿学校  

© Kikuma Watanabe

这个项目是日本建筑师给位于泰国一个极度贫穷的村子中的孤儿设计的学校。由非营利组织资助,在预算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如何去开展设计?

即便设计对象是孤儿,设计师也觉得要在设计过程中将他们的声音融合进来。大胆挑战“就地取材”的概念,设计师让这些孩子们去畅想学校的样子,画作涂鸦,作为设计的“原材料”。

设计师整理后手稿© Kikuma Watanabe

孩子们把想象中的学校画成了一个在天上飞的船,建筑师则成功将孩子们的幻想用建筑的语言实现了出来。“飞船”主要由两部分:由泥土袋堆叠而成的“发射台”和轻钢制框架的“船体”

© Kikuma Watanabe

泥土袋最早是用于军用掩体和临时防洪屏障,在当地后来应用到耐久的房屋的建造中。屋顶使用竹子和干草,也是来自当地的做法。

© Kikuma Watanabe

泥土袋的材料基本是现成的,预制钢管从当地也能轻易获得,竹工和草屋顶的技术则是这块区域人擅长的,人力物力相协调,学校可以快速地建成

© Kikuma Watanabe

即便是使用了低成本,低科技的建材,设计上对于墙体防水地面如何排水等细节都有考虑。


二层“飞船”空间的灵活性也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于正是爬上爬下,上房揭瓦年龄的孩子来说,这样子的空间丝毫不比宽敞明亮的教室逊色

© Kikuma Watanabe

  Anandaloy 社区中心+工坊  

© Studio Anna Heringer

Anna Heringer是来自德国的建筑师,出生于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交界处一个小镇。

建筑是改变生活的工具。Anna的作品遍及全球,屡获奖项。她作为一名建筑师,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土制建筑、建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首席、荣誉教授,她专注于使用自然的建筑材料。Anna Heringer从1997年起就开始积极参与孟加拉的合作发展。

Anadaloy是Anna Heringer设计的位于孟加拉国的一个社区中心和工作室,由泥土和竹子构成。两层高的建筑包含了一个残疾人治疗中心和一个为当地妇女开设的公平贸易纺织品制造车间

© Kurt Hoerbst

思想先行。Anadaloy的特殊性远远大于其项目功能或者是材料运用的新颖性,其代表的是Anna对“就地取材”这个概念更广阔的视角。

 


与其将农村人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抽离,迁移到城里,不如把工作机会引入到农村。这就是我在努力做的。我希望妇女们可以留在她们生活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家园。



对于Anna,这个项目是没有甲方的。她与非营利组织Dipshikha合作,想要建立一个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生产的空间,同时作为一个社区空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Kurt Hoerbst

就地取材,不光要取物力,人力也要,并且能为未来产生生产力。

带着这样的想法,Anna与来自当地的工头和泥浆匠,竹子匠一起“设计”了这个项目 -- 项目最终没有公开任何CAD图纸,渲染图,只是一些草图和手绘的平面,侧面实证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自下而上的建造活动而非建筑设计。

© Studio Anna Heringer

项目的施工过程包含了男女老少,甚至有残疾的居民也参与到了其中。因为采用的结构技术和材料都是当地的,所以Anna对施工没有任何指导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回报是建筑师(在施工过程)竟然不再被需要了,因为技术和经验都是蕴含在当地(的文化里)。



施工过程也变成了更加亲密的社区建设:Anna观察到当地并没有妇女参与施工的习俗,所以修改了建筑墙体涂料的设计,改成妇女们可以徒手完成的设计,让她们也参与进来。


设计改动后,男人们刚开始还不太适应在工地上和妻子一起劳动,但之后就跟自己的妻子眉来眼去的,工地变得开始热闹起来,大家变得更像一个大团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财富。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能自食其力…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学如何设计建筑,但从没有去学要如何设计建造过程。但是当你身在建造的过程中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力量。这个过程不仅能营造一个建筑物,更能构建一个社区。


 
从Anna Heringer的实践中,我们又看到了与Kere等南非建筑师拥有的类似信念:通过传统材料和技术作为一种催化手段,来促进社会变革,改善人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因此,广义地去理解“就地取材”实际上是将建筑不再看作一个孤立的客观物体存在(古典西方艺术观),而是深刻理解建造活动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形成方式。

 


通常,作为一名建筑师,你要建造一个容器,里面发生的事情与你无关。但对我们来说,这完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个项目拓展了我的工作范围。我们是一名建筑师的同时也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和活动家。



回归传统材料和技术,意味着重新回归建筑本质,即建造,而建造是一项社会行为,并非艺术创作。

-

借用张永和老师的一个观点
对于建筑教育的方向
他提出一个是“能思想的工匠”
一个是“能动手的思想家”
这个思路其实意味着
现实中的建筑师应该是二者的结合体

回归本文
从某些程度上到说
狭义的“就地取材”强调了“工匠”这一角色
广义的“就地取材”强调了“思想家”这一角色

回归传统材料和技术
也就要求我们能够从这两种角度去理解“就地取材”
调整在建造过程中自身的角色
既是能思想的工匠,也是能动手的思想家

《砖建筑全书:从古文明至21世纪的砖块美学与荣耀》一书以编年体撰写,采用多篇主题短文的方式,搭配丰富的图片和图解,避免教科书般沉闷冗长的讲解,提供砖块在各个时期的样貌。从各个时代对砖的运用和看法,也带出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砖,是简单且多用途的材料,也是普遍运用且不受重视的材料,过于熟悉却又不可思议地被忽视。”作者开宗明义就表示,砖是被小看的一种建材,为了证明这个论点,身为建筑师的作者和摄影,花了3年的时间,一起走了相当地球两圈的距离,造访了20多个国家,成就书中的570张彩色图片。

除了实地探访,作者还梳理了上万年的历史、数百本文献期刊,整理出砖在人类历史各个阶段的存在痕迹。“人文 X 建筑 X 工程 X 泥作 X 艺术 X 历史 X 旅游 X 经济”,没有一样事物可以单独存在,尤其是与人类社会密切结合的砖块,作者从各个角度来讲述砖的故事,涉及各个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主题,包括制砖产业、产业公会、建筑学派、各种砖窑、砌砖工法、制砖机器、工程技术、建筑风格,以及砖砌建筑的介绍等等。




建道优惠
市场原价:560 
 建道特价 406元

(需要开发票请备注您的税号和邮箱)



Reference
https://www.archdaily.com/968907/red-brick-dwellings-in-ezi-village-xauat?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m.sohu.com/a/514774515_100039398
https://mp.weixin.qq.com/s/-4G57Wl3EU2lPiaP3T4n-A
https://mp.WeChat.qq.com/s/HF8-IM3krY-3t_BRF2eS0A
https://obelaward.org/architecture-in-favour-of-life-anna-heringer-interview/
https://www.archdaily.com/630188/floating-in-the-sky-school-for-orphans-kikuma-watanab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architizer.com/blog/inspiration/industry/school-floating-in-the-sky/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article/why-these-west-african-architects-choose-mud-over-concrete
张永和(2012).《作文本》增订版. 北京:三联书店.

图片若未特殊标注,均来自工作室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Angew. Chem. :可绿色溶剂加工的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实现高性能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筑格精选|如何实现历史建筑的“改”与“造”?筑格精选丨建筑大师为自己打造的"全球最好的住宅"筑格精选丨摩天大楼:始于芝加哥的摩登时代筑格精选丨从威双到深双,策展背后的城市“营销”是的。对个体来说,还是法治清爽。但中国的“大局观”虽因压制个体而遭到反抗与蔑视,但却一直在整体层面起作用。悖论是筑格精选丨从啤酒厂到城市文化空间,看老建筑的改造与更新筑格精选|建筑拆解书:如何高效学习大师案例?赠书!林徽因钟爱的古城,催生了电影《满江红》|筑格精选解禁今宵博诱莱筑格精选丨鼓舞人心的建筑:世界伟大建筑师当代住宅筑格精选丨高线公园背后的建筑师:DS+R创始人伊丽莎白·迪勒筑格精选|2023「洋红万岁」登场!色彩如何赋予建筑魅力筑格精选|原研哉,用设计“营销”品牌筑格精选丨没有中心的校园,会是什么样?筑格精选|这一次让情绪尽情释放筑格精选|故园惊梦,探寻亭台楼阁中的风月往事筑格精选丨设计如何重塑「城市公共设施」?两千年秦兵马俑筑格精选|建筑拆解书,教你高效学习大师案例筑格精选|用友好的公共空间,造就一座伟大的城市猫咪的吃筑格精选丨打破传统,庭院式校园有多酷筑格精选|“纸管”做能做建筑?筑格精选|柯布、盖里、巴拉干...建筑大师的“秘密基地”什么样?筑格精选|BIG三部曲终篇,Formgiving中文版《赋形未来》来啦!筑格精选|世界杯结束后,“退休”的体育场应该怎么办?筑格精选丨建筑师就业新选择:打开通往策展人之路筑格精选丨卒姆托、安藤忠雄...建筑大师如何用设计重振乡村?筑格精选丨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的缔造者筑格精选|一本书读懂日本建筑大师的成名史这年头靠稿费能养活自己吗?筑格精选|“苹果精神之父”拉姆斯:277个作品,回溯工业设计前的潮流变迁筑格精选丨摩登时代:关于摩天大楼的前世与今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