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着8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的神奇国度,日本建筑理念的发展从二战后的“崇洋媚外”,逐渐跻身到了世界的前列。
20世纪60年代,在多方影响下,日本发展出了脉络有趣且多姿的建筑思想与风格。究竟现代建筑到了日本后,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成如今大众口中的「日式设计」?「日式设计」的起源究竟在哪里?
今天让我们从日本明治时代出发,探索63位建筑师的个人经历、设计风格和建筑发展历程,挖掘趣闻轶事、体会建筑中的巧思,在《日本建筑大师图鉴》中寻找答案。
第一代日本建筑师首先,虽然此篇谈论的是日本建筑师谱系,但我们却要从一个英国人讲起,他便是Josiah Conder(乔赛亚·康德),其也被后人尊称为“日本现代建筑之父”。而他在日本最出名的作品是建成于1883年的鹿鸣馆(Rokumeikan)。而这一切的的起源要追溯到1870年工部省创建的“工学寮”,它是实行完全寄宿制度的大学工学教育机构。1873年日本政府特聘的7位英国人教师开始了7个学科的近代教育,造家学科(今建筑学)为其中之一。到了1877年,“工学寮”制度被废除、改设工部大学校(东京大学的前身)。也正是这一年,伦敦大学建筑学优秀毕业生乔赛亚·康德接受了日本政府的邀请,作为工部大学校造家学科(现为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教授开始了他在日本的建筑教育工作。辰野金吾
其学生辰野金吾(1854-1919)而后同样也在校任教,并在康德离任后,仍然延续着康德式的建筑教育,形成了在日本建筑界占据主导地位的 “东大派”。其设计的东京站已经伫立百年之久,依然是东京的文化名片所在,如果你去东京旅游,作为重要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东京站”应该是你的必经之地之一。在辰野50岁时宣布了一项重大的决定,辞去工科大学校长一职,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住友临时建筑部(现在的日建设计)。此时,日本的主流建筑是以模仿西方为主的“英国派“,风格以折衷主义风格为主。但正当“英国派”处于鼎盛期时,辰野的得意门生伊东忠太却在看完其老师新建建筑后说“现今我国的建筑界可以说处于非常混乱、无政府的状况中...也可以说是黑暗时代。”到了1910年代,日本建筑界开始自主地思考建筑的未来走向。首先,伊东忠太在历时三年半的世界大旅行中,游历中国、印度以及欧美,目睹了德国、法国的新艺术运动,以及美国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伊东忠太与筑地本愿寺
其中最被我们所熟知的便是伊东忠太拍下的战争炮火下的昔日中国旧场景,他原本的目的是为探寻日本建筑的根源,却意外的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古建筑资料,甚至影响了后辈梁思成等中国初代建筑师探索的道路。伊东忠太镜头下的故宫
其学生伊东忠太(1867年-1954年)、塚本靖(1869年-1937年)在其离职后又再次接起东大教学重任,并在初期延续康德一派的传统。塚本靖与首尔站旧车站大楼
当欧洲的建筑师从对新时代的预感中重新审视自身内部,从而走向现代设计之时,大正青年建筑家正从自我中觉悟,摆脱历史主义的束缚,来面对宇宙、自然。可以说大正三年(1914年),是日本现代设计的元年。
首先是自德国留学回国的本野精吾(1882-1944),他设计的西阵织物馆(1914)作为日本现代设计的第一件作品问世后,接着是后藤庆二(1883—1919)设计的丰多摩监狱。
西阵织物馆没有参照历史样式,全部的装饰平坦没有明显凹凸,以白色瓷砖作面的分割是它的设计重点。在整体形式上,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精准的几何学的完美追求。而与之相反的,丰多摩监狱则显得更加自由,建筑如同一座堆得满满的红砖山从地底下冒了出来,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这两件作品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大正时期青年们的“自我觉悟”,但西阵织物馆由于缺少后续作品,逐渐被人遗忘。
而丰多摩监狱则由于其独特的造型逐渐成为指引这一代青年建筑师前进的“灯塔”。
虽然,后藤庆二在留下这座伟大作品后英年早逝,但正是这抹红色的“灯塔”影响了一群刚从东大建筑系毕业的青年人——堀口舍己、泷泽真弓、山田守等人,促成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建筑运动——“分离派”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建筑正式的迈向了现代建筑的行列。
分离派建筑会初创集体照,1920 © NTT Facilities和平博览会之塔,堀口捨己,1921年
自结成之日起,分离派的风格就逐渐趋向于表现派。鼎盛时期,是分离派共同设计的和平博览会第二会场展馆。虽然看上去只是在木结构上挂了竹帘,涂上灰泥而已的临时性建筑,但是塔、机械馆等鲜明的设计使人们不禁感到新时代的到来。而后,分离派的成员们迎来了他们的高峰期,完成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日本的分离派尽管从以德国及荷兰表现派中学到不少,但并非单纯抄袭与复制,而是从精神上和欧洲产生共鸣,可以说几乎是同时在进行着本土的创作,这可以从堀口捨己的紫烟庄中看出:茅葺的屋顶犹如香菇般,修剪整整齐齐的出檐与下方的墙壁形成明显的断差。墙壁全部采用纯白色的装修,一部分露出的梁、柱将白色的壁面分割成几个长方形。其实茅葺的屋顶模仿了荷兰表现派,而水平的出檐则模仿了荷兰风格派的手法,原本在荷兰水火不容的两个流派,却被堀口捨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还将日本的茶室空间融入在室内设计中。将如此多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珠联璧合的美妙空间。紫烟庄可以说是20世纪20年代世界现代设计中数一数二的杰作。另外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则是“日本建筑士会”和“关西建筑协会”分别在东京和大阪成立。以关原为界,关东与关西作为两股地域分野的文化势力,对日本建筑师的家谱也产生了微妙的影响。由于种种历史因素,使得关东与关西场产生很大的差异性,大体来说就是关东更加现代繁华,也更早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相较之下关西则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底蕴著称,对突然崛起的“暴发户”——关东逐渐嗤之以鼻,这也就导致了两个区域长达几十年的对抗。由此,关东派由于在当时拥有较多项目及话语权,且由东大建筑派系逐渐传承,也逐渐被称为“主流建筑师”。而在东大建筑圈外,主要以当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村野藤吾和他的徒弟们,被称为“边缘派建筑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日本建筑派别逐渐进入对抗发展期。二战之后,整个日本百废待兴,由丹下建三带领的团队开始了对未来城市的规划畅想。后来丹下又邀请了菊竹清训,共同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建筑流派——新陈代谢派。随着日本经济在战后缓慢增长,社会也逐渐成熟。这个时代的建筑师们可以说是站在不懈探索的前辈肩膀上触摸世界,人才逐渐增多,思维也更加活跃,日本建筑逐渐步入现代发展期。从左到右依次纽约、上海、伦敦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日本建筑师的趣闻轶事、设计巧思,通过手绘漫画读懂名建筑背后的大师故事,不妨把这本《日本建筑大师图鉴》带回家细细品读。(需要开发票请备注您的税号和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