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筑格精选丨建筑师就业新选择:打开通往策展人之路

筑格精选丨建筑师就业新选择:打开通往策展人之路

公众号新闻




继深圳双年展后,北京双年展也在近期开幕。不过提到双年展,就不得不提双年展的“鼻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是如何诞生的,又如何发展为如今的规模与影响力,或许在今天的文章中就可以寻找到答案。

不过任何展览都离不开“策展人”:作为艺术展览活动中选择艺术作品并提供解说的专业人员,他们是决定展览主题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你也对策展人这一职业感兴趣,甚至想成为一名策展人,阅读威尼斯双年展的故事前,不妨了解一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策展人手册》一书。



 作者|Ming
编辑|Yiwen


序言

12世纪的一场城市大火,烧毁了分布在威尼斯各地的船坞,从而使民众将船坞集中重建于此。当时间来到15世纪,借助造船技术、海上贸易与地理位置的优势,船坞成为了军械库,造就了强盛辉煌的威尼斯共和国(Repubblica di Venezia)。然而随着欧洲重心逐渐转向德英法等地,威尼斯也逐渐没落、乏人问津。

威尼斯军械库(Arsenale di Venezia)© 网络

威尼斯军械库(Arsenale di Venezia)© 网络

到了20世纪,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大尺度空间使军械库充斥着满满的对比与戏剧张力,受到意大利建筑师兼策展人保罗·波托格西(Paolo Portoghesi)的青睐,成为了建筑双年展的主展场。

保罗·波托格西(Paolo Portoghesi)© 网络

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举办时间为2023年5月20日到2023年11月26日,由加纳裔苏格兰籍建筑师莱斯利·洛科(Lesley Lokko)担任策展人。一直致力于非洲未来建筑与教育的她,不断强调着世界正义、秩序与公正,本届展览主题也顺理成章的定为「未来实验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邀请世界建筑师参与建设更为公平、乐观的未来。

2023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莱斯利·洛科|主题未来实验室 © 网络

随着南美洲与非洲的崛起,虽然让大众关注的视角转向这些地区,但仰赖的却是略带有道德绑架的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策展人的身份。这个现象似乎隐隐带出了双年展长年被探讨的问题:号称国际化的展览,似乎仅仅是作为西方艺术与设计的风向标。

究竟什么是双年展?从1895年的首届发展至今,这类活动庆典是商业营销、城市推广、政治工具、还是精英阶层发声的秀场?除了本文,也欢迎各位在1月12日的直播活动中探寻答案。

 “艺术界奥斯卡”-威尼斯双年展

说到双年展就不得不提双年展之母“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意大利曾凭借文艺复兴(Renaissance)成为古典艺术的圣地,然而到了17世纪,巴洛克、浪漫、新古典主义等风格于法国崛起并取而代之。为重振意大利艺术,也为宣扬初出统一的意大利王国(Regno d'Italia, 1861),有着诗人、剧作家背景的威尼斯市长里卡尔多·塞尔瓦蒂科(Riccardo Selvatico)于1893年借庆祝时任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Umberto I)与王后玛格丽塔(Margherita)的银婚大典时,向市政府提议筹办意大利艺术双年展(Biennial Exhibition of Italian Art)。

1890年代的威尼斯 © 网络
里卡尔多·塞尔瓦蒂科(Riccardo Selvatico, 1849-1901)© 网络

首届双年展于1895年在威尼斯的城堡花园(Giardini di Castello)开幕,以邀请和评选的方式分别展出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地方艺术家们的作品。展览专注于艺术分享、展示与探索无国籍的“现代精神”,并获得空前的成功,累计超过20万访客。

1895,位于城堡花园中的首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展馆Pro Arte Pavilion (今日的中央馆Padiglione Centrale) © 网络

1895首届威尼斯双年展海报 © 网络

首届双年展的成功举办使得参展作品数量越来越多,主办方决定以设立国家馆的方式,分散众多展品。随着比利时馆(1907)、匈牙利馆(1909)、德国馆(1909)、英国馆(1909)、法国馆(1912)、荷兰馆(1912)、俄国馆(1914)等国家馆在城堡花园周围相继建成,双年展也渐渐的从艺术庆典,变成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角力场。甚至导致二战期间的展览,一度成为弘扬政治与领袖的基地。

第一间外国国家馆:比利时馆 © 网络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视察威尼斯1934 © 网络

1932首届威尼斯电影节(双年展分支)在圣马可广场播放有关法西斯主题的电影 © 网络

有意思的是最初的展览并无特定主题,各国家馆如坐落在花园中的领事馆,管理着自己的展览。为有效的推动与鼓励新型现代艺术市场,早期的双年展以出售艺术作品为主要目的之一,毕竟,只靠政府的微薄经费资助很难运作如此大型的活动。

二战后,为避免展览沦为肤浅的“国际艺术贸易博览会”,主办方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立统一展览主题,将双年展真正塑造为一个重视且反映时代的展览。至此,双年展的展览模式明确的分成“官派(国家馆)”和“邀请(主题展)”。

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为双年展设计的售票亭(1951-1952)© 网络

知名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为双年展设计的意大利馆的中庭(1951-1952)© 网络

从国家馆的建设——二战期间的国家馆建筑带着许多民族主义与各国思想的暗示,再到二战后如世博馆般的建筑契合主题、可拆卸、结合艺术、展陈流线的设计,冥冥之中都透露着“建筑”在双年展中的重要性。因此从1975年开始,视觉与艺术部门(Visual Arts section)的新主管,同时也是建筑师的维多利亚·葛雷高第(Vittorio Gregotti),以“给莫利诺斯塔基磨坊厂的提案(a proposito del mulino stucky)”为主题,在视觉艺术展区中安插了建筑展。

建筑双年展的发起人:維多利歐·葛雷高第(Vittorio Gregotti),左二,1975 © 网络

给莫利诺斯塔基磨坊厂的提案(a proposito del mulino stucky),展览海报,1975 © 网络

在往后的几年内,他更以“意大利法西斯与建筑”、“欧美城市与郊区”等主题,让建筑持续曝光在大众眼中。终于在1980年,建筑从视觉艺术中独立出来,也正式命名为“建筑双年展”,与艺术展隔年轮流举办(奇数年为艺术展,偶数年建筑展)。

注:因2020年疫情停办一年,当前奇数年为建筑展,偶数年艺术展。

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于1979威尼斯建筑展的参展作品,世界剧场(The Teatro del Mondo),他也是第三、四届建筑双年展策展人)© 网络

当然不仅是情势所趋,国际形势的发展与走向也是建筑占据重要地位的关键因素。多数西方城市至21世纪已然过了建设阶段,接踵而来的是针对城市和建筑发展的探讨,其中无论是新旧、未来、可持续,还是环境都成为重要议题。

威尼斯双年展作为最成功的设计行业展览,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紧跟时代的特质也使其和现代艺术同步甚至超前,双年展本身就是一部现代艺术发展史。

如今,每年有几百万游客从世界各地飞赴威尼斯,一同参与这个历史最久的艺术盛会。

 政治&商业手段

事实上,双年展的出现,很大程度受到了1887年于城堡花园举办的“国家艺术展(National Art Exhibition)”的影响。这个由地方企业赞助的“私人但国际”的活动大获成功,使威尼斯市议会看到了“用艺术展带动城市”的潜力,不仅促进国际艺术与文化的交流,还能创造另类的旅游与商业盈利模式。

透过极具话题与争议性的作品来博取眼球与版面的方式,也一直是商业营销惯用的手段。首届参展的意大利艺术家贾科莫·格罗索(Giacomo Grosso)因展出的作品《至高会议(Supremo convegno, 1895)》而一举成名。画中描绘了5个裸女或躺或骑着半掩的棺材,这样的画风惊动了宗教人士,并要求下架。但主办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作品移至偏厅,最终作品斩获最佳人气奖头衔,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活动带来巨大的流量。

此外,随着国家馆的出现,双年展也逐渐走向万国博览会的形式,如1954年荷兰建筑师赫里特·里特费尔德(Gerrit Rietveld)设计的荷兰馆、1956年日本建筑师吉坂隆正(Takamasa Yoshizaka)设计的日本馆和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设计的芬兰馆等等。各馆对官派艺术家、策展人等的人员决策,也都成为了茶余饭后,文化与政治性的解读。

赫里特·里特费尔德(Gerrit Rietveld)于1954年设计的荷兰馆 © 网络

吉坂隆正(Takamasa Yoshizaka)于1956年设计的日本馆 © 网络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于1956年设计的芬兰馆 © 网络

总的来说,威尼斯双年展自成立之初,就是一个致力于艺术文化推广和营销的平台,而国家馆的出现与转型,也注定让它成为国家与政治以艺术为名的军备竞赛场。

 城市营销

为什么说双年展本身也是城市营销呢?

当视角回溯到19世纪末,意大利王国的统一,换来的是乌烟瘴气的威尼斯。我们从知名英国建筑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的著作《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 1851)》中,不难看出这个12世纪知名的海上城邦,如今已是风中残烛。加上前面提到的法国艺术的崛起,整个意大利都急需恢复士气,找回昔日荣光。1887年国家艺术展的成功,证明了意大利艺术与威尼斯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也让决策者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著作《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 1851)》 © 网络

双年展也让我们看到策划团队的重要性,从最初市长相对局限的“意大利国家艺术展”,到政府团队提议的“国际艺术的邀约”,再到强调开放艺术研究的“现代精神”的IP植入,最终吸引了丰富且国际的作品参展,重新将欧洲人的目光拉回意大利。

如今,城市与双年展早已成为自动绑定的关系。以城市之名命名的双年展不计其数,这类的活动也被寄予厚望,不仅内容要保持高度国际化,还需契合主办城市、以及国家的实际情况与未来策略。说白了,城市与活动需自带话题性。因此,主题的呈现与议题的阐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论是以“城市营销”为目的的双年展,还是各类建筑展、艺术展,都离不开策展人这一幕后推手。今日推荐的策展人手册》是一本对策展人、策展系学生以及诸多艺术爱好者而言必不可缺的指南性手册,书中详细展现了策展之步骤,即如何从最初的想法落实到最后的场地,其中涵盖了策展的相关知识——何为策展、何为策展人、策展人分为哪些类型以及如何策划一个展览等问题。


作者阿德里安·乔治(Adrian George)从17世纪开始,述说策展人这一角色的来源及演变,直至今日呈现为一个集托管人、解释者、教育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于一身的形象——从观念至联络、筹资、展览画册、诠释媒材,再至展览空间设计、与艺术家和债权人合作、组织私人观展,甚或是展览的存档和评估,这些复杂多元的工作环节都将在书中被提及。


同时,也有来自各种致力改变策展实践、视觉艺术面貌和博物馆画廊面貌的相关教育者、研究者、学者、画廊经营者、策展人以及博物馆馆长提供的多元信息、专门知识与建议。



建道优惠

 建道特价 92元

(需要开发票请备注您的税号和邮箱)



Reference:
https://www.labiennale.org/en/history-biennale-arte
http://www.zgmsbweb.com/Home/index/detail/relaId/21995
http://www.zgmsbweb.com/home/index/detail/relaId/11580
https://www.designverse.com.cn/content/IP/article/shi-yu-1895-nian-de-wei-ni-si-shuang-nian-zhan-quan-qiu-shuang-nian-zhan-zhi-mu-10
https://www.visualizingvenice.org/visu/archives/177
https://collection.sina.com.cn/hwdt/2016-07-27/doc-ifxuhukz1178816.shtml

Reference(IMAGE):
https://www.mareonline.it/biennale-di-venezia-mettere-in-mostra-larte-allarsenale-e-il-piu-grande-capolavoro/
https://www.artrabbit.com/organisations/arsenale
https://www.corradi.eu/magazine/corradi-outdoor-paolo-portoghesi
https://www.labiennale.org/en/architecture/2023
https://iamnotmakingthisup.net/date/2018/07/
https://www.labiennale.org/en
https://www.contemporaryartlibrary.org/project/francis-alys-at-pavilion-of-belgium-venice-23084/1
https://www.alamy.com/adolf-hitler-and-benito-mussolini-walking-in-front-of-saluting-military-during-hitlers-visit-to-venice-italy-between-june-14-16-1934-this-image-is-available-from-the-united-states-library-of-congresss-prints-and-photographs-division-u
https://www.vivovenetia.com/venice-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https://www.phaidon.com/agenda/architecture/articles/2017/april/27/a-carlo-scarpa-guide-to-venice/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venice-architecture-biennale-timeline-history-05-01-2021/
https://www.gazette-drouot.com/en/article/aldo-rossi-s-light-filled-architecture-on-show-at-the-maxxi-in-rome/2650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preme_Meet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utch_pavilion
https://divisare.com/projects/318710-takamasa-yoshizaka-peppe-maisto-venice-biennale-japan-pavilion
https://www.archdaily.com/269532/venice-biennale-2012-new-forms-in-wood-finland-alvar-aalto-pavilion
https://stellabooks.com/books/john-ruskin/the-stones-of-venice-901395/2132313
https://fbiradio.com/highlights-from-rivus-23rd-biennale-of-sydney/
https://www.hel.fi/en/news/helsinki-biennial-opens-to-the-public-on-12-june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从先锋实验到落成实践,“双碳”之下数字化赋能建筑|筑格精选多年的沉寂被打破,今夜泪流满面生活方式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筑格精选丨高线公园背后的建筑师:DS+R创始人伊丽莎白·迪勒戴卫·奇普菲尔德:一位英国绅士与他优雅低调的建筑|筑格精选筑格精选|一本书读懂日本建筑大师的成名史筑格精选丨摩登时代:关于摩天大楼的前世与今生筑格精选丨摩天大楼:始于芝加哥的摩登时代筑格精选|“苹果精神之父”拉姆斯:277个作品,回溯工业设计前的潮流变迁影像策展人、研究者佟珊 | 女性电影创作并不乐观筑格精选丨没有中心的校园,会是什么样?筑格精选丨从啤酒厂到城市文化空间,看老建筑的改造与更新终于,终于,还是老了。。。筑格精选丨打破传统,庭院式校园有多酷筑格精选|“纸管”做能做建筑?筑格精选|如何实现历史建筑的“改”与“造”?筑格精选|建筑拆解书:如何高效学习大师案例?筑格精选丨建筑大师为自己打造的"全球最好的住宅"筑格精选丨鼓舞人心的建筑:世界伟大建筑师当代住宅筑格精选|建筑拆解书,教你高效学习大师案例直播预告 | “INJECTING HOPE”人与疫苗两百年! 中英策展人与科学博主为你讲解疫苗科学知识筑格精选丨从威双到深双,策展背后的城市“营销”筑格精选丨设计如何重塑「城市公共设施」?筑格精选丨卒姆托、安藤忠雄...建筑大师如何用设计重振乡村?筑格精选丨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的缔造者筑格精选|2023「洋红万岁」登场!色彩如何赋予建筑魅力筑格精选|BIG三部曲终篇,Formgiving中文版《赋形未来》来啦!你要不要走出舒适圈?筑格精选|用友好的公共空间,造就一座伟大的城市筑格精选|这一次让情绪尽情释放筑格精选|柯布、盖里、巴拉干...建筑大师的“秘密基地”什么样?筑格精选|世界杯结束后,“退休”的体育场应该怎么办?筑格精选|原研哉,用设计“营销”品牌军旅故事原创系列(5)L叔叔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