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陀耶
《阿瑜陀耶》
湄南河畔有座暹罗古城,熙熙攘攘人口达到一百万,寺庙宫殿林立,塔顶屋檐嵌金戴银贴玻璃,如今虽己烟飞灰灭了,但在遗址上踱二步,昔日的金碧辉煌闭眼可見。
这就是中国人称的大城,本名阿瑜陀耶。为什么叫大城呢,大概是人丁兴旺的缘故吧,要知道康熙盛世,中国也没有一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的。古代的人力可比今天金贵得太多,人多城市就繁荣昌盛。
阿瑜陀耶王朝,或称大城府王朝,开国君王叫乌通。乌通的父親据说是个富裕的中国商人,娶了素攀武里府土著王的女儿,公主和富商权钱结合,后来他们的儿子乌通就当上了一个小小的王。
时运不济,乌通王刚上台就碰上霍乱,那时世界还很大,瘟疫来了也不必封城,对付办法就是逃避,远走高飞。
于是乌通带着子民浩浩荡荡南下,来到了离今天曼谷90公里的地方,取名阿瑜陀耶。
这个名字取自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阿瑜陀耶是国王拉玛的儿子,字面解释为“不可战胜的”或“不可摧毁的”。
素可泰王朝的意译为“幸福的黎明”,比这强多了,世上哪有人是不可战胜的,只是还未出现罢了。
“佛历712年,虎年,星期五,阴历五月六号,上午9: 54分,大城府正式奠基” 。
公元1351年,阿瑜陀耶王朝成立,乌通王自称拉玛铁菩提一世,至此他否极泰来。
为啥呢,因为首都的风水极佳。三河围绕似天然护城河,最最重要的是湄南河直接连海。
这个地理位置就跟上海很相像了,如此优越,大城府不发不行呀。况且乌通王明理,鼓励波斯人和中国人到来经商,这一来一往闹哄哄的交易声中,大城府成了一个昌盛的国际贸易港口。
东汉杨孚在《异物志》里描绘大城,“金邻一名金陈,去扶南可二千余里。地出银,人民多好猎大象,生得骑,死则取其牙齿”。
银子和象牙,都是好东西,可以出口。再加上地处热带,高级木料自然是丰富的不得了。
今天在大皇宫里有许多石制的门神,那狰狞的表情一看就很亲切,自家的。暹罗向明朝输送粮食和木材,从中国运回丝绸、磁器等,但这些布呀碗呀着实的轻,所以需要些结实的东西垫船仓,于是那些石像便飘洋过海来到了今天的泰国,为泰王守门。
写到这儿突来一想,明清家具之所以珍贵,用的都是些硬木,这是否从大城运来的也不可置否吧。
回归正题,贸易带来了繁荣,在那莱王时期达到峰顶。那莱王是个狠角色,先是伙同叔父杀了当国王的兄长昭法猜,后又杀了叔父自立为王。
这比李世民更狠一筹,不过那莱王对别国人倒是异常宽容,给了西方商人自由贸易的许可。
除了中国人有特权,其他外国人是不许住在城内的。护城河外好是热闹,波斯人、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日本人各据一地。江户时代有段迫害基督徒的历史,所以不仅除了商人,很多日本基督徒也在此安居乐业。
荷兰人是不与外族通婚的,葡萄牙人却不同,葡日两居留地紧挨着,时不时闹出些国际爱情故事。
贸易蓬勃发展,余钱也越来越多,大城府寺庙林立,高棉的、陀罗钵地的、素可泰的,各种风格融合在一起,一座金光闪闪的城市耀眼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虽然大火烧尽了所有的史籍,但那时期外国友人们络绎不绝,留下了第一手资料。从他们的描述和绘画中,昔日的辉煌是那样的璀璨夺目,像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添加上了无数金色的佛塔。
阿瑜陀耶王朝417年,历经34位国王,争位夺权,传奇故事自然层岀不穷。
终于到了1767年,这个"不可战胜”城市被缅甸人攻陷了。血雨腥风中是遍地尸首,火不知烧了多少日夜,灰飞烟灭下,昔日的瑰丽只剩下残垣断壁。据说缅甸人贪图金子,大火焚烧佛身佛塔,以使金与石头分离。
那是一场可怕的火,烧尽了一切信仰。几百年后,驻足在满目苍痍的废墟,兀立的浮屠,断臂断头被烧得黝黑的佛像,让人哀叹,让人嘘吁,血脉贲张,震撼得我无语。
究竟什么样的欲望,能让如此虔诚的缅甸人做出如此残酷的事,我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