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哪里来?
你从哪里来?
由于我的长相和口音,在美国常被问:「你从哪里来?」。
头几年毫无疑问的,会马上回答「我从台湾来」。渐渐的在这个城市里工作、结婚、生小孩,不知不觉的像棵树,立定在一方土地上,一寸寸努力往下扎根抓住这里的泥土。工作上的同事,慢慢地也可以聊许多工作以外的休闲嗜好与家庭琐事。另外,沾了孩子们的光,和他们朋友的父母也成了好友,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日常生活里兜兜转转都是熟识的人,渐渐地很少有人问我,「你从哪里来」。
到外地旅行,被问的机会就多了。有一次,忘了是在哪一个城市,我答:我从波士顿来。
楞住的不只是对方,包括我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告诉人家,「我从波士顿来」。
从,有一次拖着一家老小回台湾,在火车上用英文喝令五岁的儿子乖乖坐好别乱动,旁边有个蓝眼睛的青年马上开心的用英文和我们交谈,并且问我们从哪里来,我答「波士顿」,开始的?
从,我在外州开车横冲直撞,毫不礼让的时候,很霸气的跟人家说,我是波士顿来的,开始的?
从,听到我的孩子跟别人说他是波士顿人,开始的?
从,突然发现我住波士顿的年分,远远超过台湾,开始的?
从,在波士顿,任何人跟我问路,我都能清清楚楚的指出方向;站在台湾的街头却不知道我在哪里,开始的?
从,我和在美国的台湾朋友传简讯用英文;站在台湾街头,很惊讶的发现,大家都说中文,开始的?
从,我帮邻居助选波士顿市民代表,却说不出台湾家乡市长的名字,开始的?
但终究我也只会说「我从波士顿来」,永远都不会说「我是波士顿人」。
为什么?
明明,我对奥斯卡提名的电影、男女演员和导演可以侃侃而谈,却不知道今年的金马影帝是谁?就算听了名字,仍然不知道他是谁。
明明,我读 barbara kingsolver,john grisham,或着kristin hannah,却不知道目前谁是台湾文坛名人。
明明,我对新英格兰地区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小景点,像是到后院郊游踏青;对于朋友传来台湾各地的美景,会疑惑的问:这真的是台湾?
明明,人生几件重要的大事,我都是在波士顿完成的。
明明,第一次投票,是在波士顿。这里的市长是我选的,总统也是。
如果以上的原因,都还不能构成我觉得自己是波士顿人。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才能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是「 X X X人」。
只因为我在台湾出生,所以我永远觉得自己是台湾人。
那么,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移民,是哪里人?
二战的时候,日本敢死队炸了美国珍珠港之后,日本成了美国的敌国,一夜之间,所有在美国的日侨,不管是不是在美国出生的,也都成了美国的敌人。他们被关进集中营,日常活动被限制在铁丝网,和有荷枪的士兵守望的瞭望塔之间。
当时,第一代日本移民,绝大部分仍然保有东方人的逆来顺受。第二代美国出生的孩子,却觉得被国家(美国)抛弃了。
在美国的犹太人呢?他们大部分世世代代在美国出生。仅会的一点希伯莱文,恐怕只是为了应付成年礼,临时恶补了一年,成年礼后还能记得多?去以色列朝圣,却仍然是许多犹太人的人生大事。
所以单靠出生地,是不是也不构成身分认同?
美国贯来以颜色区分种族人等。填表格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Ethnicity,这个英文字,Google简单地翻译成“种族”。我总觉得Ethnicity应该比生物基因的定义更广泛,包括对文化的认同和对传承的坚持。如此说来,这个字又太复杂。世世代代都有许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子女叛经离道,违背传统。那么,基因似乎也不能约束一个人身份的认同。
最早的时候,Ethnicity,只有两种选择,黑与白。后来增加了亚裔和西班牙裔。近几年蓬勃发展,增加了许多选项,但仍然是单一性的国家或地区为区分,所以有一群人找不到归属,他们是混血儿。这些混血儿经常碰到的问题已经不是“你从哪里来?”(Where are you from?),而是“你是什么?”(What are you?)
这几年在美国,「多元化」是潮流,特别是机关学校,很努力的想证明自己非常多元。女儿的学校就有一个「多元化委员会」,宗旨是为了帮助少数族裔学生。学校里有不少家境背景都不错的亚裔第二代,尤其父母是印度人、中国人、或台湾人的亚裔。学校觉得这些学生资源丰厚不需要帮助。所以他们被归为“白人”(White),引起亚裔学生的反弹,“我是谁?“,得问我!
原来,身分的“认同”,有时候是被动式的。不只是自己“认为”属于哪一个族群,还有别人“以为”你是哪一个族群。
身分认同这个问题,是为了异中求同的和平共处?或者同中求异的尊重?是归属?还是区别待遇?
西方国家,政治与宗教往往盘根错节。上一个世纪中叶的美国,许多表格上还会问你信什么教?有世交长辈,夫妻俩的世界观一直和同辈人不太一样。当时的出生证明上必须填写宗教。一个眼睛都还睁不开的初生儿,哪来的宗教信仰?填写的自然是父母的信仰。他们毫不犹豫地写下Humanist (人道主义者)。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不会再问:你是哪里人?或者,你是什么人?
因为,我们都是两脚立定天地间的,人。
(图片来源 Adobe Express by 碼農)
(图片来源 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