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合作化
初中未考上,去将农活干。
明年再复习,争上光荣榜。
这一年,史庄四个小学毕业生没有一个考上初中的,去泗洪考学的外县学生,绝大部分名落孙山。整个沈黄小学应届毕业生,这年也只考上了三人。这三个人是程惠生、史观山、史仰熙。特别是史仰熙,令人刮目相看。当初陈荣生耻笑史仰熙结婚是“床上四条腿,读书瞎打鬼。”不料却被史仰熙打了脸。“臭嘴鸭”无词了。史庄四个孩子未能升学,都有些灰心丧气。
当初把这四个孩子送进学校的钦航大爹特别关心他们的情绪,及时对他们说:“失败了,不要气馁,积极准备,明年再考,一定有希望。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懈努力,定能成功。”
几个人听了钦航大爹一番话以后,又有了信心,从失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维宪几个人听说沈黄小学西南庄有人在办初中学习班,便都去报了名。每学期学费十元钱,各家都还付得起,所以没有反对的。学校设在一个小地主家里,男人跟国民党跑到台湾去了,家中只剩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儿子过日子。儿子也在沈黄小学上学。学校只有两个教师。一个年纪大的,姓李,教语文、历史、地理;另一个年纪较轻,姓毕,据说解放前某大学肄业,没有找到工作,便和姓李的老师合办这所民办中学,他教数、理、化和外语。开始两位老师合作很好,教得也很认真,学生也较满意。但好景不长,不知什么原因,两个老师闹起了矛盾。甚至有点公开化了,连学生都看出来了。有的人偷偷地说姓毕的老师和姓沈家的女主人有不正当关系,姓李的老师看不下去,两人便矛盾起来了。但这也只是听说而已,是真是假不知道。不过两个老师闹矛盾确是真的。老师心绪乱了,学生也不认真学了。史庄四个孩子商量说:“我们不上了吧,这个学校没意思。”
维营说:“宪二哥,到底上不上,你拿主意。”
维宪说:“这样的学校没有一个正式名称,又五脏不全,上下去也发不了毕业证书,国家也不会承认,白浪费时间。我看算了吧!”
学祥也说:“我看也算了吧,我爸也不想让我上,想叫我在家放猪呢!”
维华、维营两个年龄小,本来没有什么主张,便也跟着打了退堂鼓,一齐说:“回家吧,不上了!”
学祥说:“一学期五个月,我们才上学了两个多月,学校得退还我们一半学费。”
维宪说:“好的,我们一起找老师去。”
通过与老师交涉,学校最后给他们每人退了三元钱。
钦航大爹听说四个孩子不上学了,便又找到他们说:“你们四个人是我们庄第一批有文化的人,虽然只有小学毕业,也算小知识分子了,应该发挥一些作用了。农村马上要成立生产合作社,你们可以帮助做些工作了。”
维华问:“大爹,什么叫生产合作社?”
钦航大爹说:“就是土地集中统一耕种,大家集体干活。最后分配时,土地分一份,劳动力分一份。”
维营说:“地多地少分一样吗?”他知道自家还租别人两亩地种呢。
大爹说:“不一样,地多多分,人多也多分。具体情况我也说不清,目前还在宣传学习阶段,还没有正式开始,先告诉你们有个思想准备。维华,你回家问问你爸爸,他应该比我清楚。”
形势发展很快,一星期后,农村各地便行动起来。按照分步走的方法,先组织小型的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而后再慢慢扩大。钦航大爹对庄上几个小学生解释说:“这就好比你们上学,先上小学,再上中学,最后上大学。得慢慢来,一步一步地走,好景还在后面呢,新农村将来就交给你们了。”
孩子们听了,十分激动,立刻来了劲头,好像已经看到新农村的旗帜在飘扬,旗手就是他们。
史庄二十多户人家在祝安的推动下,在村长钦航大爹的亲自指导下,在史渡村第一个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由钦航大爹亲自担任社长,他要自己摸出一套经验,而后在全村推广。他又任命史维桑为副社长,让他先锻炼锻炼,而后把担子再完全交给他。接着大爹又对维宪说:“你比学祥他们几个年龄都大些,听说又喜欢数学,就先代理做合作社会计,让他们几个帮助你记账记工分,保证不耽误你们明年考中学。”
维宪几个人听了大爹的话,都答应了。维营父亲在老伴和三个儿子的劝说下也参加了合作社,同时把租人家的二亩地也退还人家。合作社成立以后,维宪、维华、维营、学祥几个人天天在社里一边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一边忙着统计每家每日出工人数,几个大人,几个小孩都记得很清楚。到了晚上,几个小学生便一齐聚到维营家,汇总一天的出工情况和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
解放后,仅仅几年之间,在城市和农村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防止旧社会那种贫富差距再次出现,再次出现流血革命,党和政府便制订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农村搞合作化运动,领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在城市搞对私改造,提倡公私合营。
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政府向城乡发行国债,号召广大群众将自己手中余钱拿去买公债,买国债,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祝安在乡里开会,倡导党员干部先带头购买国债,而后再回去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他说完,便自己先公布了购买数字,回家又让张大娘和维华都以自己的名义买了国债。接着史庄也在全村带了头,或多或少,家家都买了。这一年全县统计,共购买国债1998690元。
翻身有了田,家里有余钱。
争相买国债,个个奔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