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报复性旅游之伦敦
天又冷了,又入冬了,眼看一年又要过去了。想想2023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旅游多了一点。用“报复性”有点言过其词,因为对自己并不存在“报复”。疫情前旅游并不多,没有因为疫情失去了旅游机会而在疫情后想报复一下。不过飞机上、旅馆里、各处景点都是人满为患,就算是加入了报复性旅游大军的行列。
以往出去旅游,一年最多去一两个地方。今年去了四个地方:匹兹堡、罗利(北卡首府Raleigh)、纽约和伦敦,一次只去一个地方,三五天而已。这样的旅游对很多人来说是小打小闹,可是对我来说已经不同寻常了。三个地方以前讲过,今天就说说伦敦。
这是第一次去伦敦,那些大景点当然不会错过。不过这些大景点并没有给我什么特别的印象,跟照片上的一样,只有Big Ben 比照片上显得更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些。
这次伦敦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大英博物馆- 老祖宗的那些玩意儿,不知看过多少,包括台北故宫的国宝。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两万多件中国物品比台北故宫的70万件少了许多,但说不上为什么令人耳目一新。也许是因为让人联想到八国联军,当年真是掠走了不少好玩意儿。其他国家的游客大概也会有同样的观感,在大英博物馆里看到了自己国家的珍宝。
无独有偶,今年八月英国媒体报道大英博物馆丢失两千多件各国的收藏品,引起国人的愤怒,要求博物馆归还所有的中国文物。中国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有的是私人收藏,捐献给当地博物馆。在波士顿附近的一个人口只有20万的小城伍斯特,博物馆里就展示不少宋汝窑、唐三彩之类的物品。让这些物品留在原地,让世界更多人可以欣赏了解中华文化,是不是比全部归还中国更好?
二,中国城- 伦敦的中国城地理位置极佳,四周步行范围内有许多繁华的商业娱乐区和旅游景点,所以也成了游客们光顾的圣地,人头攒动,满街都是吃客,热闹非凡。喜欢伦敦中国城,有中国味儿,像赶庙会。几条街道都是步行街,禁止车辆进入。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牌楼小牌坊矗立在主要路口,街头艺人纵情歌唱,又赶上中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三,公园- 伦敦有几个面积很大的公园,绿树成荫,花草成片,游客如云。鸟鸣声声,不绝入耳,绿色鹦鹉飞来飞去,天鹅成群在湖中漫游,犹如走进大自然,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海德公园算是名声最大的,上中学就学习过海德公园的“演讲角”,这次亲临现场,十分有趣。十几个人各自为政,高谈阔论,有人还与路人辩论。有一半是跟宗教有关,一位老兄公然贬低伊斯兰教,说真主也是有罪的,引起争吵。其他演讲者有人批评政府,有人反对女权,整个气氛很活跃自由。
四,交通- 出门前认真研究了伦敦的地铁线路,尤其是旅店和主要景点附近的地铁站。伦敦地铁像蛛网一般,基本上,伦敦市内任何地方都可以坐地铁到达,最多再走十几分钟。伦敦地铁1863年就开始运行,比纽约早40年,最早的线路已经停运了,以后不断增添新路线,整个系统不像纽约那么陈旧。现在共有12条路线,包括去年新开的伊丽莎白线,从希思罗机场直通市中心,又快又便宜。
不巧,在伦敦赶上英国铁路大罢工。虽然地铁不属于铁路系统,但也受到影响,班次减少,许多地铁站关门。这就迫使我考虑坐公车,不过也好,伦敦的红色双层公车应该体验一下。幸好大罢工只举行了一天,即便继续,我发现伦敦公车也非常方便,700多条路线,四通八达,车站电子显示板预告下一班车到达时间,也比地铁便宜,还可以坐在上层领略伦敦街景。
顺便说一下,买一张交通卡,地铁、公车、计程车都可以用,可随时充值。不用交通卡,也可用手机付款或信用卡(零接触)。
五,诺丁山- 就是Knotting Hill,是伦敦西郊的一个社区,以其五彩缤纷的建筑著称。1999年浪漫电影《Knotting Hill》提高了该区的知名度,逐渐吸引了各国游客。有一条街叫Portobello Road,是一个农贸市场、跳蚤市场、古董市场、食品小摊的大集市,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听到不同语言,品尝各国风味,看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
在历史上,诺丁山也是个浪漫的地方。18世纪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的王公贵族、花花公子们都乐于在诺丁山“厮混”,这里流传着各种风流往事。至今许多高官和文化名人也都在此居住或有房产。
六,音乐会- 原计划中没有听音乐会的打算,没想到,到了伦敦第二天,了解到离旅店很近的Royal Albert Hall 当天有音乐会,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和第九交响乐。于是决定晚上开演前碰碰运气,要是还有票就去听。结果还真有票,只是好票都卖光了,只好买了一张三层的票,不过是第一排,居高临下,整个乐队尽收眼底。
近几年去听音乐会,觉得有个改变传统的趋势。乐章之间是不应该鼓掌的,掌声会影响到乐曲的整体连贯,影响到演奏者的情绪,所以到乐曲结束后才可以鼓掌。可是现在似乎不管那一套了,可能是年轻人开始对古典音乐感兴趣了,不懂“规矩”,把听摇滚音乐会的习惯带到了古典音乐会。原来以为英国人最传统,应该最“守规矩”,可是不然。不过估计跟以往的音乐会一样,总是有个别“不懂音乐”的人,在一个乐章结束后就开始鼓掌,有时还自以为是地叫好,慢慢带动了全场鼓掌-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粥。
七,最后当然还得说“吃”。以前听说在欧洲所有国家中,英国菜最难吃,除了白菜就是土豆。这次去以前作了点功课,发现fish and chips是英国的经典菜肴,所以不能错过。这道菜实在不敢恭维,就是炸鱼片和炸土豆,虽说饥肠响如鼓时很香,管饱,但领教了一次以后就不会再去当回头客了。
虽说英国菜很单调,但英国人还是有口福的,世界各国的佳肴都可以吃到,特别是印度菜。英国的印度移民非常多,大大小小各行各业都有印度人。据说伦敦的印度饭馆比新德里还多,不知真假,但到处都可以看到印度饭馆倒是真的。伦敦最有名的饮食市场Borough Market星期一歇业,没过上嘴瘾(事先功课作的不足),在旁边的一家台湾餐厅吃了一顿地道的刈包。
不虚伦敦此行,给2023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想看更多照片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