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道德情操教育的反面教材
今天小寒,星期六,也果然天冷了,滿眼落葉和枯枝,顯得很蕭瑟懶散。除了做咖啡、吃早飯,然後坐下來要好好做教案,今天不出去兜風,也不寫字畫畫畫,寫幾個字隨筆不算太分心,無論在美國待多久,最喜歡寫的還是中文,而英語的寫作對我來說純粹還是工作。昨天我寫了一個十幾項的大單子發給同事,所有人鴉雀無聲,我就懷疑我寫的東西是不是他們看不懂?今天來了回音,才放心下來。這就是英文,總有幾次嘮叨多了引起溝通上的疑慮的時候,美國人看東西很仔細,會一個字一個字琢磨,如果有問題,會來問,所以我還是覺得中文比較輕鬆。
中文寫作的反饋是另外一種狀況,就是沒人看。
除了把文章推到文學城,我也把截屏貼在微信朋友圈,我可以看到數字上的閱讀量,有時候大約有幾百個閱讀,多的時候也有幾千,不過從反饋來看,多數人只不過打開看了一眼,並沒有閱讀,也許擔心閱讀浪費了他們的時間,我也理解這個意思。有時候有人在微信或者群裡會回應幾句,可是明顯看出留下評論的人沒有仔細看過文字,所以不過是根據標題發了議論而已。
有時候會很失望,對於那些能夠閱讀我文字的人,不過再想想,我在更專業的領域呈現的作品,仔細看的人更少,或者人們能夠通過作品看到我畫的對象,卻不會在意作品本身。應該說,現在的世道已經無所謂藝術家或作者在作品上真正投入多少時間,不在乎他們的想法和說法,說得對如何,說不對如何,人們都無動於衷。對這一切的失望,會讓沮喪充滿我的每一個字或每一滴墨,因為無論藝術和文章本來如何以交流為目的,結果是藝術家永遠困在自己的世界裡。
好在寫文章只是我二十四小時裡動用半小時的功課,在沒有人閱讀的情況下,也無非是當做了日記而已。沒有人會認為寫日記是一種惡習,所以不妨堅持一下。
實際上人類的惡習很多,除了寫日記還有做白日夢,尤其是藝術家,做白日夢一定是共同的愛好,白日夢更不需要觀眾和讀者,雖然在自己的世界裡,還是溫暖和充滿希望的。今天看到一則小豆腐乾帖子,說在紐約發現一個流浪漢,復旦出來的,後來是博士、博士後,在華爾街工作過,但是現在已經流浪了很多年。小帖說他因為染上賭博,搞出精神病,老婆跑了,所以如何如何。
我知道人的興趣點在哪裡,也就是這些名校、博士、流浪之類的關鍵詞。我想,國內過不多久會出來新的說法,這傢伙手淫過度,搞得失去了奮發上進的精神,所以自甘墮落,成為美國流浪漢。這個新聞會成為中學生道德情操教育的反面教材;閱讀量也當然還是數以億計的。
要引起華人讀者的興趣,難道必須手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