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消費反思
有一次不自覺地用舌頭舔到牙齒的味道,有點鹹,又有點甜,然後不自覺地一直舔,覺得味道不錯!過了幾天,就成了不好的習慣,但是沒有想為什麼味道這樣好。結果有一天看鏡子,發現舌頭邊上破了,有一點血,原來味道不是來自牙齒,而是舌頭自己流的血!
雖然這個事情有點可笑,明明是舌頭自己被牙齒磨破了,卻感覺享受,以為沾了牙齒的便宜,沒想到只是消費了自己。
這種感覺倒是很像使用電動車的經驗,從第一次買寶馬i3到現在開奧迪Q8Etron, 我已經用了八年電動車了,雖然同時還在用汽油車,至少上下班用的都是電動車了,也算是有資格說說感受了吧?
一開始買電動車的時候,有一種概念就是能源好像是免費的,寶馬給了一個特殊的優惠,好像有兩年充電都是免費的,這種優惠強化了這種誤解,我從來也沒有計算過用電的量和實際的用電花費。等到越來越覺得i3的續航太短,就在考慮買更新的200英里以上續航的電車,還是沒有把電力消費真正當作需要付出代價的用車方式。
當時在考慮買保時捷卡宴的混合動力,或者就是現在在開的奧迪,是全電動的,卻因為混合電力充電比例不夠大,還是選擇了全電動,那是2020年的時候。結果發現奧迪沒有寶馬那種充電優惠,可是心理還是沒有當回事。
等到車買了連續充電使用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電力比油貴得多!我以為自己算錯了,反覆計算了好幾次,最後確認充電花費比加油至少貴了一倍。這還不包括如果使用大量空調或座位加熱等電力耗費大的情況。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一直以來我竟然在錯覺中生活著。
還好我開電車一般都是規律性的上下班使用,學校裡有免費充電系統,使得我只要稍稍做一點筋骨,就可以繼續免費的錯覺。而在家裡、週末的時候,就不如使用普通的油車了。原來還有一種思想,好像電車零排放可以有利於減少空氣污染,實際上也是說不通的,因為電力的生產本身還是離不開碳排放的,甚至更多一些。至於電動汽車電池板的耗費和污染,對環境影響更嚴重。
所以我們津津有味地舔舐著鹹鹹甜甜的味道的時候,有時候真不知道鮮甜的味道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