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朋友问我: 这一生,对你影响最大的几本书是哪些?这还真把我难住了。仔细一想,这是个分阶段的问题,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和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不同的,毕竟人是要进步的,不可能被一本书影响了一辈子,除非你早早就信了某个宗教,一辈子不改初衷。
我的阅读史是从小学二年级期末的暑假开始的,那时文革正在酝酿中,尚未开始,而我认的字可以让我勉勉强强,似懂非懂的阅读长篇小说。记得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平原枪声》,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每天捧着书,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以至于我奶奶成天和我母亲念叨: 不能再让这孩子看书了,都看傻了。
辛辛苦苦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读书的乐趣。我们小时候,比现在孩子开智要晚,上学前就是每天疯玩,那时没有家长搞学前教育的,也没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意识。我们也没什么高端娱乐,除了每天听小喇叭广播,就是弹玻璃球,打家球,踢毽子这些体力游戏。自从读上小说后,我才开始享受点“高端娱乐”。以前因为白天玩的太累,晚上总是早早就睡了,自从读小说后,我越睡越晚,如果不是奶奶强行关灯,我可能会一直看到天亮。
小说让我早早进入成人的世界,虽然那时对男女之事还一窍不通,但成人的世界还是让我开了窍,我后来想,我小时混混沌沌的脑袋瓜,就是从读第一部小说后开始慢慢开窍的。
小学和刚上中学时读的那些小说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军队的女儿》对我的影响最大,也是我读了不止一遍的小说。前者让我第一次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后者让我对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充满敬仰和向往。特别是《军队的女儿》这部小说,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后来不愿留城,坚持下乡插队与这部小说不无关系。当然,插队后才知道真实的生活不是那么回事。可人不就是在不断的幻灭中一步步成熟的吗?回忆我这一生,我始终不变的理想主义与我小时的阅读有重大关系,我庆幸自己在三观形成时期,阅读的都是无私、美好、善良和英雄主义的书籍。
上中学的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马克思传》。我正是从阅读《马克思传》里知道了黑格尔,卢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以及他们的著作。《马克思传》极大地扩大了我的阅读面,让我开始阅读一些非文学书籍。大概是中学三年级时,我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平生第一本非文学书籍《国富论》,《国富论》只是简称,全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没想到很多人觉得非常枯燥的一本书,我读的竟然兴趣盎然。虽然我当时对这本书的理解非常肤浅,但我至少知道了银行和货币是如何出现的了。因为《马克思传》,我阅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读的很艰难,也读的稀里糊涂,不知所云,理解不到一二。最好懂的是卢梭的著作,比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难懂但还能字面理解的则是《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记得我大表姐夫看我小小年纪都这些书还夸我,说我长大一定有出息。现在看,有没有出息和读书多少,读什么样的书真没啥关系。:)
读大学时,功课繁忙,有点闲工就读一些国内作家的文学作品。不仅阅读,我们几个同学还在睡觉前讨论各自的感想。那时我就特别羡慕文科生,可以有时间读小说。现在还有印象的小说有《晚霞消失的时候》、宗璞的《墓场与鲜花》、王蒙的《风筝飘带》、张洁的《人到中年》等,再就是舒婷的诗歌《致橡树》。
八十年代中期,四川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面向未来丛书对我影响很大,再就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一套文化生活译丛,这两套书不仅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也让我理解和接受了自由主义意识。现在能想的起来的数目有:《增长的极限》、《富饶的贫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房龙的《宽容》,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和《人类群星闪耀时》等。读研期间,匈牙利科尔奈的《短缺经济理论》和瑞典经济学家的一本论述计划经济系统缺陷的书,还有厉以宁的《西方经济学》对我的影响很大。那是中国全面拥抱资本主义,批判社会主义的时代。以当时的认知能力,对这些著作都是顶礼膜拜的,觉得说的都很对。感觉和我当时作为主课学习的《资本论》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读研的时候,同学之间传看两本台湾人写的书,一本是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另一本叫什么名想不起来了,都是打着自我批判名义进行自我矮化的书,当时对我们这些崇尚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让我们觉得中国文化都是糟粕,全该抛弃。后来的《河殇》的调子和那两本书差不多,估计创作者也都受其影响。
这个时期还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那就是汤因比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来自东西方的两位学者的真诚对话,展现出他们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境界,宏大的视野和对历史深刻的理解力,这本书也让我对世界史和宗教产生了兴趣。
九十年代时有一本被称为管理学圣经的书《第五项修炼》,让我受益匪浅。我从瑞士回国后,一个在社科院的同学推荐给我这本书。看了后,感觉脑洞大开,书中所讲的案例也是饶有兴趣又很具启发性。后来我做管理咨询,就经常给客户讲团队开发,集体愿景和学习型组织这些《第五项修炼》里的内容。不知不觉中,我变成这本管理学圣经的传道者。:)
来美国之后,在文学城上长了不少见识,跟走廊的网友学到很多。受文化走廊桃叶女士影响,我开始系统阅读了钱穆先生的主要著作。受钱穆先生影响,我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敬意。钱穆的著作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独具慧眼,有理有据,展现了钱穆先生学问的扎实和功力。后来读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让我对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等我研读过四书和佛经后,感觉以前读的书都没啥意义,太过肤浅,从人文智慧来说,现代人远不及古人。读过佛经后,就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回头再看《传习录》,就觉得非常容易理解了。
来美国后也读了一些英文书,比如《The Enduring Vision: A Histoty of American People》,《Defining Moment》,《Dark money》,《Gilled Age》等,但这些书都是知识性的书,对我的思想影响不大。
其实读书只是提高认知能力的一个途径,并非全部,也非根本,修行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