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从三个案例看程序正确的必要性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程序正义是司法的重要部分。很多人因为看到辛普森案件的结果会质疑程序正义让罪犯逃脱惩罚。凭心而论,这种情况确有发生,我也认同在极个别情况下,过度强调程序正义会导致结果不正义。但比起一味的结果正义冤枉的好人,数量上要少得多。
至于说有钱就能脱罪,更是胡扯。
辛普森再有钱,在杜邦家族眼里,根本不值一提。看看约翰·杜邦杀人案是怎么判决的。
一
作为杜邦家族财富的继承人,约翰· 杜邦在上世纪80年代的身价就高达2亿美元。他集天才与疯子为一身,他是一位鸟类学家、同是又是集邮家、贝壳学家和狂热的摔跤运动员。
同时,杜邦性格反复无常极度偏执,他时常宣称自己是耶稣基督、达赖喇嘛和俄罗斯沙皇。
由于对摔跤的热爱,杜邦在自己公司里成立了职业摔跤队,并聘请奥运冠军戴夫·舒尔茨为教练。
1996年1月26日,杜邦在没有任何征兆与缘由的情况下,当着舒尔茨妻子和公司安全主管的面,枪杀了舒尔茨。
尽管杜邦公司有一流的律师团队,尽管杜邦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美国,只要被确诊精神疾病,大都能免除刑罚),但陪审团一致判定杜邦有罪,法官判处杜邦30年监禁。
杜邦律师不断对该刑事案件提出上诉。 2000年,律师将案件上诉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维持原判。 2010年,费城美国第三巡回上诉法院又驳回了上诉中提出的除一个问题外的所有问题,维持原判。杜邦的刑期将于2026 年 1 月 29 日结束。
2010年12月9日,杜邦因病死于狱中。
二
罗伯特·杜斯特(Robert Alan Durst),腰缠万贯的美国地产大亨。
从1982 至2001年期间,杜斯特涉嫌谋杀他第一任妻子Kathleen McCormack 以及朋友Susan Berman、邻居Morris Black。
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陪审团没有就谋杀定罪,只是就几项轻罪裁定guilty。杜斯特在牢里呆了短暂的一段时间获得假释。
杜斯特的名气以及相关案件促生了电影All Good Things的诞生,影片上映后不久,杜斯特主动联系了导演,表达对这部电影的认可,并合作出演 2015 年纪录片《厄运:罗伯特·杜斯特的生与死》。
在《厄运》的制作过程中,导演发现了杜斯特作为谋杀凶手的蛛丝马迹,特别是杜斯特没有意识到麦克风没有关闭而在卫生间里自言自语:我错了……我到底做了什么?当然,把他们都杀了。
在《厄运》最后一集播出前夕,2015年3月14日,FBI将杜斯特逮捕。
随后,警方有做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在获取了充足的证据之后,2020年3月2日,杜斯特出庭受审。
一年后的2021年9月17日,陪审团判定杜斯特一级谋杀罪。但他的律师表示,将寻求一切途径上诉,并要求重审。
2021年10月14日,杜斯特因谋杀罪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鉴于杜斯特犯罪的大量证据,法院拒绝了杜斯特律师重新审判的请求。
2022 年1月10 日,杜斯特于服刑期间因心脏骤停去世。
三
美国警察在实施逮捕时,必须告知嫌犯:“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在法庭上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这并不意味着警察不能询问疑犯,而是疑犯有权保持沉默。加州的米兰达警告最后有:你理解我刚才向你宣读的这些权利了吗?在了解这些权利的前提下,你愿意向我坦白吗?)
这一做法起始于1963年,起因是一位微不足道的,无钱无势的小人物——米兰达(Ernesto Arturo Miranda)。
有钱人不能改变司法审判,小人物做到了。
1963年,米兰达(Ernesto Arturo Miranda)因抢劫、绑架和强奸被警察逮捕。他在警局接受了两个小时的讯问,并在一份自白书上签名。随后在经非常简短的审判,法庭跟据米兰达的供词而判其有罪。
其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接受米兰达的委托上诉,声称米兰达的供述是伪造和受到胁迫,其在讯问前未能知晓自己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而且警察也未进行告知。
虽然米兰达是个小人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将官司打到最高法院。
1966年,最高法院作出裁决,确认米兰达在接受讯问以前有权知道自己的宪法第五修正案权利,而且警察有义务向嫌疑人告知自己的权利,之后才能讯问。
最高法院将该案发回重审。米兰达之前的“证言”不再作为证据使用。尽管如此,米兰达仍然被判有罪,入狱11年。
反之,如果杨佳在被警察盘问之前被告知:你有沉默的权利,那么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程序的正义必须坚持,但并不妨碍正义得到彰显,虽然在个别情况下,正义会迟到甚至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