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夺女大战意外收场zt
7月,贺梅回美国了,她将在田纳西州最大城市孟菲斯过暑假。她的父母因为没有美国护照而无法同行。她的弟弟和妹妹也来了。这个姐弟三人组再次引起美国媒体的注意,因为贺梅就是四年前在北美华人社会轰动一时的中美夺女大战“主角”——这个主角完全出于被动,尽管一切围绕她展开,所有报道都把她的名字放进标题,美国甚至出台了以她命名的法案。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前后耗时7年的贺梅案?贺梅的父母贺绍强、罗秦皆为中国公民,贺绍强1997年来美读书,在尚未结婚的情况下,罗秦以配偶的身份获得签证赴美。
1999年,贺绍强因被指控性侵害一名中国女学生而被学校开除,他们在经济、道德上处于谷底的情况下向当地基督教会求助。经教会联络,同年初他们将出生仅三周的贺梅寄养在美国一对基督徒贝克夫妇家中。
当年笔者在中国通过国内媒体遥观此案,以为亲生父母这样做实属迫不得已。等到置身美国才发现,按照此地国情,像贺家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其实可以得到政府的一揽子补助:从母亲发现自己怀孕开始,就有发给母婴的营养补贴,每星期可领取一定量的牛奶、鸡蛋、乳酪、水果等,直到孩子满五岁止,期间母婴看病可以申请医疗补助——这些补助无论何种国籍、种族的家庭都能获得。
在美国,经济困难的中国人当然有,但鲜有谁把孩子托给陌生人的。反倒有低收入家庭靠生孩子补贴家用、抵扣税项。在北美,超过20%的华人移民接受了基督信仰,教会不但无偿为社区居民提供各样帮助,还为孩子学习中国文化开办中文班,组织欢度中国传统节日。当然,为了获得免费帮助,也不乏一些“混教会”的人。
小贺梅在贝克夫妇家寄养了三个月后,当教会出面把孩子归还贺家时,生身父母拒绝了,理由是还没准备好。之后,当小贺梅需要买医疗保险时,贺家再次放弃责任,将监护权转给贝克夫妇,由其支付保险费用。
一年之后,贺家想要回孩子,这时候轮到贝克夫妇不同意了。于是双方展开夺女大战。法庭因贺家的遗弃行为和无经济能力,中止其父母权利,贺家不服上诉。
期间,贺绍强大打亲情牌,贺梅被改称“贺思家”,当地华人社团成立了“贺家团圆基金”。弱势群体、种族歧视等字眼、通过当事人的口频现报端,要知道,孟菲斯可是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1968年遇刺身亡的地方。随着案情的进展,各样人等聚集在贺家背后,中国驻美大使馆也积极介入此案。案件实质影响已完全超出一起民事诉讼的范畴,美国司法系统转而追求政治正确。2007年1月23日,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将贺梅的监护权改判给贺家。因为要负担全部诉讼费用,贝克夫妇为了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孩卖掉豪宅宣布破产,搬离富人区挤在租来的房子里。
2007年7月24日,贺梅终于回到阔别七年的贺氏夫妇身边。
为贺家做幕后高参的人士,一方面高调宣称:“中国人在全世界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通过此案,我们终于能够在美国法庭上对强权说‘no’了。”继而出版了一本《赢在美国》,在情绪上可算是《中国可以说不》的续集;一方面对媒体描述,“感受到贺绍强夫妇的朴实、勤劳和对孩子、对家庭的爱,以及对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信”。
英雄莫问出处。被打造成寻亲英雄的贺绍强,涉嫌签证造假、性骚扰中国同胞的道德履历被选择性遗忘。然而,现实证明,对待民族主义英雄不仅要注意“莫问出处”,还必须“莫问去处”。2008年2月9日,贺家回国之后,鲜有媒体关注以下事实——
孟菲斯电视台2008年7月31日电话采访贺绍强,贺称全家回中国铸成大错,希望返回美国,贝克夫妇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同年,贺氏夫妇离婚,母亲带着包括贺梅在内的三个孩子回老家独立抚养,因无力负担孩子学费向公众求助。
英雄既然是一种不知其所来、不知其所终的产物,宛如天外飞仙,对英雄的消费也必是短期行为。当时爽过了,事后卖主不退不赔,买主也绝不会有兴趣作回头客。只要这些教训不被允许公开发表,买卖就总有得做;靠着一锤子买卖,也能长治久安一阵子。
回头看看,民族历史中的英雄越积越多,历史消费者的郁闷越压越沉。那个死在孟菲斯的美国英雄马丁·路德·金牧师,死后被曝光其在从事民权运动期间曾有招妓行为,他以自己的一生佐证了自己所传讲的道理:这世界上一个义人也没有,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无法摆脱的罪性,靠人自己难以克服,无人例外。
一个“满街都是圣人”“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文化,收获的是道德滞销、政因人废;一种“世人皆罪”的文化,却容许在罪人的实践上积累起文明的成果,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
贺梅再度赴美,已是14岁的少女。亲生父母抚养她共四年整,其中三年父母离异。此次,亲手抚养她九年的贝克夫妇被允许在飞机出口外迎接姐弟三人。无论判决如何、经济状况如何,缺乏戏剧性、缺乏变化的,似乎只有站在飞机出口处的贝克一家。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前后耗时7年的贺梅案?贺梅的父母贺绍强、罗秦皆为中国公民,贺绍强1997年来美读书,在尚未结婚的情况下,罗秦以配偶的身份获得签证赴美。
1999年,贺绍强因被指控性侵害一名中国女学生而被学校开除,他们在经济、道德上处于谷底的情况下向当地基督教会求助。经教会联络,同年初他们将出生仅三周的贺梅寄养在美国一对基督徒贝克夫妇家中。
当年笔者在中国通过国内媒体遥观此案,以为亲生父母这样做实属迫不得已。等到置身美国才发现,按照此地国情,像贺家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其实可以得到政府的一揽子补助:从母亲发现自己怀孕开始,就有发给母婴的营养补贴,每星期可领取一定量的牛奶、鸡蛋、乳酪、水果等,直到孩子满五岁止,期间母婴看病可以申请医疗补助——这些补助无论何种国籍、种族的家庭都能获得。
在美国,经济困难的中国人当然有,但鲜有谁把孩子托给陌生人的。反倒有低收入家庭靠生孩子补贴家用、抵扣税项。在北美,超过20%的华人移民接受了基督信仰,教会不但无偿为社区居民提供各样帮助,还为孩子学习中国文化开办中文班,组织欢度中国传统节日。当然,为了获得免费帮助,也不乏一些“混教会”的人。
小贺梅在贝克夫妇家寄养了三个月后,当教会出面把孩子归还贺家时,生身父母拒绝了,理由是还没准备好。之后,当小贺梅需要买医疗保险时,贺家再次放弃责任,将监护权转给贝克夫妇,由其支付保险费用。
一年之后,贺家想要回孩子,这时候轮到贝克夫妇不同意了。于是双方展开夺女大战。法庭因贺家的遗弃行为和无经济能力,中止其父母权利,贺家不服上诉。
期间,贺绍强大打亲情牌,贺梅被改称“贺思家”,当地华人社团成立了“贺家团圆基金”。弱势群体、种族歧视等字眼、通过当事人的口频现报端,要知道,孟菲斯可是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1968年遇刺身亡的地方。随着案情的进展,各样人等聚集在贺家背后,中国驻美大使馆也积极介入此案。案件实质影响已完全超出一起民事诉讼的范畴,美国司法系统转而追求政治正确。2007年1月23日,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将贺梅的监护权改判给贺家。因为要负担全部诉讼费用,贝克夫妇为了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孩卖掉豪宅宣布破产,搬离富人区挤在租来的房子里。
2007年7月24日,贺梅终于回到阔别七年的贺氏夫妇身边。
为贺家做幕后高参的人士,一方面高调宣称:“中国人在全世界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通过此案,我们终于能够在美国法庭上对强权说‘no’了。”继而出版了一本《赢在美国》,在情绪上可算是《中国可以说不》的续集;一方面对媒体描述,“感受到贺绍强夫妇的朴实、勤劳和对孩子、对家庭的爱,以及对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信”。
英雄莫问出处。被打造成寻亲英雄的贺绍强,涉嫌签证造假、性骚扰中国同胞的道德履历被选择性遗忘。然而,现实证明,对待民族主义英雄不仅要注意“莫问出处”,还必须“莫问去处”。2008年2月9日,贺家回国之后,鲜有媒体关注以下事实——
孟菲斯电视台2008年7月31日电话采访贺绍强,贺称全家回中国铸成大错,希望返回美国,贝克夫妇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同年,贺氏夫妇离婚,母亲带着包括贺梅在内的三个孩子回老家独立抚养,因无力负担孩子学费向公众求助。
英雄既然是一种不知其所来、不知其所终的产物,宛如天外飞仙,对英雄的消费也必是短期行为。当时爽过了,事后卖主不退不赔,买主也绝不会有兴趣作回头客。只要这些教训不被允许公开发表,买卖就总有得做;靠着一锤子买卖,也能长治久安一阵子。
回头看看,民族历史中的英雄越积越多,历史消费者的郁闷越压越沉。那个死在孟菲斯的美国英雄马丁·路德·金牧师,死后被曝光其在从事民权运动期间曾有招妓行为,他以自己的一生佐证了自己所传讲的道理:这世界上一个义人也没有,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无法摆脱的罪性,靠人自己难以克服,无人例外。
一个“满街都是圣人”“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文化,收获的是道德滞销、政因人废;一种“世人皆罪”的文化,却容许在罪人的实践上积累起文明的成果,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
贺梅再度赴美,已是14岁的少女。亲生父母抚养她共四年整,其中三年父母离异。此次,亲手抚养她九年的贝克夫妇被允许在飞机出口外迎接姐弟三人。无论判决如何、经济状况如何,缺乏戏剧性、缺乏变化的,似乎只有站在飞机出口处的贝克一家。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玉洁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