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有感之一
孩子教育有感之一
十几年前,刚来美国第三年,老二刚两岁,老大八岁,丈夫上班两年。我们从一个大的公寓区,搬到一个小平房,隔壁是一个白人老太太,养了两只好大的狗。半街筒子都是墨西哥人,带的娃儿都是一串串的,每天呈阶梯状或者山峰重叠样行走在街上。
月租不到九百美金,当时省钱的感觉还是挺好的,但是完全没有孟母三迁的教育理念。
那时上了一个成人英语学习班,认识一位广东来的阿姨是同桌。她丈夫是个厨师,他们也有两个儿子,老大结婚离开家在外州,小儿子十七岁在家住着。广东阿姨的房子在一个挺不错的社区,两层独立小楼,后院挺大,被她开发成大片的菜地,她开车带我去她家割她种的吃不完的韭菜。她是那么地善良和勤快,那么地喜欢看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但她家没有开中国频道,她也不会弄电脑和光盘播放。她经常从我家借的中国电视剧CD,可是不知为什么在她家放不出来。她的二儿子坐在客厅打游戏,看见我们跟看空气一样,瞥了一眼当即还是在他的游戏当中。当我们在摆弄她家的播放机时,她儿子很不耐烦地说了句英语,我们两个都没大听懂,但我只知道第一个词叫F。
估计他妈妈也听懂了,但装不明白。她小声说,她的两个儿子都非常叛逆,不能惹的。后来她在我们课余时间抱怨说现在这个小的儿子在高中最后一年了,还沉迷在游戏中。她和她丈夫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几乎完全不能交流。她儿子能明白,也能说小部分的粤语,但是完全不会普通话。他们不能对话,只要有接触就会爆发家庭战争。
那时我曾发誓,我的两个孩子如果将来像这个孩子的样子,就当即把他们赶出家门。
可是当即赶出家门?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呢?曾经学过圣经课,说一个父亲常年不关闭自己家的房门,因为他的儿子出走了,他一直等待自己的儿子回家,一直等到年老。最终他等到自己流浪归家的儿子,当儿子推开老父亲没有上锁的家门的时候,感动的热泪盈眶。
教育孩子太不容易,回过头来还是觉得,从小要给孩子立规矩是最重要的。底线划好,起码的礼貌要有,其他的要求在孩子的身高增长的同时适当做调整。不要强迫孩子,给他们更多的爱,也要让他们知道所有的爱并不是没有价值和代价的。我们缺乏这一点要求,爱的时候过分,严厉要求的时候也过分,总是掌握不好那个度。经常代替孩子做主,不给他们自己的幻想能力,但又要求他们达到自己的要求,非常不民主。总想让孩子聪明勤劳努力,过分担忧他们的未来,杞人忧天,这是不好的。
小的时候在老家,发小的父亲和我父亲一样也是军人转业到地方任职的,发小是个女孩,她上面是三个哥哥。发小的父亲对他的四个孩子极为严厉,可以说苛求。记得她家的规矩是饭桌上一句话都不能说,个人吃菜只能吃自己面前的那一个菜边,不能越过一点,最后菜盘中间的部分是她父亲的。但是这种严厉到最后是她的一个哥哥曾进过两年监狱,其他孩子虽然后来也过的不错,但都是普通人,没有达到她父亲当年极高的期望。而且她父亲刚六十岁就得了痴呆症,后来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三个儿子因为父亲当年的苛刻,对父亲都不是很尊重,所以她父亲最后的日子过的挺惨。发小虽然从小是她父亲最爱的小女儿,但是当时她是年轻未出阁的姑娘,也不能近身伺候父亲,而且她妈妈也是六十多岁就患痴呆症去世了。
好像她家祖籍是山东胶东的,父母年轻的时候聪明能干,比我的父母强多了,我的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不触犯人生底线就行了。我父母不是多么聪明精明强干的人,但是还都算长寿之人,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比较容易满足,甚至对我们五个孩子身体健康,不越社会规则而骄傲。这个不知是优点还是缺点的平淡性格也遗传到我们几个孩子身上。
最喜欢看的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只要有例子,就把它记下来。最无奈的是那些只炫耀孩子成绩和能力的家长,你们快乐就自己偷偷乐好了,非要浅薄自私地张扬并不会让别人有什么收获,而且别人家的孩子将来无论成长成多么普通,也不会吃到你们家的一粒米。
国内法律心理专家李玫瑾的电视节目非常好,她把国内犯罪的例子分析的很到位,她也有怎样教育孩子的心理讲座,每次看了都有收获。她说每个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发生,都是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教育的某种缺失,这让有孩子的人心理和身体压力都很大。李玫瑾说起她女儿小时候和她现在外孙女的教育很有意思,但是她似乎没有怎样教育男孩的经验。对男孩来说,父亲的榜样是不是比母亲的更有用?所谓的子不教父之过是不是有它真正的道理?男孩怎样教育,似乎比女孩来的重要,因为男孩的体力大但心理成熟慢,对社会家庭的危险更直接。
我对未来的希望,除了自己的世俗和理想,最主要就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