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位富姐儿吗?(下)
二、一句私房话引发的“畅想”
七十二回里王熙凤和贾琏两口子在夏太监指使小太监来要一二百两银子之后,贾琏发牢骚说了句:“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从这个“再”字,刘心武论断这两口子之前一定发过这么大的财,而这财一定正好是林家贪污得来的银子。林海死的那年,只有贾琏去帮助料理后事。这一想,前因后果对上号,探案小说的素材就都有了。
王熙凤之前是发过些财的,像她在铁槛寺弄权那回,弄坏了金哥儿的姻缘,弄死了两个多情男女,自己倒坐享了三千两银子,后一句话说:“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连深藏侯门深似海的凤姐都可以这样大胆妄为,可想而知在外面台面上的爷儿们:贾珍、贾琏、贾蓉之流,哪个是省油的灯?不知在背后做了多少捞油水的事情,更加上贾赦的纵容,贾政的不管不问,贾敬清净修道。上一辈的老爷们中还有人还稍稍知道些厉害,到下一辈,就完全没有了章法。“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看样子这样的事以后是不少的,同时这个“恣意的作为”和“不消多记”完全暴露了贾府下一辈人贪婪本性,所以“再发财”的话应该就是从这里说起的。
其实上一辈的荣府长子贾赦,世袭了祖上递减下来的将军之职,也是个贪得无厌的人。竟然为了五千两银子就把亲生女儿半卖半送给了中山狼。还逼迫儿子贾琏强迫石呆子的古扇子,贾琏去了没成功,还是那个狼心狗肺的贾雨村想法子毁了石呆子,霸占了扇子,待贾琏为此辩解了一句,贾赦就痛打了贾琏一顿,这些话从温顺的平儿嘴里说出来,都是咬牙切齿的。
返回贾琏和王熙凤的私房话,什么时候他们贾家发了一笔财呢?应该就在盖大观园之前,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件事在后面显现出来,就是五十三回黑山村的乌庄头来送年租时,说的那番话:“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的!”于是贾珍、贾蓉父子便解释道:“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这说明,在原先会芳园的基础上翻盖出来的大观园,是花了荣府不少老本的,同时皇帝也赏给了一部分,到后来贾家出事,也有皇帝后悔的意思,于是抄家再捞回来,这才是真正的“有去有来”。贾家有很多田亩地土,基本收入是靠地租。类似于凤姐前面所说调停官司、卖官鬻爵坐享的银子也应该有,但那些不是固定的收入。翻盖园子时京都里那些达官贵人,四王四公们,多少也会随些份子。连宁府死了重孙小媳妇秦可卿,那些人还搭棚子来送礼路祭,可以想象到元春省亲的时候,大家自然更要繁花添锦、烈火烹油了。
但绝不是贾琏贪了林家莫须有出现的二三百万两银子。那他也不用当年葬了林父之后,还巴巴地让跟去的小厮昭儿又返回京都找凤姐儿要大毛的衣服去御寒,手上有那么大笔的银子,龙袍也能做出来。
“再发二三百万的财,”就像我们平常人一样遇到钱紧的时候,情急时那么一说,异想天开地想象罢了,谁都知道那是痴人说梦。而且过去红楼梦都是手抄流传,也许本是个“能”字,这个“再”字抄错了也是可能的。
贾琏的唯一一次真情是爱上了尤二姐,于是在外养了尤二姐一家三口,每月给她们五两银子,一处小院,连带丫头小厮十几口人,日子倒也过的丰丰足足。可见当时银子值钱,仅五两银子就可以撑起一个出身还算可以的二奶的丰足生活了。
想象如果贾琏曾有过接收二三百万两银子的状况是什么样?王熙凤几百两银子的利钱都要瞒着他,亲戚朋友谁都不敢借给他银子。但他却有手上经过银山的时候,以贾琏的“钱在油锅里还要伸手抓起来花的”性格,雁过拔毛,他得留出多少油水来?但书中明白的写道:贾琏连尤二姐的葬礼都办不成,还是靠平儿悄悄给了他一点钱才完了心愿。
贾琏从来就不是个可托大用的人,他也就只能跑跑腿,作为男人在社会上露露面,贾母是信不过他的。如果贾母知道林家有那么一大笔贪污银子藏着,自己想占为己有,非得派自己最贴心最能干的孙子媳妇凤姐和一班贾家男人共同上阵才行,仅仅派一个贾琏,想搞回那么多钱,她也不怕贾琏直接独立了。或者路上被劫匪劫走。因为那时路面上是不太平的,薛蟠就被人劫过。而书里那时还从没有银票这一说,那么几船银子千里迢迢想从扬州苏州运到京都来,一个贾琏就能搞定?
另外,如果林家很富有,不管是贪污的钱,还是祖上留了很多遗产,贾母也知道,于是让贾琏把黛玉带回,同时也把银子带回来。当时二人回到扬州,林如海还没有死亡,还清醒的话,(哇,他家有那么多银子,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盯着,呵呵。)女儿黛玉已经十多岁了,非常聪明,应该能托付大事了。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知道自己不行了的他难道只托付刚认识的贾琏,一点也不交待给自己的亲生女儿?甚至连个口风都不透露?这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黛玉知道了贾琏收了父亲的钱财,她回到贾家,真该理直气壮地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家伙,住的吃的用的都是我们林家的!呵呵,那场景才真正好笑。但她在书中,只是哭哭啼啼对自己的贫困无限地内疚着。很可怜的状况,空有一身聪颖才华仙姿的女孩子,败在金钱势力场的角逐之中。
当年黛玉的母亲贾敏也是位不在乎富贵只在乎人的好女人,她很爱林海,黛玉降生在这样的家庭,一点也不辱没她的仙姝身份。而书中对贾敏的去世,说“仙逝扬州城”,一语中的,母亲有仙气,生的女儿才是仙。
在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每一家都与贾家接触很多。史湘云几乎常住贾家,贾家的荣辱衰退都联系到史家、王家、薛家,他们靠富贵连接。唯独林黛玉一人,靠的是感情,靠的是爱情,除此之外,她什么也没有,但有了这个,她又什么都有。
这就是红楼梦的伟大,你现在看社会上的人和事也是一模一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那家败落了,便也会门前冷落车马稀。所以鲁迅评价此书:悲哀之雾,遍被华林。
我本人坚决认定黛玉不是富姐,如果她是,那她所做所为就完全变味了,不仅变味,人的精神也变了。不是富姐的黛玉一样可以不鼓励宝玉去立功名,她不在乎,她认为人比名利更重要。古往今来那些隐居的逸士名人流传千古,相反没有几个富人流传青史,这就是黛玉的与众不同,所以宝玉只有对她心有所属。
不是富姐的黛玉一样可以把王爷的珠串随便一扔,对她来说,天下男人除了宝玉和自己的父亲其他都是“臭男人”,这是她的修养所为,她养在深闺不识别的男人。
不是富姐的黛玉一样可以不懂奉承别人,因为她有自己的骨气和精神,这样的人过去很多,现在也不少。所谓的铮铮傲骨,不是非要有钱有势才可以支撑。
仔细去想去看,书中明明白白地表明,林家在黛玉去贾家之前就算同阶层里比较穷的。但黛玉一开始生活在父母的爱里,年龄小也不懂得钱是什么东西,同时她家也不是穷到分文没有,至少她是贵族阶层的人物。只是后来父亲死后没有了收入,遗产也被堂族瓜分,所以才真正被贾家收留,“要在咱们家常住了”(凤姐对宝玉语)。在贾府里和别人、特别是宝钗的情况对比之后,她才感到自己的贫穷。但她没有丧失骨气,她只是比较敏感,怕人家说什么。当初她看到姥姥家来的人衣着鲜美,到姥姥家看到和自己家大不相同境况,自己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
她小时候是很任性不懂事的,书中作者写的明白,尖酸小性儿,这是因为她从小生活在父母的爱里,到贾府后贾母和宝玉这两个最重要的人物给她的爱也很多,所以别人她就不放在眼里了。但后来她长大后懂事了,懂得了些人情世故,明白生活的环境需要自己适应,于是就有些变化,这是作者刻画的一个丰满变化着的人物,符合常理。
黛玉出身高贵,但不富有;长相标致,但身体较差;聪明伶俐,但开始不会做人;诗文精彩,但与世俗不合。“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所以就不要再给她安排那些贪来的钱财,祖上的遗产,她没有那些,一样可以堂堂正正做一个风流标致的人物,没有那些,她的精神更加高洁华丽。何必给她拐弯安排那些莫须有的财富呢?而且最后结果又是一样的,改变曹雪芹已经在他的书中明白说明了的事情有什么好处呢?
总的来说,林家有钱,还是贪污来的钱,是非常不靠谱的,贾家侵吞了林家的脏钱,更没任何根据。这些理论是刘心武“大师”在流沙上建了个花架子的小高层,谁看着都不踏实,没人会住。但就有人看着那些用皇太子女儿秦可卿、用富可敌国的林黛玉等等搭建起来的“空中楼阁”大声赞同,不知道是因为看着好看,还是为满足现代人不富不贵便不成材的心理要求。
希望有一天看到刘大师对红楼臆想的“设计”楼阁无声倒塌,而众多迷信过他的人会豁然明了:原来,这世界的美妙之一的事情恰恰在于,忠实于原著,才不是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