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不愿意参加的战争到一个不喜欢的纪念碑,这就是命运吗?
今天读到关于著名建筑师玛雅林,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9/14/9862423.html
里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都是过去读过的。
在华府的越战纪念碑我去过多次,感觉很一般,太简单了,似乎跟什么很像,但又说不出什么。后来突然想起,这是豪华版的墓碑而已,上面刻满着当年战亡将士的名单。再过50年,有多少来访者会知道这是个什么战争?越战老兵来到这样,能唤起当年越战的自然环境,天气,敌人吗?纪念碑并没有提供。
当然,现在互联网发达,访问者可以轻而易举地上网查询,但是这样失去了纪念碑的意义。它的意义是什么呢?首先,此战的出发点不是美国为了在海外得到新地盘,跟当年的殖民地似的,而是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散,为了民主自由而战。现在的纪念碑似乎失去了这个精神,像是又一场战争。
我没有参加过越战,但是也看到读到过不少关于那场战争的事情。对我来说,越战最令人难忘的是几张战时拍摄的照片,比如空中轰炸之后,小女孩在路上奔跑逃命。还有在大街上公开枪毙越共游击分子。这些在纪念碑里找不到。
本人不是建筑师。对于这样简单的设计,能够理解的人大概只有设计师本人。从发表过的文章来看,玛雅林似乎对越战并不太了解,因为文章都没有报道她是如何看待这个战争。我不清楚她是否去过地处东南亚的越南,是否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和政治环境。这些对创造重要吗?我相信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也许是越战老兵很难理解她的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府附近有很多纪念碑。其中的华盛顿纪念碑就非常突出,在哪个角落都能看到它,非常独特。越战纪念碑当然也非常独特,它的简单抽象大概是华府所有纪念碑里是少有的。把现实,理想,政治重点抽象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也是考验设计师能力的一个巨大挑战。本人认为,越战纪念碑却没有展现这些主要的信息,是个失败。
从玛雅林的生活描述来看,她是一个非常隐逸的。 也许她是内向型的。不清楚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会影响她跟外界的交流。也许这个纪念碑是个抽象画,不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理解?但我相信纪念碑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战争的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总结,给活着的和后人一个交代。只有这样,人类才会不断发展,最后让战争死亡绝迹。
总的来说,越战老兵的不解愤怒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完是因为设计师是亚裔的。从一个不愿意参加的战争到一个不喜欢的纪念碑,这难道就是他们的命运吗?我相信,设计师们可以做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