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直播 (上)
圣彼得堡是个漂亮的旅游城市,和莫斯科相比,街道和地铁的英文标示比较清晰,尤其是中心区的主要大街上,隔不多远就有大幅英文俄文对照地图,象广告牌一样竖在道边,而且地图上会标出你现在的确切位置,基本上不会走丢。莫斯科的英文标示少多了,很多街道只有俄文名字,地铁里面,只有车厢的地图有英文俄文对照地图,其他所有标示,都是俄文的,所以一份英文俄文对照的地铁线路图绝对必不可少,否则,看着英文地铁图,根本就和站里的标志对不上号,有等于无。
不过在俄国这两周,俄文看多了,也有点窍门:一个是数字母的个数,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拼出来的词,字母数基本上一致,所以看到一个大街,我看不懂名字的时候,就数有几个字母,跟英文地图一对照,基本上能找到自己在哪儿。还有就是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很多是一一对照的,比如c是英文的s,b是英文的v,p是r,而西里尔里的r是R反过来写,等等,这样,看见俄文基本上会发音,也能猜出来地名。我有时候把这当作游戏,不时考考自己猜谜语,还挺好玩的。就跟我在埃及和约旦,天天看车牌上的阿拉伯文数字,练翻译数字一样。权当动脑筋题吧。
俄国的景点,两大感觉; 首先,一个字儿“炫”,两个字“过分”,俄国无论宫殿还是教堂都喜欢用大量的镀金装饰,Peterhof,冬宫,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莫不如此,看上去视觉冲击强烈震撼,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皇宫,皇宫就该是这么金碧辉煌的”。可能是各个文化的审美情趣不同吧,北欧的王宫和教堂,趋向简单朴素,以空间取胜,装饰比较少,就连西欧,甚至太阳王的凡尔赛宫,论富丽堂皇,还不如皇村和彼德霍夫。不过呢,按照西欧的审美观点来看,这么炫的装饰,却有暴发户的嫌疑,所以说“华丽得过分”,大家记不记得“基督山伯爵”里面,银行家邓格拉斯的客厅,完全用白色和金色装饰,结果被那些真正的巴黎贵族讥笑为“炫富,没品味”?相反,基督山伯爵之所以被认为特别贵族,特别高贵,是因为他“面色苍白”“吃得非常少”,而且全身礼服“只有一条细金链作为装饰”? 我从小记得最清楚的那里面“贵族生活”的一个细节,是马瑟夫子爵和朋友波香编辑议论某人的衣服,马瑟夫说此人穿衣没品味,波香不明白“怎么了,他的款式剪裁都很好,而且很新”?回答是“坏就坏在太新上面,好像他从来没穿过新衣服似的”。因为小说里这两句话,我从小学5年级就学会了,不能把崭新的衬衫穿外面,新衬衫一定要在外套里面穿两天以后再穿出去。哈哈。当然现在长大了,懂得多一点了,也就知道背景了:十九世纪初那个时代,正是新古典主义的“帝国风格”盛行的时代,在法国讲究简朴复古的希腊罗马建筑和绘画风格,家具设计和建筑设计,多用刻板的直线条,比之前大行其道的洛可可风格,简洁多了。基督山伯爵写于那个时代的法国,审美上当然有它的时代烙印。和过去三百年比起来,越到现代,审美标准越倾向于简洁的线条和色彩搭配,看看fashion就知道了,纯色,尤其是黑白两色,现在是绝对不会出错的,现在也和19世纪一样,有钱有品味的人,讲究的是低调的奢华,在精细上下功夫,不做表面文章。有点钱而又喜欢玩小资情调的朋友,对此不可不查呀。
可是在18世纪的俄国,审美标准绝对不会理会什么“低调的奢华”,一定是什么漂亮什么金光闪闪,就全都往皇宫和教堂里面堆砌吧,东北话讲,就是那么“飙”。斯拉夫的文化,本来就和西欧不同,再加上俄国真正兴盛是17,18世纪,那两个世纪在整个欧洲又是矫作华丽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鼎盛的时候,今天留下来的冬宫,彼德霍夫夏宫,皇村叶卡捷琳娜和亚历山大夏宫,都富丽得令人炫目,让人感觉,就是金色多得简直过分。
这是彼德霍夫夏宫的大喷泉
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夏宫,宫殿更为富丽,规模也更大,不过那里的组织不好:我去的时候发现,中巴到皇宫附近上下车没有站牌,招手即停,你也不知道它的线路是怎么走的。还好中巴司机从来不找你多要钱,20卢布就是20卢布,这点比埃及好得太多,要在埃及,还不得张口找你要200啊?到了皇宫,正门从来不开,要走花园,绕到后门进,这一下就绕出好远去。幸亏花园里面散散步,风景不错,也就罢了,不多计较。可是到门口又必须分批跟guided tour进宫参观,其实人数一共没有多少,也就百来人在那里排队,结果一下子在太阳底下暴晒排了一个半钟头,大家乱哄哄的,都往里挤。这么少的人,秩序还这么乱,真难以想象,要是象参观故宫那样人山人海,他们怎么招架得过来?而且排队也不要紧,迪斯尼乐园排得长多了,可是你倒是提供一个遮阳的场所,有个临时栏杆圈出来啊?也没有。
幸好叶卡捷琳娜宫里面确实漂亮,而且允许照相,彼得霍夫宫内部不让照相,这也就值回了我辛辛苦苦跑到皇村,再在太阳底下暴晒一个半小时。 花出一整天的时间交代在皇村,绝对值得。
这是叶卡捷琳娜宫内部
但叶宫的镇宫之宝,琥珀房间,还是不允许照相。这是到皇村游览重点中的重点:整个波罗的海沿岸,都盛产琥珀,普鲁士国王在柏林的夏洛腾宫,有个完全用琥珀装饰起来的房间,沙皇访问普鲁士的时候很喜欢,普王就把整个房间的琥珀镶板完全拆下来,送给沙皇,装在叶卡捷琳娜宫,就是这个琥珀房间。二战开始,德军逼近列宁格勒,苏联人试图把这个房间分块拆下来秘藏,但还是让德军发现了,运回德国,存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的博物馆里。1945年苏军反攻德国,逼近柯尼斯堡的时候,琥珀房间失踪了,从此再也没有找到,官方的估计,是毁于战火,当然,肯定有不少纳粹藏宝的猜测。无论如何,原版的琥珀房间再也没有出现,后来俄国政府斥巨资按照图样原样重建了一个琥珀房间,2004年才完工对外开放。这里不让拍照,我就从网上搜张图片放在这里吧。
除了富丽之外,在俄罗斯旅游的另一个感觉,是景点的设计不够人性化。上面说的叶卡捷琳娜宫排队是个例子,更多的,是在莫斯科。莫斯科建筑物的尺度,尤其是前苏联时代纪念性建筑的尺度,一味追求壮阔宏伟,结果把尺度和体量搞得太大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效果是给人以压抑感,从旅游的角度,则绝对超出了普通的游人能够舒适地步行的范围。雪上加霜的是路线设计:绝大多数博物馆和纪念碑,参观路线不是回路,而是一条路,看完了以后,还要千里迢迢原路走回去。全俄展览中心,卫国战争纪念馆,都是望山跑死马的典型。
不过我倒是喜欢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这两个地方的尺度,比我想象的要小,而且附近地铁站多,西侧亚历山大花园和克里姆林宫的主入口,东侧古姆百货店背后,北端Bolshoi芭蕾舞剧院,都有很方便的地铁入口。而且克里姆林宫和圣巴西尔教堂,俄罗斯历史博物馆的建筑,色彩丰富,光是那些尖塔和洋葱头顶,看上去就美轮美奂,尤其是晨昏的光线,和夜里打灯的效果。我出门旅游是个懒人,而且我不是摄影人,不会刻意去等什么样的光线,拍多好的照片,天天在外面一走一天,从来没有兴趣早起去看朝阳,(以前在撒哈拉沙漠,在西奈山半夜登山都专门看过日出,那是作为旅游的经历,要是单为拍照,我是不干的),要知道,俄罗斯的景点,都是10点以后开门,现在又是夏天,早起拍照起码总要5点多吧?拍完了干什么?回旅馆睡回笼觉?我不是摄影发烧友,才不干呢。夜里天黑拍灯光,夏天也得11点以后,我也不干的。所以我这一路没有拍过夕阳和夜景,只是在莫斯科的时候凑巧了,晚上去看Bolshoi芭蕾舞团的演出,演出完10点正好有夕阳晚霞,Bolshoi剧院又恰恰在红场北边相邻,所以拍了些夕阳下的红场,阳光照在这些可爱的尖塔和洋葱头上面,真的非常漂亮。
嘿嘿,这位,熟悉吧?看看头顶上的红胎记?
在克里姆林宫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Armory里面珍藏的沙皇冠冕和宝座。我事先做了足够多的作业,知道进珍宝馆应该找什么。那里和大多数莫斯科的博物馆一样,没有英文说明牌。Armory里面禁止拍照,这是网上的照片,最早的沙皇皇冠。据称,这是11实际东罗马(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赠送的,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以末代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侄女婿的身份,也凭这顶祖传的皇冠,宣称继承拜占庭的东罗马帝国正统,启用沙皇的称谓。他的孙子, 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正式加冕沙皇。要知道,皇帝比国王高一级,是万王之王,政教合一的最高领袖(西欧的神圣罗马帝国,那是经过中世纪长期斗争以后,教皇凌驾于皇帝之上,理论上,按罗马传统,皇帝应该是教会最高领袖,教皇,本分只是罗马大主教而已)。这就是沙皇之所以称“皇”的法统依据,是从罗马帝国来的。
这是伊凡的皇冠
这是彼得大帝小时候和弟弟一起并称沙皇,并由姐姐索非娅垂帘听政的宝座,注意兄弟两个座位并排,谁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啊?记不记得《鹿鼎记》里面,这个主意还是韦公爵给索菲娅出的呢?
不过在俄国这两周,俄文看多了,也有点窍门:一个是数字母的个数,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拼出来的词,字母数基本上一致,所以看到一个大街,我看不懂名字的时候,就数有几个字母,跟英文地图一对照,基本上能找到自己在哪儿。还有就是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很多是一一对照的,比如c是英文的s,b是英文的v,p是r,而西里尔里的r是R反过来写,等等,这样,看见俄文基本上会发音,也能猜出来地名。我有时候把这当作游戏,不时考考自己猜谜语,还挺好玩的。就跟我在埃及和约旦,天天看车牌上的阿拉伯文数字,练翻译数字一样。权当动脑筋题吧。
俄国的景点,两大感觉; 首先,一个字儿“炫”,两个字“过分”,俄国无论宫殿还是教堂都喜欢用大量的镀金装饰,Peterhof,冬宫,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莫不如此,看上去视觉冲击强烈震撼,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皇宫,皇宫就该是这么金碧辉煌的”。可能是各个文化的审美情趣不同吧,北欧的王宫和教堂,趋向简单朴素,以空间取胜,装饰比较少,就连西欧,甚至太阳王的凡尔赛宫,论富丽堂皇,还不如皇村和彼德霍夫。不过呢,按照西欧的审美观点来看,这么炫的装饰,却有暴发户的嫌疑,所以说“华丽得过分”,大家记不记得“基督山伯爵”里面,银行家邓格拉斯的客厅,完全用白色和金色装饰,结果被那些真正的巴黎贵族讥笑为“炫富,没品味”?相反,基督山伯爵之所以被认为特别贵族,特别高贵,是因为他“面色苍白”“吃得非常少”,而且全身礼服“只有一条细金链作为装饰”? 我从小记得最清楚的那里面“贵族生活”的一个细节,是马瑟夫子爵和朋友波香编辑议论某人的衣服,马瑟夫说此人穿衣没品味,波香不明白“怎么了,他的款式剪裁都很好,而且很新”?回答是“坏就坏在太新上面,好像他从来没穿过新衣服似的”。因为小说里这两句话,我从小学5年级就学会了,不能把崭新的衬衫穿外面,新衬衫一定要在外套里面穿两天以后再穿出去。哈哈。当然现在长大了,懂得多一点了,也就知道背景了:十九世纪初那个时代,正是新古典主义的“帝国风格”盛行的时代,在法国讲究简朴复古的希腊罗马建筑和绘画风格,家具设计和建筑设计,多用刻板的直线条,比之前大行其道的洛可可风格,简洁多了。基督山伯爵写于那个时代的法国,审美上当然有它的时代烙印。和过去三百年比起来,越到现代,审美标准越倾向于简洁的线条和色彩搭配,看看fashion就知道了,纯色,尤其是黑白两色,现在是绝对不会出错的,现在也和19世纪一样,有钱有品味的人,讲究的是低调的奢华,在精细上下功夫,不做表面文章。有点钱而又喜欢玩小资情调的朋友,对此不可不查呀。
可是在18世纪的俄国,审美标准绝对不会理会什么“低调的奢华”,一定是什么漂亮什么金光闪闪,就全都往皇宫和教堂里面堆砌吧,东北话讲,就是那么“飙”。斯拉夫的文化,本来就和西欧不同,再加上俄国真正兴盛是17,18世纪,那两个世纪在整个欧洲又是矫作华丽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鼎盛的时候,今天留下来的冬宫,彼德霍夫夏宫,皇村叶卡捷琳娜和亚历山大夏宫,都富丽得令人炫目,让人感觉,就是金色多得简直过分。
这是彼德霍夫夏宫的大喷泉
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夏宫,宫殿更为富丽,规模也更大,不过那里的组织不好:我去的时候发现,中巴到皇宫附近上下车没有站牌,招手即停,你也不知道它的线路是怎么走的。还好中巴司机从来不找你多要钱,20卢布就是20卢布,这点比埃及好得太多,要在埃及,还不得张口找你要200啊?到了皇宫,正门从来不开,要走花园,绕到后门进,这一下就绕出好远去。幸亏花园里面散散步,风景不错,也就罢了,不多计较。可是到门口又必须分批跟guided tour进宫参观,其实人数一共没有多少,也就百来人在那里排队,结果一下子在太阳底下暴晒排了一个半钟头,大家乱哄哄的,都往里挤。这么少的人,秩序还这么乱,真难以想象,要是象参观故宫那样人山人海,他们怎么招架得过来?而且排队也不要紧,迪斯尼乐园排得长多了,可是你倒是提供一个遮阳的场所,有个临时栏杆圈出来啊?也没有。
幸好叶卡捷琳娜宫里面确实漂亮,而且允许照相,彼得霍夫宫内部不让照相,这也就值回了我辛辛苦苦跑到皇村,再在太阳底下暴晒一个半小时。 花出一整天的时间交代在皇村,绝对值得。
这是叶卡捷琳娜宫内部
但叶宫的镇宫之宝,琥珀房间,还是不允许照相。这是到皇村游览重点中的重点:整个波罗的海沿岸,都盛产琥珀,普鲁士国王在柏林的夏洛腾宫,有个完全用琥珀装饰起来的房间,沙皇访问普鲁士的时候很喜欢,普王就把整个房间的琥珀镶板完全拆下来,送给沙皇,装在叶卡捷琳娜宫,就是这个琥珀房间。二战开始,德军逼近列宁格勒,苏联人试图把这个房间分块拆下来秘藏,但还是让德军发现了,运回德国,存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的博物馆里。1945年苏军反攻德国,逼近柯尼斯堡的时候,琥珀房间失踪了,从此再也没有找到,官方的估计,是毁于战火,当然,肯定有不少纳粹藏宝的猜测。无论如何,原版的琥珀房间再也没有出现,后来俄国政府斥巨资按照图样原样重建了一个琥珀房间,2004年才完工对外开放。这里不让拍照,我就从网上搜张图片放在这里吧。
除了富丽之外,在俄罗斯旅游的另一个感觉,是景点的设计不够人性化。上面说的叶卡捷琳娜宫排队是个例子,更多的,是在莫斯科。莫斯科建筑物的尺度,尤其是前苏联时代纪念性建筑的尺度,一味追求壮阔宏伟,结果把尺度和体量搞得太大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效果是给人以压抑感,从旅游的角度,则绝对超出了普通的游人能够舒适地步行的范围。雪上加霜的是路线设计:绝大多数博物馆和纪念碑,参观路线不是回路,而是一条路,看完了以后,还要千里迢迢原路走回去。全俄展览中心,卫国战争纪念馆,都是望山跑死马的典型。
不过我倒是喜欢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这两个地方的尺度,比我想象的要小,而且附近地铁站多,西侧亚历山大花园和克里姆林宫的主入口,东侧古姆百货店背后,北端Bolshoi芭蕾舞剧院,都有很方便的地铁入口。而且克里姆林宫和圣巴西尔教堂,俄罗斯历史博物馆的建筑,色彩丰富,光是那些尖塔和洋葱头顶,看上去就美轮美奂,尤其是晨昏的光线,和夜里打灯的效果。我出门旅游是个懒人,而且我不是摄影人,不会刻意去等什么样的光线,拍多好的照片,天天在外面一走一天,从来没有兴趣早起去看朝阳,(以前在撒哈拉沙漠,在西奈山半夜登山都专门看过日出,那是作为旅游的经历,要是单为拍照,我是不干的),要知道,俄罗斯的景点,都是10点以后开门,现在又是夏天,早起拍照起码总要5点多吧?拍完了干什么?回旅馆睡回笼觉?我不是摄影发烧友,才不干呢。夜里天黑拍灯光,夏天也得11点以后,我也不干的。所以我这一路没有拍过夕阳和夜景,只是在莫斯科的时候凑巧了,晚上去看Bolshoi芭蕾舞团的演出,演出完10点正好有夕阳晚霞,Bolshoi剧院又恰恰在红场北边相邻,所以拍了些夕阳下的红场,阳光照在这些可爱的尖塔和洋葱头上面,真的非常漂亮。
嘿嘿,这位,熟悉吧?看看头顶上的红胎记?
在克里姆林宫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Armory里面珍藏的沙皇冠冕和宝座。我事先做了足够多的作业,知道进珍宝馆应该找什么。那里和大多数莫斯科的博物馆一样,没有英文说明牌。Armory里面禁止拍照,这是网上的照片,最早的沙皇皇冠。据称,这是11实际东罗马(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赠送的,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以末代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侄女婿的身份,也凭这顶祖传的皇冠,宣称继承拜占庭的东罗马帝国正统,启用沙皇的称谓。他的孙子, 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正式加冕沙皇。要知道,皇帝比国王高一级,是万王之王,政教合一的最高领袖(西欧的神圣罗马帝国,那是经过中世纪长期斗争以后,教皇凌驾于皇帝之上,理论上,按罗马传统,皇帝应该是教会最高领袖,教皇,本分只是罗马大主教而已)。这就是沙皇之所以称“皇”的法统依据,是从罗马帝国来的。
这是伊凡的皇冠
这是彼得大帝小时候和弟弟一起并称沙皇,并由姐姐索非娅垂帘听政的宝座,注意兄弟两个座位并排,谁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啊?记不记得《鹿鼎记》里面,这个主意还是韦公爵给索菲娅出的呢?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顾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