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扯(24)- 大师
《历代大师》 【奥】托马斯•伯恩哈德 主人公雷格尔,82岁,自称是“一个从事批评的艺术家,集画家、音乐家和作家于一身”。貌似是一个集大成者, 不过通篇看下来,倒觉得这位雷格尔先生更像是一位抱怨大师,集负能量于一身,对历代大师无情蹂躏。 他在音乐、文学和哲学等方面都有毁灭性的评论。 “布鲁克纳的音乐中,无端的多愁善感和虚伪的富丽堂皇弹冠相庆。像施蒂夫特是一个粗制滥造的作家一样,布鲁克纳是一位粗制滥造的音乐家。”这里,雷格尔把布鲁克纳和施蒂夫特一勺烩了,只是布鲁克纳和施蒂夫特似乎不那么著名,雷格尔的生猛似乎也未尽显。 雷格尔又说,“海德格尔纯粹是德国哲学的反刍动物,一头不断怀孕的哲学母牛,被放牧在德国的哲学里,然后几十年在黑森林排泄一滩又一滩具有诱惑性的俏货。”哈哈,海德格尔若地下有知听到这话,怕是要掀开棺材盖跳将出来咬人了。 对于音乐大师的批评,雷格尔毫不客气运用了比喻,颇显几分文学的调调。“莫扎特的音乐充满着衬裙和内裤式的煽情。贝多芬的作品让人感到滑稽和笨拙,即使他的室内音乐也轰隆作响,气势磅礴的犹如愚蠢的进行曲,与其谁是乐曲不如说是咆哮。” 听了这个评论,莫扎特的灵魂哭了,贝多芬的灵魂怒了,半夜里,他们嗷嗷地敲着雷格尔家的门, “梆梆~梆~梆~,梆梆~梆~梆……” 雷格尔总结说,“这些所谓历代大师中没有谁能经受得住真正的、批评性的审视。”信心满满。当然,雷格尔在批评其他艺术评论家时也不经意地说了句实在话,“所有艺术家的评论都是胡诌八扯”,这意味着雷格尔自身的评论也属于胡诌八扯。读到这里,我恍然明白了本书作者伯恩哈德的目的所在,写这么一部絮絮叨叨的小说,何尝又不是作者对过去的自我反省与自我剖析呢。 话说回来,伯恩哈德借雷格尔之口,表达出这么多任性的评论倒是挺好玩, 虽凶猛恶毒了一些,但比那些貌似正确却枯燥冷血的严肃批评可爱一些呢。 *
《大师和玛格丽特》 【苏】 布尔加科夫
小说本两部分,第一部分讲魔鬼作恶,第二部分讲魔鬼行善。这里的魔鬼,是撒旦在现实中显灵,在寻常百姓生活里为所欲为。 小说以“把现实、幻想、历史、神话糅到一起的怪诞形式”,严肃地批判现实。也许是因为小说的目的在于批判现实吧,读来感觉想象的翅膀略显沉重,所谓“怪诞”并不那么怪诞,想象似乎有迹可循,或者是简单地换换花样。 例如小说里的魔鬼的主要神奇功能和桥段是能预见未来,在墙里墙外穿来穿去,可瞬间消失又瞬间出现在某个地方,能遥感人的记忆而知道人的过去经历等等,这些似乎没那么新奇, 甚至有些老套, 再例如小说第二部分说玛格丽特为寻找失踪的情人骑着刷子柄在天上飞来飞去,这刷子柄就是一只小号的扫把嘛。 所以,这部备受推崇的小说就想象力而言,它远不及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的想象那般轻灵与神奇。有评论说布尔加科夫“集讽刺作家、幻想题材作家、现实主义作家的天才于一身”,这集啥啥于一身看着眼熟,上一篇《历代大师》里雷格尔的身影好像又晃悠回来了,俺很难想象雷格尔即伯恩斯坦会如何评定这位大师,不知又会有啥惊人之语。 也许每个人读这本书,都能读出自己的《大师和玛格丽特》,俺只肤浅地看到了小说想象力的贫乏。至于小说深刻反映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这个层面,自有无数长篇累牍, 俺对此并不十分感兴趣,这里就不吭声了。 |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啊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