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参数陷阱 液晶等离子缺点你了解吗?
在这个以广告打天下的年代,强势广告宣传带来受益远远要大于默默无闻的技术宣传。等离子不如液晶吸引眼球、不如液晶技术开放、不如液晶分辨率高,在两年不太长的市场征战后,等离子败下阵来。
液晶已经占据平板电视主流的位置,这也是任何一个去过家电卖场人都能感觉到的事实。虽然等离子被不情愿的放在了非主流的位置,但它仍然是液晶强劲、甚至唯一的竞争对手。从当初旗鼓相当,到现在的主流和非主流的对抗。液晶和等离子已经攒下了太多的是非恩怨,甚至是口水仗。两个阵营的互相攻击,让迷惑的消费者变的更迷惑了。很多刚买、或没买平板的朋友还在重复当年那个永恒不变的问题:“到底是等离子好,还是液晶好?”
到底哪个好,也许谁都说不清楚,厂商的过分夸大宣传,已经让人们无法看清他们的本来面目。也许我们今天只有借助数据来说话,也只能看看等离子和液晶到底有什么不同,用“好”与“不好”来定义两者也许太笼统、太草率,又也许太严厉,有点一棒子打死的嫌疑。我们没有这个这个“权力”进行判定,甚至说没有能力做这个判决。
因此,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就是清楚的告诉消费者,什么产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离子和液晶各自有什么有特点,消费者购买如果选择这些产品前,就要全面甚至系统的认识这些优、缺点。今天,我们抛开等离子和液晶的优点不谈(因为优点已经被宣传太多了),只谈缺点,看看液晶和等离子的缺点你了解多少?
等离子屏越大 耗电量越可怕
在这个大屏幕充斥的年代,谁都想买一款大尺寸的等离子电视,但是你知道吗?等离子电视一旦达到50英寸,其耗电量是惊人的。
大家都知道等离子是主动发光原理,每个像素都是一个发光点。这曾经给等离子带来了值得炫耀的资本,因为独立发光可以受到电路控制开合,可有效的避免液晶被动发光所带来的漏光现象。使其能够得到理想纯黑背景。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这种主动式发光,如果在低分辨率下情况下,其耗电量与液晶相差不多。一旦达到全高清分辨率、或者更大尺寸的等离子时,等离子的耗电量猛增。
曾经很多等离子厂商这样讲:“等离子目前标称的功率是其最大功率,而实际工作中。很少会达到最大功率。”IT168评测工程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两台同尺寸、同分辨率的液晶和等离子,分别放同一段视频节目。测试的结果还是等离子电视的功耗要大于液晶电视。
型号 | 暗画面(低亮度) | 明亮画面(中等亮度) | 亮画面(高亮度) | 最高功耗 |
50英寸等离子 | 297W | 435W | 439W | 461W |
52英寸液晶 | 166W | 219W | 281W | 287W |
从上面这个图标可以看出等离子只有在暗画面、低亮度的情况下,其耗电量是低于300W。其他条件下其功耗都超过400W,而在同条件下,52英寸液晶的功耗要比其低150W以上。目前50英寸的等离子平均功耗超过400W(在亮画面,中等亮度的情况下),等于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就要消耗近1000w电量。
对于一个环保和节能型的社会,这样大的耗电量显然是与国家所提倡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对于一般的家庭用户,这样大的耗电量不仅仅是电费的额外支出。还要忍受大功率所带来的热量负担。
液晶的亮度越高 眼睛舒适度越差
液晶电视的亮度高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花花绿绿视频节目,在高亮液晶背光屏下显的栩栩如生。很多人也是因为液晶的这个特点去购买液晶电视,然而专家给出建议:高亮的液晶电视并不适合长时间观看。
对于观看平板电视的感觉来讲,观看液晶电视时人眼疲劳程度明显大于等离子电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谭柯介绍说,实验我们客观上只是检查:观看前后瞬目(眨眼)频率变化;观看前后泪液分泌变化的滤纸试验(分泌的眼泪越多,试纸湿度就越长,变化就越显著);观看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变化(泪膜破裂时间越短,表示眼睛发干,变化越显著)。
等离子对比度虚高 参考价值实低
我们知道的对比度是衡量显示设备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比度屏幕上同一点最亮时(白色)与最暗时(黑色)的亮度的比值,高的对比度意味着相对较高的亮度和呈现颜色的艳丽程度。
很多人都觉的等离子电视对比度比液晶高很多,从一些等离子上标称参数上看,几千甚至上万比一的对比度看着让人咋舌。这要比液晶标称值高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很多人就觉等离子的对比度要远远高于液晶电视,事实上是这样吗?
从上面两款电视评测结果来看,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在相同的暗室环境下。两者对比度相差不超过50%,也就是说两者对比度是有差距。不过差距没有厂商所标称数值那么夸张,等离子比液晶对比度普遍都高,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厂商过分的夸大数值,也让对比度这个重要的参数变的毫无意义。
如果说,人眼在50%对比度差距才可以分辨出来,那么8000:1和6000:1的对比度,人眼还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吗?这样的对比度存在还有意义吗?中国古时候有一句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样虚高的对比度也许只能“用谬以万里”来比喻了。
液晶电视响应时间实际意义不大
液晶电视响应时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但液晶电视本身的技术飞速发展,并没有给液晶在高速运动画面带来质的飞跃。我们常常看液晶电视时,还会看到残影和脱尾的迹象。
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液晶电视的响应时间的指标却逐年递增,从当初的16毫秒到8毫秒,再到4毫米。甚至前一段时间国内某个厂商曾宣布达到了“1毫米”的标准。
其实厂商宣传液晶响应时间,本身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因为只有响应时间达不到人眼的视觉要求,才去标注响应时间。如果响应时间足够快的话,就不需要标注了,就像CRT、等离子就从来没有炒作过响应时间的概念。
笔者认为,液晶响应时间不应该数值来评判的,应该用眼睛来评判。如果我们看到高速运动的足球不在有“尾巴”,画面中跑动的人不会再有“鬼影”。谁会在乎响应时间是几毫秒呢?液晶电视做出来毕竟是给人眼看的,人如果看不出脱尾的图象,即便做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1毫秒”,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