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浅谈 《 白鹿原》的原作者。

浅谈 《 白鹿原》的原作者。

博客

浅谈 《 白鹿原》的原作者:陈忠实

遍野

 

陈忠实虽为我老乡,但素未平生。看过他的访谈和视频,读过他的文章作品。感觉到他真是人如其名:忠实。据说名字对人的影响很大,很多人的性格都和名字有关系,这可能是长期地称呼,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潜移默化。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再多说。

陈老因为自小喜爱文学,又耕耘多年, 其文学素养,自然不是我这等搞工程的人,有资格可以说三道四的。仅仅从读原著过程的印象中,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可以说,《白鹿原》原著的很多人物 (如果不是全部),地名,事件,传说,甚至很多语言,都有其“原型”,都是有根有据的,虽然很多人读他的书时,会有种梦幻的感觉,穿越的印象。据说陈老在动笔前,就花了几年的工夫查阅县志,档案资料,历史记录等等,为他的写作做准备。

例如白灵的原型,就是个富家女孩子,从小叛逆豪气,敢做敢为。后来参加了共产党,可惜在很年轻的时候,被自己人活埋。陈老用作原型,当然可以有更多的艺术发挥。但是几乎没有,大体是按照真实人物的发展轨迹,塑造了白灵的艺术形象。对于白灵的死,陈老没有回避,也几乎没有改写,例如可变更成投河,枪毙,绞死,填井等等。也许陈老认为白灵被活埋才是最具代表性和真实性。

陈老在创作田小娥的时候,因为亲眼见过鞭打一个"违规" 的妇女,“我感到最基本的作为女人本性所受到的摧残,便产生了一个纯粹出于人性本能的抗争者叛逆者的人物”。随之又想到了民间传播的不少“酸黄菜”故事,以及幼年记忆里一位逃婚女性被刺刷抽击时的惨叫声……田小娥的形象就是这时浮上心头的。”

陈老又说道,“我几乎不怀疑这种女人的生活真实。”我很重视他的这句话“不怀疑……生活真实”。 因此我有一个印象。如果陈老有所怀疑生活的真实性,可能就不那么写。所以,可以认为,陈老对生活中的真实性是看的很要紧的。

从考证“白鹿原”的很多论著来看。以上的结论是成立的。

关于《白鹿原》 中朱先生的许多“神迹”也都是有据可查的。白鹿原所写的那些朱先生的神迹,故事,名言,其实在我读白鹿原著以前就知道。那是我们小时候常听老人讲述过的故事。陈老改写的成分也极小极小。为什么陈老没有把那些近乎神奇的故事夸大、改写、延伸,以便使得他的作品,更神奇,更吸引人,更具有梦幻色彩? 没有,他没有,是因为他的写作风格是:忠实(于生活原型)。

还有鹿三在后期的许多魔怔发生时候的表现,和乡里人的应措,都好像是我们小时候见到过的。我们那儿人叫做“通传”。那个来给鹿三驱鬼的“法官”的行径和言语,也都是我们小时候听到过多少次的。在这种神话性的叙述中。一般人都可能“加盐加醋”地夸张一番,演绎一通,使得故事更神秘, 更吸引人。可是陈忠实没有,因为他的写作风格是:忠实,即便是传说的神迹,都应该有其自身生活(传说)的真实性。

所以可以说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写实的。这就是这部作品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尽管时代不同了,人性没有改变。人人就有可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

有些人写作,是先有概念,立场,想好读者对象,搭好框架,然后再找些生活中的素材,嵌入已经概念成型的框架。那些不符合他所搭框架的人和事的资料,就弃之不用。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改变生活基础,阉割历史真实。借用科技中的一个术语,这种写法可以称作为“演绎法”。

另一种写法是,先有很多资料素材。然后认真思考,提炼,寻找那些有代表性,普遍性的人和事, 并按照人物原有的轨迹铺展故事。至于会盖成一座什么样的大楼,别人会怎么看,不重要,至少不认真考虑。这种写法可以叫做“归纳法”。

我的看法是,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以后者为主而写成的。当然因为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他不会随心所欲地, 完全地按照自己的认识去写的,毕竟写小说是要出版的。

至于读者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例如,是否恨一个人物(党派),或爱一个人物,我想不是他要考虑的重点。

这种最大反应历史真实轨迹的的作品才配称作“史诗”,而另外一种作品可以叫做“流行作品”, 因为后者是为适应某个历史阶段的“口味”而写的。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遍野无尘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