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要如此仇恨。
我这一代人可谓是生长在动荡年代中的一代。从懂事起就被教育要热爱党热爱国家,要对包括地富反坏右在内的一切阶级敌人横眉冷对。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可以实话实说,我那时真的不曾恨过谁,除了小说里、电影中的反面人物以外。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从没有被谁欺压过,没有压迫哪里会有仇恨。由于父母双方家庭出身的原因,我更没有被特别的灌输过诸如憎恨地主资本家,憎恨旧社会的家庭式教育。而与之相反的,关起门来,我却听到了不少地主也是靠勤劳致富的,腐朽的家庭也照样是有人性的诸如此类的故事,于是我就更加的不会仇恨了。父亲虽然出身旧时官宦家庭,却很早就加入了党组织,就像他那一辈人一样,曾经带着出身不好的帽子,忍辱负重,却为新中国鞠躬尽瘁了一辈子。我家那代人,从封建家庭再到共产党员的不在少数,虽然经历了磨难、走过了难以置信的艰辛,却从来不曾把“仇恨”作为一种教育的根基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所谓仇恨,就是一个人在被伤害、被侮辱、被冒犯后所产生的特殊情绪,是一种本能的心理上的乃至行为上的正常反应。也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伤害,就没有仇恨。就像一个年幼无知、心灵单纯、生活条件优越、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小孩子一样,他眼中的世界应该是美好的,和谐的和充满爱的,因为他没有理由去仇恨。
这两天看新闻,就被一个女孩子的充满仇恨的面庞惊到了。之前从来不知道这位女孩子,也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只是由于媒体过度渲染她对床铺的那个憎恨到极点的眼神才得以认识了她。其实,她恨谁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她看上去心怀满腔的刻骨仇恨。她不是只有16岁吗?正是如花似玉,无忧无虑,活泼可爱、兰心蕙质的年龄,怎么会如此嫉恶如仇、满腔愤恨。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一番,才稍稍对她有了些了解。女孩名叫葛丽塔·瑟贝格(Greta Thunberg)出生在瑞典的一个艺术之家,祖父是电影演员、导演,父亲是作家、制片人、艺术品经理、演员,母亲是歌剧演员。能够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创作灵感和富有知识的家庭里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梦想。更何况,瑞典----这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高福利国家,是全球幸福生活指数排名第九的富裕国家。一个出生在2003年的瑞典女孩子,一个没有经历过饥荒、战乱、屠杀、流离失所的瑞典女孩子是怎样被锻炼成那样一个满怀仇恨的人?
这不是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高度发达的瑞典的16岁女孩子眼睛里应该有的眼神。要是没有看过她的介绍,我会以为她是一个受到了极度伤害、过度摧残的某种罪恶的深度受害者。因为她的眼睛里除了冷酷、仇恨、复仇就看不出别的什么了。
她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她所提倡的保护地球不再被人类现代工业环境所污染的呼吁无疑是好的,是积极的。看到那些因为地球气候变暖而逐渐融化的北极冰层,看到那些无处觅食,无处安身的北极熊的惨状,有良心的人都会心绪难平。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早就该适可而止了。
没有了大片的连在一起的冰层,北极熊就失去了生活和觅食的领土,最终会饥饿而亡。
没有了可以滑行而下的坚冰,海狮们只能从悬崖上跳到海岸边,这种行为对于几吨重的它们而言,无异于自杀。
然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逆转的却也是事实。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人对于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冰箱、没有汽车的生活是想也不敢想的。再者,对于饮食习惯来说,有素食者就肯定会有肉食者。瑞典小姑娘可以遏制她的母亲为了环保而不坐飞机出国演出,可以说服她的家人和她一起为了环保而不吃肉食。但是,她不可能说服别人不用坐飞机的形式进行环球旅行,也不可能说服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成为素食主义者。这确实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所以,仇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或者,应该说,一个孩子,心里本不应该有那样多的仇恨。是谁把仇恨的种子扎根在了她幼小的心灵?是社会吗?还是因为她的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和选择性默症(Selective mutism)吗?让一个或多或少有些疾病的孩子充当一个国际公众人物是好事情吗?我不知道。但是还是想说那句话:孩子,不要如此仇恨。世界上讲正义的、讲道理的人很多很多,千万不要让仇恨迷住了眼睛。因为仇恨是一把双刃剑。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