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
得失之间
最近几年,一直赋闲在家。奔波劳碌多年,难得一段清闲时日,便重新提起笔。最初是在博客上写一些游记、随笔、散文和小说。后来开始向《世界日报》等报刊投稿并相继发表。也曾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并获得奖项。两次获得北美汉新文学奖短篇小说优秀奖。虽然一直在提醒自己,所有的一切,均来自神的恩赐祝福。也一直在自我警醒,作为基督徒,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合乎圣经真理,要带着传扬福音的使命去写,要为主而写。也一直坚持不写与信仰相抵触的、不蒙神喜悦的、或者说自己尚不确定的文字,免得落人口实,玷污主名。但是扪心自问,心里却也有着小确幸,甚至是隐隐的骄傲和得意。
2020年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暂居纽约期间,除了每日午后沿着东河散步,大多时间蜗居斗室,同时构思数篇小说、散文随笔。每天书写日记,记录纽约疫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感染人数飙升之际,逃离纽约,飞回德州乡下家中。彼时,儿子学校放假在家上课,先生公司关闭在家上班。自此开启一家三口宅家避疫的生活模式。
作为主妇、妻子和母亲,为了家人健康,有强壮体力和免疫力,一日三餐,除了色香味外,比往常更加注意饮食搭配营养全面。早餐后,两个男人相继上楼各居一室各行其是。收拾妥当,静心读书写字。怎奈餐厅开阔,无遮无拦。一会儿儿子下来倒杯水,一会儿先生下来吃个水果。一会儿这个请示,一会儿那个汇报。终于可以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了,却又到了准备午餐的时间。思绪屡屡被各种琐事杂事打断,从前所享受的独自一人在家,做家务、听音乐、读书、写字的生活模式被打乱。大段的独处时间和空间被细碎的嘈杂,鸡毛蒜皮的小事分割成支离破碎的片段,情绪也不免支离破碎起来。
虽然理性告诉自己,这是一段可遇不可求的难得时光。什么时候先生可以全天候地在家工作,即将毕业成为牙医的儿子怎么可能整天驻守家中,什么样的情形下一家三口可以二十四小时相守相伴。这或许会成为此生中绝无仅有的一段经历。但是思绪、计划被一次次地打断之后,心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终于找到一隅清静之处-主卧卫生间。砰砰两声,相继关上主卧和卫生间的门,似乎便把一切繁琐、打扰锁在外面,美其名曰世外桃源。然后一杯清茶,一段萧邦的雨滴前奏曲,几篇小说和散文同时进行中。空间安静,思绪完整,或孤独地沉思,或上网查找资料,或噼里啪啦敲打键盘,每日按部就班进展顺利。日子忙碌而有序,一切均在计划之中,掌控之下。于是,心情便春风得意起来。
四月十七日,阳光明媚的清晨,打算把一篇小说最后修改。然后还可以润色一篇散文。时间安排紧凑,计划堪称完美。心下颇为得意。打开电脑前,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得意洋洋地秀了一番自己的世外桃源。然后,捧一杯新砌的白茶,开启电脑。结果,悲剧了。文件夹打不开,开机关机,左试右试,总不成功。折腾了将近两个小时,预定的写作计划泡汤,眼看又逼近午餐时间,不免焦躁起来。彼时听见先生从楼上下来,破天荒地没有躲避他的打扰,而是主动走出主卧嘘寒问暖。顺便把打不开文件的事情说了。并且调侃计划虽完美,变化却无常。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同时还引用了一节经文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言27:1)
先生二话不说把电脑搬到餐厅的长桌上,儿子也下来了,父子两人脑袋凑在一起商量对策解决问题。我默立一旁,成了局外人和旁观者。那一刻,突然觉得这是天意,是神的管教。“人不要夸口说骄傲的话,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语;因耶和华是大有知识的神,人的行为被祂衡量。”(撒母耳记上2:3)疫情宅家以来,整日围着厨房转,丈夫儿子围着自己转。总觉得他们打乱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和模式,清静休闲的独处时光被一日三餐的嘈杂侵蚀吞没。刚刚在微信朋友圈夸口的世外桃源,即刻间崩塌。两个小时前试图躲避的家人,现在却成了被求助的帮助者。是不是很讽刺?打扰和被打扰,主动和被动,谁先谁后,谁主谁次,谁能说得请,谁又离得开谁?耶和华使人在夸口之处跌倒在地,又使人在骄傲之后无能为力。我们在什么事上骄傲,就在什么事上失败。正如彼得对主夸口“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结果却应验了主的预言:鸡叫以先,三次不认主。
先生和儿子继续埋首于电脑之中。我走进厨房,准备午餐。菜刀在案板上敲打叮叮咚咚的节奏,音响里飘出萧邦的雨滴,混合成一首家居合奏曲。思绪飘飞,想起耳熟能详的经文:“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也不可厌烦祂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祂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言 3:11-12)便心生喜悦,充满感恩。被父神管教的儿女是蒙福的,祂的赐福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箴言16:3)从前的很多年里,每每遇到疾病、困难、障碍、沟坎、挫折,几乎在一切几乎跨不过去的时刻和事上,我总是用这两节经文安慰鼓励自己。而每一次,神总是在我诚心认罪、真心悔改之后,赐给柳暗花明失而复得的意外惊喜。这一次,我也坚信神是听祷告的神。失去的文字很快便重见天日。信心满满,开心快乐地忙着午餐。同时想象着文件修复后的喜悦,并再一次为下午制定了完美计划。晚上7:45小组查经之前可以完成小说的最后修改,发送键一按,就等着小说见报了。
音乐环绕中,饭菜上桌,喜滋滋地走进餐厅,招呼父子二人开饭。顺口问:“好了吗?”“没有”父子俩齐声回应。“怎么回事?”有些急。“问题似乎比较特殊。”先生回答。
确实比较特殊,整个下午,拿着软盘,试了家里所有电脑,又试了所有连线,最后终于在儿子的苹果电脑上看见了文件。哈利路亚,赞美主,听祷告的神。当我兴致勃勃地冲上二楼儿子的书房,在电脑上浏览一番后,悲哀地发现,所有2020年之前的文件均安然无恙。2020年的所有文件皆不翼而飞。那是最新的、四个多月来的所有努力,是最最重要的。而且没有备份。仿佛一记闷棍劈头砸下,大脑一片混沌,心情陡然间落到冰点,真真实实地感到什么叫做心疼。
接下来百般尝试,下载修复软件,请教电脑专家,在一个又一个的软件上run, 一run 就是好几天。漫长的等待中,一次又一次燃起的希望,一个接一个宣告的失败。伴随着烦躁、郁闷、焦虑、愤怒、抱怨的情绪。而那些费劲心思、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文字如同一阵烟雾消散于空气中,无影无踪。
至此,开始心灰意冷。一种宿命般的抱怨,被动式的接受,就像新冠病毒的毒株一般攻城略地,顽强地占据整个心思意念。原本的平安、喜乐、信念和盼望如同居家令实施之后的纽约,繁华散尽,苍白而荒凉。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低沉愤懑。不理解上帝为何曾陪伴走过无数的高山低谷,赐给很多的意外惊喜,却独独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应许和成全。与此同时,也一直有另一个声音,微弱而清晰。神是什么意思呢?祂在哪里呢?为什么不听我的祷告?丢失文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管教和功课?神会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重新开启看不见的文件?我要如何祷告、怎样行,神才会使我的文字失而复得?两种声音交替出现相互博弈,一系列疑问如同一团迷雾不明其意不得其真。一字一句敲下的文字既模糊又清晰,近在咫尺远在天边。忽上忽下时喜时悲的情绪,渐趋麻木命定推论的思维,不愿失去却不得不失去又必须接受失去的不甘不忿不平不安,乱麻似地纠结于心,机械般地行走在病毒肆虐的四月天。
时光走进五月,一次主日,参加教会的空中崇拜。一首《眼光》乐曲,缓缓流淌:
不管天有多黑,星星还在夜里闪亮,
不管夜有多长,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
不管山有多高,信心的歌把它踏在脚下,
不管路有多远,心中有爱仍然可以走到云端。
谁能跨过艰难,谁能飞越沮丧,
谁能看见前面有梦可想,
上帝的心看见希望,你的心里要有眼光。
眼泪随着舒缓的乐曲,涌出滚落。眼光是什么呢?自己的眼光和上帝的眼光有何区别呢?以自己的眼光看待此事,是文字丢失的心痛,是失去发表的遗憾,是祷告未蒙应允的失落,是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是因失望而产生的痛苦。而从上帝的眼光,失去是什么?希望又是什么?是失而复得的文件吗?是文字变成铅字的惊喜吗?是得到奖项和赞美后的自得其满吗?是追求世界的快感吗?难道铅印的文字比生命更宝贵吗?值得为之情绪低落伤心绝望吗?这点挫折、失去。又算什么呢?我们的生命原本就是一团云雾,出现少时便不见了,何况是键盘敲打出来的文字?
得与失,失与得,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追求世界的赞赏,失去心里的平安,患得患失的忧虑中,究竟是得了还是失了?于文字的失而复得中努力,却在平安的得而复失里痛苦,究竟是得了还是失了?怎样看淡、放下世界的失与得?在生命的终极之得与终极之失之间,如何选择?“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或许那些写下的文字永远失去了,不过,我终究还是拥有了失而复得的平安。(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