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饶毅对林事件的评价,饶毅应该没有关系
avatar
饶毅对林事件的评价,饶毅应该没有关系# Biology - 生物学
r*e
1
看懒人手撕鸡 及 懒人烤鸭 有感
avatar
P*R
2
北京大学饶毅回应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交的这封邮件中,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的名字也被提到。林帅亮
在给杜德娜的求职邮件中称自己是饶毅实验室的学生。
饶毅教授对自己突然被动卷入此事表示意外。他书面回答了所涉及的问题:
1)我印象林帅亮是PTN(北大、清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研究生计划)培养计划
的研究生;
2)他应该是在我实验室轮转过,PTN的研究生第一学期不定导师,而是学生在三个实验
室轮转,以后双向选择决定留哪个实验室;
3)2009年12月Moscou和Bogdanove在Science杂志(以Brevia的模式)发表一篇不到一
页纸的TAL文章后,也许是2010年,林帅亮找过我,说这可以成为新的基因敲除技术。
我当时印象很深,感慨国内的研究生现在可以对科学前沿这么敏感,从一篇Science都
没成为正常article或report的短文,推出新的技术前沿,我反复思考觉得确实可能,
但既然我们可以想到,其他人也可以,事实后来很多人追在后面发文章,我实验室完全
没有凑这个热闹,但对林帅亮的学术是正面印象;
4)林帅亮当时与我实验室学生可能有些矛盾,与我没有矛盾,但对他有意见的学生超
过一人,而且他们提出不能留他在实验室;
5)林帅亮申请张锋实验室,应该是要了我做reference(中文一般翻译成推荐人,英文
可能还有评判者的意思),张锋当时应该是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过我,我对林帅亮的学
术潜力有正面评价;
6)好像林帅亮后来去的哈佛实验室老师Norbert Perrimon也问过我,不过这一点我记
得不是很清楚,虽然Perrimon与我比较熟。
8月18日,林帅亮联系了饶毅,称自己现在不方便接受采访,但会在适合时候做公开说
明。
《知识分子》
avatar
c*g
3
这个我喜欢,我自己做菜基本都是懒人版本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懒人手撕鸡 及 懒人烤鸭 有感
avatar
C*l
4
偶觉得RY是个很单纯很理想主义的人,是个好人。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北京大学饶毅回应
: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交的这封邮件中,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的名字也被提到。林帅亮
: 在给杜德娜的求职邮件中称自己是饶毅实验室的学生。
: 饶毅教授对自己突然被动卷入此事表示意外。他书面回答了所涉及的问题:
: 1)我印象林帅亮是PTN(北大、清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研究生计划)培养计划
: 的研究生;
: 2)他应该是在我实验室轮转过,PTN的研究生第一学期不定导师,而是学生在三个实验
: 室轮转,以后双向选择决定留哪个实验室;
: 3)2009年12月Moscou和Bogdanove在Science杂志(以Brevia的模式)发表一篇不到一
: 页纸的TAL文章后,也许是2010年,林帅亮找过我,说这可以成为新的基因敲除技术。

avatar
h*e
5
好,小本本记下。
avatar
P*R
6
就是评论太多太快。

【在 C*****l 的大作中提到】
: 偶觉得RY是个很单纯很理想主义的人,是个好人。
avatar
a*3
7
支持!我做的都是懒人版的。
avatar
C*l
8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不知道怎么闷声发大财。
吃亏也多点。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评论太多太快。
avatar
r*e
9
比如说?

【在 a****3 的大作中提到】
: 支持!我做的都是懒人版的。
avatar
F*Q
10
一个发表在S上的有某个巨大潜在应用前景的工作,作者们都没意识到那个潜在的价值
没有在文章中点明?到是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一眼就看出了那个潜在的应用而且很多实
验室也很快就把那个应用做出来了?而饶毅却需要反复思考才感觉出来?好像哪里有点
不对劲!
2009年12月Moscou和Bogdanove在Science杂志(以Brevia的模式)发表一篇不到一
页纸的TAL文章后,也许是2010年,林帅亮找过我,说这可以成为新的基因敲除技术。
我当时印象很深,感慨国内的研究生现在可以对科学前沿这么敏感,从一篇Science都
没成为正常article或report的短文,推出新的技术前沿,我反复思考觉得确实可能,
avatar
a*3
11
等版主的活动贴出来后,我再上我的懒人菜饭。嘎嘎嘎

:比如说?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比如说?
avatar
w*h
12
饶毅的主业是neuroscience,gene editing对他而言只是工具,拿来用的,而不是自己
develop更好工具,需要反复思考再正常不过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发表在S上的有某个巨大潜在应用前景的工作,作者们都没意识到那个潜在的价值
: 没有在文章中点明?到是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一眼就看出了那个潜在的应用而且很多实
: 验室也很快就把那个应用做出来了?而饶毅却需要反复思考才感觉出来?好像哪里有点
: 不对劲!
: 2009年12月Moscou和Bogdanove在Science杂志(以Brevia的模式)发表一篇不到一
: 页纸的TAL文章后,也许是2010年,林帅亮找过我,说这可以成为新的基因敲除技术。
: 我当时印象很深,感慨国内的研究生现在可以对科学前沿这么敏感,从一篇Science都
: 没成为正常article或report的短文,推出新的技术前沿,我反复思考觉得确实可能,

avatar
F*Q
13
通常情况下,那篇S文章会在讨论中把那项工作的意义包括潜在的应用前景说出来。林
同学当时很可能只是转述了一下文章中的展望而已。


: 饶毅的主业是neuroscience,gene editing对他而言只是工具,拿来用的,而不
是自己

: develop更好工具,需要反复思考再正常不过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饶毅的主业是neuroscience,gene editing对他而言只是工具,拿来用的,而不是自己
: develop更好工具,需要反复思考再正常不过

avatar
w*3
14
4)林帅亮当时与我实验室学生可能有些矛盾,与我没有矛盾,但对他有意见的学生超
过一人,而且他们提出不能留他在实验室;
4)是硬伤,饶推荐的时候肯定没跟张峰讲。如果推荐信有4的话,在北美很难找到工作
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