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C*r
1
FOX的比喻挺好的, 但有若干偏差吧.
多说两句:
唐朝的确是存在非常完善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制度.
在中央有政事堂, 由三省的长官副掌管(令和侍郎,仆射等都在三品以上,
他们实际上就是宰相, 正常情况一般有八人, 称"八座".)
组成集体议事小组,完了, 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六品)起草诏书, 皇帝划敕,
完了交给门下省得给事中(六品)核查, 再转给尚书省执行.
这是下行文书过程, 上行文书也要到 给事中那审查.
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品位不高, 但是典型的清要官. 中书舍人的任务,在武则天
时代, 后来部份转移到北门学士, 以及中晚唐的翰林学士.
顺便说一句, 唐朝因为太宗作过尚书令, 此后无人敢作. 直到晚唐才给人作为
一种赠官, 虚衔.
吏部管理官员铨选, 定期以殿(最末)最(最好)考察他们的政绩,
礼部管理科举, 那些考试通过的人要过吏部考试, 主要是身言书判,
字写得糟糕, 长得烂柿子脸的不能做官, 话不利落的也不中, 头脑不清楚的也不行.
九寺里头的鸿胪寺管些宗教事物和外蕃朝贡事宜. 礼部也有时赞襄礼仪吧.
但是皇帝一直怕有人官高镇主, 逐渐排斥三省长官, 而给一些低品亲信以
"参
avatar
f*x
2
唐朝的宰相以尚书仆射为首,中书令和门下大纳言都是虚衔。其他加了
“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事”的也称宰相,类似于今天的
政治局委员,一般由侍郎以上的官员出任,偶尔也有以尚书郎中就任
的。天下事由宰相团商议决定,再报请皇帝批准,所谓集体领导,一人拍板,
和今天一样高度民主。
宋朝的宰相以“中书门下平章事”(如秦桧)或枢密使(如文彦博)为首,其他
还有若干参知政事,除了初宋,一般由高级文官兼任,也算宰相。范仲淹
当年就作到参知政事,然后大造舆论说如果自己不当平章事,实在是大宋
的耻辱。奈何当时的平章事老头章X不但不辞职,而且天天打太极拳搞快乐健康
十分钟,硬是撑到范死后才下台。
宋朝抑武重文,因为中书舍人要起草圣旨,必须会熟练地使用华丽的词藻和
大气的散文结构,所以和今天的院士一样,被抬到了病态的高度。当时有
句名言:“生为中书舍人一日,死亦足矣”。苏东坡为中书舍人的时侯,就
因为发表过“圣旨作法问答”,“起草圣旨入门”之类的妙文而名满天下。
avatar
f*r
3

nod, 宋朝的中央机构是中书省政事堂和枢密院双峰并立,中央财政三司由独立其外的
基本格局。政事堂相是沿用唐制而来的。以中书省下平章事为宰相,总揽行政, 以“
参知政事”副之,为副相。参知政事又常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两者地位渐渐
相当。枢密院的职责和唐时已经大不相同。成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军国事物,边防守
备。皆以文臣担当,其长官称为枢密使,或者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为副枢密使,或同
知枢密院事,但如果担任副职者资历较浅,则又有另外的称呼:枢密直学士签署院事,
或同签署院事。
而三司则是盐铁,度支和户部的合并。因总领财政,别称为计省,其长官称为三司使,
又称计相。计相在地位上仅次参知政事,同样是中央政府的首脑之一。
范仲淹当参知政事的时候的平章事是章得象和晏殊。不过我到不知道章和范竟有这么一段
公案。不过范仲淹此人太过梗直,言天下事往往奋不顾身,辞论切直无所避讳。出发点虽
好,往往事倍功半。私下以为他不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家。

【在 f*x 的大作中提到】
: 唐朝的宰相以尚书仆射为首,中书令和门下大纳言都是虚衔。其他加了
: “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事”的也称宰相,类似于今天的
: 政治局委员,一般由侍郎以上的官员出任,偶尔也有以尚书郎中就任
: 的。天下事由宰相团商议决定,再报请皇帝批准,所谓集体领导,一人拍板,
: 和今天一样高度民主。
: 宋朝的宰相以“中书门下平章事”(如秦桧)或枢密使(如文彦博)为首,其他
: 还有若干参知政事,除了初宋,一般由高级文官兼任,也算宰相。范仲淹
: 当年就作到参知政事,然后大造舆论说如果自己不当平章事,实在是大宋
: 的耻辱。奈何当时的平章事老头章X不但不辞职,而且天天打太极拳搞快乐健康
: 十分钟,硬是撑到范死后才下台。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