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诗:喜欢鲁迅的四个理由#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j*n
1 楼
今年3月底去同济面试,主考官朱大可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家。旁
边的张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说你的偶像。我心中窃喜,因为这个问题倒是我有所准备
的,虽然他们并未让我淋漓尽致地说完。今天我就借着这个机会,粗略地谈一谈我喜欢
鲁迅的四个理由。
首先,说一说鲁迅的境界。他的境界之所以高出一般现代作家,是因为他在彻悟之
后,在“彷徨于无地”之后,并未躲在“自己的园地”中,谈虎说龙,品茗清谈,依然
勇猛地回归人间:他参加左联,培育青年,执著地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自觉坚
守了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传统的;不过,此时的他已然经历过了从看山非山到看山仍是
山的彻悟过程——这便高出了一般知识分子的所谓的“呐喊”。鲁迅用他巨大的思想深
度和人格力量以文学家的方式转化为情感力度和文体创造——所进行的是一种义无反顾
、万劫不复的生命自耗式写作。“义无反顾、万劫不复的生命自耗式写作”是我在古代
文学史期末考试时,评价曹雪芹十载批删《红楼梦》的用语。实际上,这个评价也完全
适用于鲁迅,适用于萧红。我们看《阿Q》、《孔乙己》,文本背后分明站着一个哀其
不幸怒其不争的血泪交加的鲁迅。也许这就是崔健所说的,“艺术家实际上,表现的是
人格的力量”。这里边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比较。近些年,周作人、张爱玲比较热。但
是,在我看来,张爱玲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还是太过玲珑、太过精致;周作
人的散文又太过闲适冲淡。这与鲁迅、萧红那种直逼生命根底的粗粝的自耗式写作,从
力量上,是差了一个境界的。特别是鲁迅与萧红在各自生命晚年时,所进行的书写:一
个是杂文写作,如果用品酒的话说,是烈性的;一个是回忆录式的散文体小说《呼兰河
传》,则是绵柔的。都是用生命在书写,早已超越了用头脑在书写。
其次,鲁迅的创造力。他在白话文学草创阶段,就拿出了《呐喊》与《彷徨》,《
野草》与《朝花夕拾》。严家炎说“现代白话小说在他手中萌芽又在他手中成熟,这不
能不说是个奇迹”。我们只要比较一下鲁迅与胡适各自献给白话文学的第一部具有开创
意义的作品——《狂人日记》和《尝试集》,就会知道,鲁迅的文学开创力是多么难能
可贵了。而且鲁迅还有一本《野草》。他本人也说自己的所有哲学都在《野草》里。这
本《野草》鲜明彰显了鲁迅的现代意义,《野草》也使鲁迅一举成为“现代”意味最浓
的现代作家:因为绝大多数现代作家(巴金、茅盾等),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考虑的是
群体的生存问题,而鲁迅并没有放弃个体的存在意义。从生存到存在,这是一个质的升
华。《野草》里充满了个体生命的孤绝感,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对绝望的探讨——
这些都达到了文学作品中形而上的哲学层面。
第三,我们来说说鲁迅最显眼的一点:鲁迅与国民性。我们都知道,鲁迅执着一生
,从未放弃对国民性的批判。所谓“国民性”、“民族劣根性”,实际上就是荣格所说
的“集体潜意识”。鲁迅以空前自觉的力度挖掘整个民族的无意识,此“自觉”与“无
意识”之间的广袤空间,显示了这是一项多么孤独的事业。也正是如此,让鲁迅的启蒙
境界高于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的启蒙境界。因为后者主要致力于制度理念及其相应
文化,而鲁迅除了对现存体制进行毫不宽恕的批判,更自觉地把矛头指向民族的精神层
面和灵魂世界。而我以为这是更加根本,也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最后,说一说鲁迅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性的两大核心问题,我
姑且认为是农民与知识分子。为什么呢?先说农民。农民与传统社会天然相联系,与土
地相联系。在政治上是宗法制。在经济上,则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生产方式。而现代化
所要进行的就是把农民变为现代产业工人、无产阶级——机器大生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
环节,变得自由,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得一无所有”,从而成为城市化链条的一
个部分。而知识分子问题则呼应了中国近现代“我启你蒙”的主客体关系。因为“现代
性”就是在启蒙中诞生的。所以我说,“农民与知识分子”是两大核心问题。可贵的是
,鲁迅恰恰以文学家直觉式的敏感(李长之认为,鲁迅并不能算“哲学家”和“思想家
”,因为他的思想不成体系,倾向感性),紧紧地抓住了这两个问题。他的几乎所有小
说,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群体展开,深入到他们的灵魂世界,对他们灵魂的全部深度的书
写。这正是在这个层面上,鲁迅光荣续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创的、颇具现代意味的“
最高意义上的写实主义”。
好了,这便是我个人喜欢鲁迅的四个理由。以上不成体统的四点,不妨当做抛砖引
玉,为更多的思考者,激发些灵感。
来源: 共识网2012-05-06
边的张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说你的偶像。我心中窃喜,因为这个问题倒是我有所准备
的,虽然他们并未让我淋漓尽致地说完。今天我就借着这个机会,粗略地谈一谈我喜欢
鲁迅的四个理由。
首先,说一说鲁迅的境界。他的境界之所以高出一般现代作家,是因为他在彻悟之
后,在“彷徨于无地”之后,并未躲在“自己的园地”中,谈虎说龙,品茗清谈,依然
勇猛地回归人间:他参加左联,培育青年,执著地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自觉坚
守了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传统的;不过,此时的他已然经历过了从看山非山到看山仍是
山的彻悟过程——这便高出了一般知识分子的所谓的“呐喊”。鲁迅用他巨大的思想深
度和人格力量以文学家的方式转化为情感力度和文体创造——所进行的是一种义无反顾
、万劫不复的生命自耗式写作。“义无反顾、万劫不复的生命自耗式写作”是我在古代
文学史期末考试时,评价曹雪芹十载批删《红楼梦》的用语。实际上,这个评价也完全
适用于鲁迅,适用于萧红。我们看《阿Q》、《孔乙己》,文本背后分明站着一个哀其
不幸怒其不争的血泪交加的鲁迅。也许这就是崔健所说的,“艺术家实际上,表现的是
人格的力量”。这里边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比较。近些年,周作人、张爱玲比较热。但
是,在我看来,张爱玲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还是太过玲珑、太过精致;周作
人的散文又太过闲适冲淡。这与鲁迅、萧红那种直逼生命根底的粗粝的自耗式写作,从
力量上,是差了一个境界的。特别是鲁迅与萧红在各自生命晚年时,所进行的书写:一
个是杂文写作,如果用品酒的话说,是烈性的;一个是回忆录式的散文体小说《呼兰河
传》,则是绵柔的。都是用生命在书写,早已超越了用头脑在书写。
其次,鲁迅的创造力。他在白话文学草创阶段,就拿出了《呐喊》与《彷徨》,《
野草》与《朝花夕拾》。严家炎说“现代白话小说在他手中萌芽又在他手中成熟,这不
能不说是个奇迹”。我们只要比较一下鲁迅与胡适各自献给白话文学的第一部具有开创
意义的作品——《狂人日记》和《尝试集》,就会知道,鲁迅的文学开创力是多么难能
可贵了。而且鲁迅还有一本《野草》。他本人也说自己的所有哲学都在《野草》里。这
本《野草》鲜明彰显了鲁迅的现代意义,《野草》也使鲁迅一举成为“现代”意味最浓
的现代作家:因为绝大多数现代作家(巴金、茅盾等),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考虑的是
群体的生存问题,而鲁迅并没有放弃个体的存在意义。从生存到存在,这是一个质的升
华。《野草》里充满了个体生命的孤绝感,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对绝望的探讨——
这些都达到了文学作品中形而上的哲学层面。
第三,我们来说说鲁迅最显眼的一点:鲁迅与国民性。我们都知道,鲁迅执着一生
,从未放弃对国民性的批判。所谓“国民性”、“民族劣根性”,实际上就是荣格所说
的“集体潜意识”。鲁迅以空前自觉的力度挖掘整个民族的无意识,此“自觉”与“无
意识”之间的广袤空间,显示了这是一项多么孤独的事业。也正是如此,让鲁迅的启蒙
境界高于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的启蒙境界。因为后者主要致力于制度理念及其相应
文化,而鲁迅除了对现存体制进行毫不宽恕的批判,更自觉地把矛头指向民族的精神层
面和灵魂世界。而我以为这是更加根本,也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最后,说一说鲁迅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性的两大核心问题,我
姑且认为是农民与知识分子。为什么呢?先说农民。农民与传统社会天然相联系,与土
地相联系。在政治上是宗法制。在经济上,则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生产方式。而现代化
所要进行的就是把农民变为现代产业工人、无产阶级——机器大生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
环节,变得自由,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得一无所有”,从而成为城市化链条的一
个部分。而知识分子问题则呼应了中国近现代“我启你蒙”的主客体关系。因为“现代
性”就是在启蒙中诞生的。所以我说,“农民与知识分子”是两大核心问题。可贵的是
,鲁迅恰恰以文学家直觉式的敏感(李长之认为,鲁迅并不能算“哲学家”和“思想家
”,因为他的思想不成体系,倾向感性),紧紧地抓住了这两个问题。他的几乎所有小
说,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群体展开,深入到他们的灵魂世界,对他们灵魂的全部深度的书
写。这正是在这个层面上,鲁迅光荣续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创的、颇具现代意味的“
最高意义上的写实主义”。
好了,这便是我个人喜欢鲁迅的四个理由。以上不成体统的四点,不妨当做抛砖引
玉,为更多的思考者,激发些灵感。
来源: 共识网201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