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读后感】道德经一个小注
avatar
【读后感】道德经一个小注# Thoughts - 思考者
r*d
1
老子道德经 三十八章(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
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
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我的3个解读。
解读一:道德的辩证存在
所谓上德不德,表现有二。
1.道德规范本来就是“上人”定下的,对这些人(上德)来说,没有必要时常提起道德(
不德),把道德挂在嘴边,当作口号。
2.道德是一种精神境界,是自然而然的。不德的意思是不必老是想:我这么做是否符合道
德呢?顺乎自然,顺乎本性,自然就有道德了(有德)。
而那些一心想着要去维护道德的人(下德),忘记了道德的自然属性,强求道德(不失德
),结果反而失去了道德(无德)。
上德和下德的差别也就在这里—— 一个是无为而有;一个是有为而无。
无就是有,有就是无,这就是道德的辩证存在!
推而广之,仁、义、礼的上下之别也是如此。
解读二:道德、仁义、礼的境界差别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