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再贴一篇美国学生眼里的中西语言、思维及教育差异 (转载)
avatar
再贴一篇美国学生眼里的中西语言、思维及教育差异 (转载)# Translation - 译林
J*G
1
小虎队春晚5分钟串烧 仅是妥协重组可能性渺茫
编者按:“小虎队”确定亮相春晚,并以串烧的形式重唱当年的经典老歌。目前记者获
悉,小虎队成员正在选歌阶段,而春晚剧组也会为他们的节目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小虎队春晚5分钟串烧。
长沙晚报12月18日报道 “小虎队”确定亮相春晚,并以串烧的形式重唱当年的经典老
歌。目前记者获悉,小虎队成员正在选歌阶段,而春晚剧组也会为他们的节目留出五分
钟左右的时间。据悉,此次是三人在“小虎队”解散之后首次同台,但并不表示“小虎
队”将重组。
五分钟串烧经典
小虎队在解散若干年之后,从未三人同台表演,观众却似乎对小虎队及伴随走过的岁月
心存怀念,虎年春晚中“呼声”最高的节目便是希望三人重聚。在春晚剧组的积极沟通
下,目前重聚已基本成形,小虎队的三位成员都对集体上春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据
春晚剧组人员透露,因为小虎队成员分属于不同的经纪公司,三个人又都有影视剧拍摄
任务在身,因此他们的重聚颇费周折,“目前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歌,要找出最好的
、适合上春晚的歌曲。”
据悉,小虎队在春晚上并不只演唱一首歌曲,而是表演歌曲串烧。而这个环节也被导演
组设置
avatar
wh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再贴一篇美国学生眼里的中西语言、思维及教育差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7 22:39:05 2016, 美东)
我2014年毕业于美国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中国大学教英语。我本科专业是英语文学,同
时也选修了中文和其他很多东亚研究课程。我之所以来到中国教英语,就是为了体验中
国文化,加深自己对这个曾经在课堂上研究过的国家的认识。

我的学生经常让我和他们讨论中西教育的区别,但我一般不太喜欢这种话题,因为所有
的讨论都难以离开思维定势。大部分中国孩子担心自己缺乏创造力,但他们也得意地认
为自己在数学方面比西方的同学好很多。反之,西方的教育强调批判性思维,但西方的
孩子会担心自己大学毕业之后什么实际技能都没有。虽然所有思维定势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必须承认:西方的数学教育远远比不上中国),但是在中国的这两年让我发现,这
里的学生和我的大学同学差不多,因此谈到教育的区别不意味着评判不同学生群体基本
能力的区别,只是我们两个社会的教育方式不同,强调的教育目标不一样罢了。
鉴于大家对以上我提及的方面都比较熟悉,我在本文中并不想纵观全局,而只想分析其
中一个方面,那就是中西方社会在批判性思维教育层面上的差异。
谈到批判性思维,我们需要分析汉语和英语的一个重要差异,因为语言毕竟是思维的基
础。通晓这两门语言的人都知道它们大相径庭。学汉语的外国人经常抱怨他们在读汉语
文章时,所有字都认识,却读不懂整个句子或篇章的意思。我自己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去年在旁听一位翻译学院老师的课时,我偶然得到了一些启发。课上
提到,汉语中的流水句由几个小句组成,没有关联词,小句之间逻辑和语义关系完全依
赖于词语的组合和上下文的排序。例如:“书摊上挤满了人,我买了五本书,花了十块
钱,拿回家一看,都是二手的”,这里一个句子就把书摊的情况,整个买书的过程包括
对书的评价都记录了下来,虽无关联词却逻辑清晰表意清楚。这种句型虽然在汉语里面
很常见,但是在包括英语在内的欧洲语言中却很少。因为流水句是无关联词的,所以翻
译界认为把它们翻译成英语特别难,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句子里隐蔽的逻辑关系更加
明显,以免翻译出来的句子没有意义。中国人一看到这种句子,自然就能对句子的逻辑
一清二楚,但英语除了像诗歌这样的文体以外几乎不会使用像流水句一样的句式,所以
外国人看这种句子常常摸不着头脑。流水句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汉语中很多句子的意思
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比如网上流行的这套“汉语考试题”就难坏了很多学汉语的人:
“一外国人来华留学4年,主攻汉语。临毕业,参加中文晋级考试,题量超少,暗喜。题
目如下:
请写出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在哪里?
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女孩给男朋友打电话: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
到,你就等着吧。
4、单身的原因: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留学生泪流满面,交了白卷,回国了。”
很多中国人说中文是一门没有语法的语言,或者古代汉语本来是没有语法的,只是新文
化运动之后才借鉴西方语言,引进了语法。我不是语言学家,所以没有资格判断这个想
法是否正确,但在我所学过的古代汉语中,我发现很多很基本的逻辑关联词都是没有的
,比如说古代汉语中的“而”字有很多意思。我的中文老师一读完,不管之前是否看过
这篇古文,她都能马上明白文章的内涵,而我却常常难以判断每个遇到的“而”字到底
是什么意思。 但是在读英语文章时,不管它写于什么年代,我都从来不会遇到这种判
断意义的困难。
在我看来,这种语言上的区别是可以用来说明我们两个社会对逻辑的态度进而反映出中
西教育方式的区别的。在西方,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让他写得非常清楚,让他把作
文中所有的逻辑关系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在中国,这种写法会像写小学生的作文,过
于直接而缺乏文艺性,中国老师一般不建议学生这样写。我理解中国人的这种想法,中
文自有一套表现逻辑的方法,但英语的写作方式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果一篇文
章的逻辑步骤都很清楚,读者就能很容易地发现文章中的逻辑漏洞。也正是因为这样的
逻辑方式,西方学生能培养出更活跃的批判性思维。
在西方的大学上人文课程的时候,老师会让学生读一些学者的文章,并让学生一边阅读
一边思考那些学者写得是否有道理。他可能会设置这样的问题:找出这篇文章中的逻辑
漏洞,作者哪里不对?他忽略了哪些条件?对于现有的文献,我们最基本的假定就是,
不管一个学者多有名,不管他的学术能力多强,他仍然不是完美的,我们学习他的研究
成果时,需要从头怀疑他在哪些方面可能犯了什么错误。在西方,完美的大师是没有的
。而在中国,因为没有对这种思考方式的培养,中国人也往往显得缺乏批判性的思维。
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有很多有名的大师,对于他们的观点中国人大多全盘接受,不会怀疑
他们的观点可能也有问题。
反观我自己在这里的经历,其实在我的学生习惯了对英语文章逻辑的评估方法之后,我
们的课堂讨论与我自己上大学时候的相差无几。学生有时候在作文中会写一些我觉得很
明显的逻辑漏洞,但他们自己却没意识到。当我请他们很清楚地说明推出结论的每个逻
辑步骤时,他们自己马上就能发现自己的逻辑错误不但很明显,而且是很容易避免的。
由此可见,中国人并不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只是缺少相应的训练。
我表达以上的观点与其说是为了批评中国人或肯定中国人缺乏批判性思维这种刻板印象
,不如说是为了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就像现在,在读这篇文章的中国人或许会
认为它虽然逻辑清楚却缺乏文采,但这有什么办法呢,我是一个缺少文采训练的外国人
啊。
avatar
w*b
3
不要重组,谁要看仨老男人? 还是继续单飞的好。
avatar
A*a
4
作者似乎没有分清“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任何语言的口语都是结构松散的,意思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下文,没多大区别。
英文口语里单词都认识却不知所云的不要太多。

。题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 标 题: 再贴一篇美国学生眼里的中西语言、思维及教育差异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7 22:39:05 2016, 美东)
: 我2014年毕业于美国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中国大学教英语。我本科专业是英语文学,同
: 时也选修了中文和其他很多东亚研究课程。我之所以来到中国教英语,就是为了体验中
: 国文化,加深自己对这个曾经在课堂上研究过的国家的认识。
:
: 我的学生经常让我和他们讨论中西教育的区别,但我一般不太喜欢这种话题,因为所有
: 的讨论都难以离开思维定势。大部分中国孩子担心自己缺乏创造力,但他们也得意地认

avatar
J*G
5
还是挺期待他们能一起亮个相的。。。

【在 w*b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要重组,谁要看仨老男人? 还是继续单飞的好。
avatar
wh
6
文言不是口语,他举的那句“书摊上挤满了人,我买了五本书,花了十块
钱,拿回家一看,都是二手的”口语或笔语都说得过去吧。英文口语认识单词但不知所
云,通常是因为不懂固定词组或句型的意思,而不是不知道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过
我读西方小说有时也会有逻辑障碍,不是不理解意思,是不理解他们怎么会这么想。不
过他说的中文流水句多、逗号多、逻辑不如英语严密、模糊性强,我也觉得有道理。

【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 作者似乎没有分清“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 任何语言的口语都是结构松散的,意思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下文,没多大区别。
: 英文口语里单词都认识却不知所云的不要太多。
:
: 。题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