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特权阶层隐性收入9万亿:富可敌国
avatar
中国特权阶层隐性收入9万亿:富可敌国#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n*u
1
冷月无声/文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但中国也从国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
之一,转而进入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行列。
学者王小鲁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推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
亿元,占GDP的30%。在超过九万亿的隐性收入中,被王小鲁定义为“灰色收入”的部分
有5.4万亿。他认为“灰色收入”往往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公
共投资与腐败;土地收益的分配以及其他垄断利益的分配。
-
王小鲁认为,从2005年到2008年的三年间,游离于统计数据之外的隐性收入,用甩
开GDP增速近20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飞奔,膨胀了 91%,其中,20%位于收入金字塔上层
的人们拿走了80%以上的财富,与钱权交易和垄断利益等密切相关的“灰色收入”高达5
.4万亿,城乡最高收入家庭与最低收入家庭的实际人均收入相差65倍。
而大多数工薪阶层都认为和CPI相比,自己的实际收入一直在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2010年,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有超过20%的职工5年来没有涨过工资。
但是,就在人们抱怨收入增长缓慢的同时,却出现了匪夷所思的另一面:房价收入
比(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一
直在反常的十几倍以上(上海2010年房价收入比高达82倍),楼市却持续火爆;海量的
个人资金涌入股市,大笔个人存款进入国外银行,甚至流失海外的巨额赌资都在数百亿
以上……
对此,着名经济观察家仲大军认为:“大量灰色收入的存在,会造成严重的贫富不
均和两极分化,穷的更穷,富的更富。一方面,一些人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但他们消
费的并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奢侈品,于是我们现在成了奢侈品消费的大国。另一方面,大
多数人的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内需不振,只能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消费能力长
期两极分化,必然会导致社会心理不满,问题丛生。”
着名财经评论家叶檀亦撰文指出,房价收入比等数据屡屡在中国市场失灵,是因为
房价与收入都不准确。“由于20%的人占有了80%的灰色收入,如果由20%的人主导资产
定价,其他80%的人不得不踉踉跄跄跟随高收入者、投资者的脚步,巨大的压力之下,
形成了深不见底的社会裂缝。”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不公平、不合理的既得
利益者的阻挠,拒绝分配关系的调整和重组”。 “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对社会分配的
影响,不光要看其量的大小,更要看到其对社会分配秩序的影响和群众思想状况的伤害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某些方面也是反腐问题”,
尽管学者都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在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讨论
稿中明确提出要“规范灰色收入”,但终因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最终将“规范灰色收
入”内容全部删去。
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显然已结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煞费苦心制定的改革方
案也往往被他们绑架。记得2001年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当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出:
“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今天看来,真不知做如何感想。
avatar
m*c
2
比较先进的西方国家,一个稳定的整体就是由特权阶级、大的不能倒的掌权利益集团组
成幕后政府,官僚集团、说客集团、新闻集团组成执政府,高收入群体、中产集团组成
税务负担主体,低收入、社会福利人士组成选票主体。

【在 n**u 的大作中提到】
: 冷月无声/文
: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但中国也从国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
: 之一,转而进入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行列。
: 学者王小鲁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推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
: 亿元,占GDP的30%。在超过九万亿的隐性收入中,被王小鲁定义为“灰色收入”的部分
: 有5.4万亿。他认为“灰色收入”往往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公
: 共投资与腐败;土地收益的分配以及其他垄断利益的分配。
: -
: 王小鲁认为,从2005年到2008年的三年间,游离于统计数据之外的隐性收入,用甩
: 开GDP增速近20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飞奔,膨胀了 91%,其中,20%位于收入金字塔上层

avatar
n*u
3
。。。。。。。。。。。
avatar
w*s
4
你分的清楚富裕阶层和特权阶级的区别吗?

【在 m********c 的大作中提到】
: 比较先进的西方国家,一个稳定的整体就是由特权阶级、大的不能倒的掌权利益集团组
: 成幕后政府,官僚集团、说客集团、新闻集团组成执政府,高收入群体、中产集团组成
: 税务负担主体,低收入、社会福利人士组成选票主体。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