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求推荐一个好用的抗1X或者2X HA的 CHIP抗体
avatar
求推荐一个好用的抗1X或者2X HA的 CHIP抗体# Biology - 生物学
Y*e
1
蔡澜说“羊肉不膻,女人不骚,都是缺点。”
羊肉可以说是冬日滋补的最佳肉类,有益气血、补虚损、温元阳之效。不过在南方料理
羊肉,一般会放些甘蔗、马蹄等清润的食材,因这边天气和暖干燥为多,要兼顾养阴润
燥,今天介绍的这道甘蔗清补羊肉汤,加入甘蔗、马蹄、玉竹、沙参、枸杞子等,清润
平补、养阴生津。
做法:
1. 羊腿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2. 甘蔗洗净,斩成五六厘米长段后,再剖开几块;
3. 马蹄洗净,去皮;玉竹、沙参和枸杞子洗净备用;
4. 陈皮用水泡软,刮去白瓤;
5. 将8碗水倒入瓦煲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小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
食用。
功效:
健脾生津,益气补虚。
●美食科学堂
煮羊肉加甘蔗 消热去膻
羊肉味道的个性极强,据说没什么肉能跟其相比,这么强烈的个性自然有人不爱有
人受落。但蔡澜就说“羊肉不膻,女人不骚,都是缺点。”这当然是极爱的人才会下的
结论。
南方人的口味偏清甜,焖煮肉类也偏爱甜,像料理羊肉会下甘蔗、马蹄等,带出天
然的甜味,当然这也有地域气候的因素。南方冬天多和暖干燥,若进食过多用八 角、
花胶等香料炮制的羊肉,味道自然不错,但会惹来燥热,而加入甘蔗、马蹄,则很好地
中和了羊肉的“热”,而变为平补。湖南卫视的《百科全书》就曾有嘉宾 指出,若烹
饪羊肉加入甘蔗,则基本所有人都可以吃了,“甘蔗生津止渴,尤其除胃热的功效特别
好,因为能养胃阴,它能增加你的胃液,所以就能让你胃里头很舒 服。”另外,加甘
蔗和羊肉一起煮,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有去膻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
客家焖羊肉
材料:连皮羊肉900克,香菇6朵,去皮荸荠10颗,竹蔗2节,姜3片,红枣6颗,高
汤4碗,八角2粒,桂皮1小块,香菜、腐竹适量。
调料:盐1/2大匙,酒4大匙,麻油1小匙,酱油、白胡椒粉各少许,水淀粉1大匙。
做法:羊肉切成4厘米见方小块,洗净,汆水捞起,放入白锅中翻炒至水分收干备
用;锅中倒入高汤,放入羊肉、八角、桂皮、姜片、红枣(去核)、甘蔗(切段)、去皮荸
荠转小火加盖焖煮两个小时;再加入腐竹和香菇煮30分钟,最后加入调料煮5分钟,勾
芡、撒上香菜点缀即可。
红烧羊肉
材料:羊肋排700克、白萝卜1根、甘蔗3节、红枣6粒、青蒜一把、姜3片。
调料:香叶4片、干红辣椒3根、桂皮一小块、八角2粒、花椒1茶匙、花雕酒1茶匙
、生抽、老抽、冰糖各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甘蔗切细条;青蒜切段;香料洗净后装入茶包;红枣洗净去
核;白萝卜半根切几大块,用筷子在中间扎几个孔,剩余半根切大小合适的块 状;羊
肉在冷水中煮开,加入花雕酒,继续煮至酒气消散后捞出冲净;锅内加入羊肉、香料包
、生姜、甘蔗和扎了孔的大块萝卜;加入适量生抽、老抽和冰糖,再倒 入适量水没过
食材;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继续煮至羊肉可用筷子轻松扎穿的程度;捞出扎了孔的大块
萝卜不用,加入剩余的的白萝卜、红枣,大火煮开,继续煮至汤 汁变少;加入部分青
蒜,继续煮片刻即可;出锅后再撒些青蒜增味。
●靓汤心水
将两三根香菜洗净切碎,倒入爆过的生油,淋入少许生抽,就是香喷喷的羊肉蘸料
了。
小西
avatar
s*7
2
去年回国时把老爸的罗盘和密笺--廖氏地理真本带到了美国.自己买房, 用罗盘校了数
十座房子, 觉得风水还是很有道理的. 有谁想探讨的, 请联系.
avatar
f*8
3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性,故又称为性
宗)。
六经十一论
至于法相宗(或瑜伽宗)最主要的经典则为“一经一论”--《解深密经》与《瑜
伽师地论》。其根本经典,根据《成唯识论述记》,则为“六经十一论” :
A、 六经--
1. 解深密经
2. 华严经
3. 密严经(又名厚严经)
4. 楞伽经
5. 如来出现功德经
6. 大乘阿毗达磨经(最后二经未译成汉文)
B、 十一论--
1. 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
2. 显扬圣教论
3. 大乘庄严经论
4.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5. 摄大乘论(以上无着菩萨造)
6. 辩中边论(本颂弥勒菩萨说,世亲菩萨造释论)
7. 分别瑜伽论(本颂弥勒菩萨说,世亲菩萨造释论、此论未传译)
8. 唯识二十论(世亲菩萨造)
9. 十地经论(世亲菩萨造,系解释华严经“十地品”者)
10.集量论(陈那菩萨造、义净译、已亡佚。系因明学之论典、发挥现比二量、及
识之三分说)
11.观所缘缘论(陈那菩萨造)
此可知,瑜伽宗的根本经典,其中之六经是佛说;其十一论,则为菩萨说或造,包
括弥勒、无着、世亲、陈那等。
至于瑜伽宗的传承,除了释尊与弥勒菩萨外,主要是无着与世亲二菩萨等无着菩萨
系在佛灭后九百年顷,诞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出家后证入初地,冯神通力上升兜率
陀天,亲聆弥勒菩萨说法,悟得缘生无性的大乘空义,爰请弥勒菩萨于中夜降神于其中
印度,阿逾陀国之禅堂,为说五论(即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颂,大乘庄严经论颂,
辩中边论颂,王法正理论)。无着菩萨又秉承弥勒菩萨所说之旨,造显扬圣教论、大乘
庄严经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摄大乘论等。世亲系无着之弟,起初修学小乘,后受无
着所化,归依大乘,并承无着之教,大弘大乘教法,名为百论之王,着有:摄大乘论释
、十地经论、辩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等。对中土更有莫大影响,因为世亲
造颂后,有十大论师(护法、德慧、安慧、亲胜、难陀、净月、火辩、胜友、最胜子、
智月)先后造释论以解释颂文,于是瑜伽宗风遂披靡全印。唐代玄奘大师入印求法,即
事师护法之门人戒贤,具得其师承。返唐之后,翻传本宗经论,弘宣法相唯识之旨。并
杂揉十大论师解释唯识三十颂之论文,而成《成唯识论》,因而成立法相宗。因此中土
的法相宗,简言之,即是依五位百法,判别有为、无为之诸法,而修证一切唯识之旨的
教法。
继承玄奘大师唯识之教者颇众,其著名者为:窥基、神昉、嘉尚、普光、神泰、法
宝、玄应、玄范、辩机、彦悰、圆测等。窥基为绍承玄奘之嫡统,住长安大慈恩寺,世
称慈恩大师,故法相宗亦时称慈恩宗。新罗(古韩国名)僧太贤从圆测之弟子道证学法
,着有唯识论古迹,世称为“海东瑜伽之祖”。
以上为狭义的法相宗之根本经典与传承。至于广义的“法相”,则泛指大乘唯识宗
,小乘俱舍宗,及六足论、发智论、大毗婆娑论等。
瑜伽学派之传承
释尊--弥勒--无着--世亲--陈那--无性--护法--戒贤--玄奘
最后,从瑜伽宗的根本经典之六经来看,除了最后二经中土未译外,其余四经(解
深密经,华严经,密严经,楞伽经),皆是所谓“性相圆融”,亦即,有性有相,并非
纯是法相之学。更有进者,这四部经同时也是性宗的根本经典;尤其是楞伽经,更是禅
宗达摩祖师传以印心的(直到六祖改成金刚经)。可见,即使在禅宗的正法眼藏用以印
心的,在六祖以前,本是性相圆融、性相不分的。不但性相不分,而且也是显密不分的
:因为华严、密严、解深密、乃至楞伽也是显密二教所共尊的。然而其后,以众生根器
转钝,不堪受持全体大法,因此分门修学,各擅其长。然而依法之本源与发展来看,此
系不得已之事,并非法本有分派,而实系人根器转浅所致:并非法有二种、三种或多种
;种种法教实系如来法身之一体;众生不堪全体大法,故别受其部分之法。然其要者,
若欲求无上菩提,切莫以自所修学之一部分法,或性或相、或显或密,执摸象之解而言
:“这就是如来法的全部!”因而得少为足,甚或是自非他,种种妄想分别,乃至互相
攻讦(jie),诤斗、如是即是迷人,枉受辛勤,不入正理。
唯识得成一宗之名
佛法之修行之四大门即:信、解、行、证。故若信而不解,解而不行,即无由断证。
更何况不信、不解、不行,甚或虽饱览佛经,却于如来正法,不能起正信、正解,乃至
种种曲解、邪解,谬解;如是不但自不能起正修行,更会误导他人。
佛法之显教大致分为性宗与相宗二大部,而相宗即是唯识学、或法相学,或二者和
称为“法相唯识”然而“法相”与“唯识”是不一样的;如前所说,所有的瑜伽部,乃
至小乘的大毗婆娑论、六足论,及介于大小乘之间的俱舍论,都可以说是属于广义的“
法相”之学,故法相学含义较广,它可以包括一切大小乘的法相之学。至于“唯识”,
则是大乘的不共法,小乘法没有。因为唯识学所研析的众多“名相”也是属于法相所摄
,故亦通称大乘唯识学为“法相宗”而“法相宗”一词便俨然成为唯识宗的代名词。实
则,据理而言,“唯识”得成一宗之名,因为“唯识”一词之中,即有自宗的主张。但
“法相”一词,则毫无特色、主张,且为多宗所共用,故实不适合成为一宗之名。然以
历代以来皆如是相传,故亦姑且随顺“传统”,亦时随而称之为“法相宗”或“相宗”
;但读者诸君须知“法相”与“唯识”之别。
显教中的性宗,则是大略概括了一切显教中涉及“法性”,或以参研“法性”或“
本性”为主的宗派,举凡禅宗、中观、三论、般若、乃至华严、天台等学,都可以说是
研修“性宗”之学。在中国历代,性宗之学可以说是“独占”了整个“佛教市场”;至
于“相宗”,则只有在唐初,于玄奘大师及其弟子窥基法师、普光(大乘光)、法师等
之弘传,昌盛一时,唐后即趋式微,乏人问津;及至明末,方有藕益大师、憨山大师、
明昱(yu)法师等之研求提倡,才稍稍振兴;其后却又告式微。至于民初,又有一些佛
学家,主要以白衣为首,大力倡导法相唯意识学,于是唯识学又再度引起大家研究的兴
趣。然这些唯识学者,他们研究唯识学的最初发心,是有鉴于禅宗在中国高度发展,而
禅宗之末流则流于空疏、不精确、不确切、乃至不切实际之口头禅,因此欲提倡法相精
确之唯识学,以纠正禅宗末流之弊。这等发心原无可厚非,然而却矫枉过正,只看到禅
宗末流之弊,而不见禅宗正法之善;于是由本为救禅流之失,转而一心、全力地抨击所
有禅宗,乃至广义的性宗,亦加以讥毁,这些学者的一些出家弟子或再传弟子,继承其
志,发扬光大其说,大事“以相破性”这实在是对唯识之义,多有误解及曲解所致。其
实,诸有智者皆所共知,如来大法犹如“如来之一体”而性相二宗,即犹如“如来之左
右手”奈何众生不解斯义,却拿着如来的“左手打右手、右手打左手”再“以双手打头
”;这岂是如来说法之意?如来说种种法,岂是要使众生执其所说之一部份法,而互相
斗争,互相是非?此实大悖如来说法之旨。盖如来所宣说无量妙法,皆是以大悲、大智
,依众生根机,方便引摄,皆令入无上菩提之行,即所谓:“一切法皆为一佛乘故”可
怜众生愚昧,闻说妙法,不自修行,乃依我执我见,大起诤斗,因而谤法、破法、讥毁
正法者,所在多有。
由于唯识学历代研究者少,可供参考的注解实在不多,且又多是文言文,再加上经
典的本文及注解之文,皆深奥难解,因此现代人即使发心要学唯识,也困难重重。笔者
(成观法师)有鉴于此,一来欲令佛弟子凡发心欲学唯识者,皆有门可入,至少于经论
之文皆能解得,且于其旨得正信通达;二来,众生若普遍能阅佛典、于其中得正信解,
即不虞为恶知识所惑、所欺诳。三来,以此宣扬如来唯识正旨,令法界众生普遍得正知
、正信解;如来所说一切妙法,实不互相违逆,亦不乖隔;以如来之法“前善,中善,
后亦善”故;诸佛子于如来圣教,莫自斗诤、莫起违逆之意,更勿兴谤;应顺佛教,信
解奉行,灭度超越诸障:烦恼障、所知障、报障、恶业障、法障、魔障、直趋无上菩提。
何谓唯识学
修学应有之警觉
“唯识学”之义,一言以蔽之,即是“助道心理学”或“修道心理学”。兹释如下。
近代由于科学昌盛,因此大众都十分崇尚科学。而于佛教中,亦有此风尚。其中以
一些唯有识学家之见,更为显著。他们看到唯识学中诸多法相,及其脉络分明关系,觉
得唯识学“很科学”而且唯识所研究的主题,亦都是“心理学”方面的,所以他们便把
唯识学当作“佛教心理学”来研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1. 唯识学虽然“很科学”但它究非科学;因为佛法虽然可以“很科学”但佛法是
超越科学的。同理,唯识学也非“佛教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世学(世间的学问),所
谈的是“世谛”,而唯识学则是“出世法”所参究的却是“出世谛”,出世之正理;故
两者不可混同;更不可因唯识学与心理学在题材上有少许相似之处,就因此令佛教徒觉
得自己“身价百倍”或赶上时髦,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若这样想,即是:“以世
法为贵”以及“以世法来判别佛法的高下”--也就是这些观念的错误,而令某些佛学
家以“科学”的标准,来重新为全体佛法作“判教”的工作,从而导人疑、谤种种佛法。
2.若定要说唯识学是种“心理学”则须知它并非“普通心理学”,而是“助道心
理学”或“修道心理学”这是一切学唯识的佛弟子,必须要知道的事。因为佛及菩萨慈
悲开示唯识正理,都是为了帮助佛弟子修习菩提正道,不为别的,故是“助道心理学”
;又,唯识学所处理的“心理问题”,都是修道者在修行过程中会碰到的种种现象、问
题、或困难,以及如何去面对、排除等,因此它是“修道心理学”。故此“助道心理学
”其内容、题材、及目标大大不同于处理世间凡夫心理的“普通心理学”。因此,“唯
识学”可以说是一套专为佛法修行人设计的“修道心理学”,故不能把它当成一门“学
术”来“研究”。
那么“唯识学”的“唯识”二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唯识”之意义为:一切万法
皆是识的变现,皆是依识的‘自证分’(本体)所变现的‘见分’及‘相分’此外并无
他物,故说“唯有识”易而言之,即华严经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华严经此
语的一半,“唯心”的部分,即在“性宗”圣教中,广说开阐之;而此语的另一半,“
唯识”的部分,则在“相宗”之圣教中,广说开阐之。故知,“性宗”的“唯心”与
“相宗”的“唯识”,在真实的内涵上,实无差别,只是所对的根机不同,所施的方便
有别,如是而已;是故当知,性相二宗并非敌对,而是相辅相成,如鸟之双翼。又,如
“密中有显”,“禅中有净”、“净中有禅”,只是广略开合不同,主伴有异。例如若
对相宗之机,而广说相宗之法,而略说性宗,乃至点到为止。
说法用意
反之,若对性宗之机,则于经中广说性宗之法,略说相宗,乃至点到为止。至于显
密的广略开合亦如是。如来如是说法之用意为:
1. 令学者广种善根--以诸菩萨没有只学一法便得成佛者,皆是三大阿僧祗劫修
无量福德资粮,广度众生,然后方得成佛。
2. 令菩萨于法知所会通--诸法之性本通,众生以自心闭固凝滞,故于法滞碍不
通:以心不通故,法亦不通,若其心通,法自然通达;如来欲令众生借着于法性之会通
,而达“心通”之目的,故作是说。
3. 为令诸菩萨速去法执,断除所知障、法障,故如来说法,“性中有相”,“相
中有性”,悉令断除对法的偏执。再者,有些经典,所对之根机为圆熟之大机,于彼等
经中,如来即为之开示性相融合之无上法教,例如:解深密经、楞伽经等皆是。
其次,“唯识学”之意义,可再从“唯识”二字,及“五位百法”来研讨,便可更
为详细:
从“唯识”二字看:
一切万法,唯识无境,以一切外境皆是诸识所变现的‘相分’,故诸尘境界、山河
大地、有情无情,皆是此识所变现者,并无实体。行者作如是“唯心识观”,了达自心
,不迷于境,于是从修断中,渐次断除烦恼、所知二障,而不受境转,心得解脱,证“
唯识实性”(即‘圆成实性’),得大菩提。
从五位百法看:
1.从‘有为法’及‘无为法’看
唯识百法,大类分析“一切法”为“有为法”及“无为法”,这两大类法即摄尽世
间、出世间一切万法。世尊开示此法,为令诸佛子了有为、证无为,其宗旨则在出世的
无上圣道,亦即圆成实性(见唯识三十论颂及成唯识论)。故知如来一切所说,皆是为
了救济一切有情出于有为生死之苦轮,达于涅盘、菩提(此即所谓‘二转依’)的出世
圣道。可叹当今末法,有人讲说如来法,却作颠倒说,令人贪着世间法,于有为有漏之
福,种种营求,却自诩为“修行大乘”,或说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殊不知
这是误解及曲解禅宗六祖大师之意。六祖是说:“不离世间觉”,并未说“不离世间迷
”,此其一;又,“不离世间觉”之义为:不能离于对世间有情的悲心、菩提心,而能
证得大觉;此是正义。因此祖师之意,并非教你继续贪爱,恋着世间,而能证得大觉。
是故莫错用心。若错用心,错解佛经,一切所修,枉费辛勤。故知“正见”之善根在学
佛上,极其重要:以正见故,能正思维,抉择正法;如是一切所修,功不唐捐。
2.从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来看
这四位之法,总名为“有为法”,也就是说,这四位法即该摄一切有为法尽。如来
如是开示,为令众生了“心”为本,其他一切有为诸法,若色若心等,皆是心体(心王
)之作用与变现。如是了已,行者返求自心,不向外驰求,得达其本。
3.从心所有法看
① 从遍行心所看--
唯识学之义,为令行者了知心识的作用中,普遍一般的条件,共有五个:作意、触
、受、想、思。
②从别境心所看--
唯识学之义,为令行者知修行中诸善法生起之相、状、及要件,共有五个:欲、胜
解、念、定、慧。所以,修行人想要修行善法、或“断恶修善”,或“灭罪生善”,必
须具备这五个条件,才能奏效。
③从善心所、烦恼心所、及随烦恼心所看--
这就显示了唯识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令人“断恶修善”。而佛法中所谓“善”,
不是世间法中之善、或有漏福报,而是能成就无漏圣道之究竟善法,共有十一个(信、
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至于大家耳熟能详
的‘学佛是为了断烦恼’的“烦恼”,到底是什么?“烦恼”依唯识百法,则分为二大
类:根本烦恼及随烦恼。
“根本烦恼”又称大烦恼,简称为烦恼,共有六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
、恶见。
“随烦恼”共有二十个:忿、恨、覆、恼、嫉、悭、诳、害、骄、无惭、无愧、掉
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读者大德您若仔细看一下这六大
烦恼及二十个随烦恼的内容,便知为何唯识学是“修道心理学”之因;因为这些烦恼及
随烦恼,只有对佛法的修行人(要证菩提的人)来讲,才是大病,才是恶,才是须断除
;若是世间凡夫人及外道人,并不以此为当除之病;因此,狭义而言,唯识学上修断之
事,乃至广义而言,一切佛法上的修断之事,所欲断之恶、烦恼、不善法,皆是以此六
根本恶及二十随恶为代表。是故修学唯识法相,不但不会与他宗抵触,而只会令所修、
所知更为充实、明晰、精当;易言之,即令行者更加清楚要‘修什么善、断什么恶’。
故此三位心所有法(善、烦恼、随烦恼),即指出了一切唯识学的基本要干:修善断恶
。换言之,唯识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即是教人修善断恶,以断恶故,故能证真,通达
趣入第六位的“无为法”,若通达无为法,即是三乘贤圣。
④从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来看--
唯识之义,为令行者了知:除心所有法外,尚有与心不相应的行蕴所摄之法,以及
内外的十一种色法,以俾于修行时不迷于色、心等内外诸法。
⑤从无为法看--
此为令知唯识学最终之目的,不在名相言说,而是与一切如来所说法一样,在于“
断惑证真”,达于无为之境。此乃唯识宗与一切佛法之共相。而且,由于唯识学是大乘
法,故亦与其他大乘法一样,其最终之修证旨趣悉在于“六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
。此“真如无为”即是世亲菩萨的唯识三十论颂所说的“唯识实性”(唯识三十论颂曰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亦称“圆成实性”。因
此唯识瑜伽行者所欲修证者,即是“大乘共法”的“真如无为”;然此真如法却是不与
其他四乘法共的:不但不与人乘、天乘、乃至不与声闻、缘觉乘共,更不与外道共。唯
有大乘根人,方能正信解、修证、趣入。此亦是一切如来成佛的“密因”(大佛顶首楞
严经),一切诸佛的“因地法行”、“净圆觉性”(大方广圆觉经)。是故当知,释迦
如来及弥勒菩萨(未来佛)于唯识诸经论中开示之真如及唯识性,实与大乘诸经论中所
开示之真如,无二无别,悉是最高、最上之法,以诸如来皆是“乘真如之道而来,故称
如来”,诸正见佛弟子,皆应如是知。
由以上从“唯识”及“五位百法”的分析,则更可了知“唯识学”实际的意义及旨
趣,皆是为了修证无上菩提,亦为护持如是正义故,普令有情皆各得正信解故,以期一
切有情,于如来正法悉得解行相应,共同护持正法,远离魔事,疾入无上菩提。
avatar
m*1
4
以前有IPAD2的
avatar
m*5
5
抗2XHA/或者1XHA
avatar
R*s
6
似乎有点道理。。。costco的羊肉也才5刀/磅, 下午又去弄了一块。。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蔡澜说“羊肉不膻,女人不骚,都是缺点。”
: 羊肉可以说是冬日滋补的最佳肉类,有益气血、补虚损、温元阳之效。不过在南方料理
: 羊肉,一般会放些甘蔗、马蹄等清润的食材,因这边天气和暖干燥为多,要兼顾养阴润
: 燥,今天介绍的这道甘蔗清补羊肉汤,加入甘蔗、马蹄、玉竹、沙参、枸杞子等,清润
: 平补、养阴生津。
: 做法:
: 1. 羊腿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 2. 甘蔗洗净,斩成五六厘米长段后,再剖开几块;
: 3. 马蹄洗净,去皮;玉竹、沙参和枸杞子洗净备用;
: 4. 陈皮用水泡软,刮去白瓤;

avatar
s*i
7
多少钱一次?

【在 s*******7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年回国时把老爸的罗盘和密笺--廖氏地理真本带到了美国.自己买房, 用罗盘校了数
: 十座房子, 觉得风水还是很有道理的. 有谁想探讨的, 请联系.

avatar
r*c
8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it may come true.
----------------嗯。
avatar
j*f
9
去看看就知道了
avatar
m*5
10
自己顶
avatar
t*s
11
watergirl 快来法办
avatar
J*r
12
I never try that
but F-7 probe is the best one we tested for ChIP
avatar
s*7
13
多少钱一次?
随意。。。
avatar
m*5
14
I already made the knock-in tag containing mouse line, I don't think it is
wise for me to change the tag I am using now -_-

【在 J******r 的大作中提到】
: I never try that
: but F-7 probe is the best one we tested for ChIP

avatar
J*r
15
F-7 is a popular antibody for HA tag...

【在 m******5 的大作中提到】
: I already made the knock-in tag containing mouse line, I don't think it is
: wise for me to change the tag I am using now -_-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