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教一下带学生的经验和方法 (转载)# Biology - 生物学
t*g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Francisco 讨论区 】
发信人: go88 (旧友重来), 信区: SanFrancisco
标 题: 看看老印推出的廉价TABLE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8 15:57:10 2012, 美东)
前两天在engadget上看到条新闻,印度某公司推出面对印度学校的廉价TABLET,价格最
低160美元。其实近两三年里几次看到相关报道了,他们最早的标价是百元美金以内,
产品是低价教育LAPTOP,只不过之前几次阿三吹嘘的类似产品都没有DELIVER。现在标
价从一百美元涨到二百美元以内了,不知这次是否可以兑现了。不过无论如何,至少其
SELLING POINT或者宣传卖点上来说还是很积极的:面对印度的教室学校:
www.engadget.com/2012/04/02/hcl-india-me-u1-myedutab-android-tablets/
HCL intros trio of Android 4.0 tablets aimed at Indian classrooms
这里新闻宣传照片里的美女(见附图一),如果我没有认错的话,是宝莱坞的女星
Katrina Kaif 。SANTA CLARA的AMC电影院常年放很多印度宝莱坞新片,我偶尔会去看
看,我就看过这位Katrina Kaif演过的一部描写印度政治世家的电影“Rajneeti“ (
见附图二),那是一部据说影射英地拉甘地家故事的电影,但是我看了觉得情节戏说的
成分大得多。
印度八十年代的时候,英地拉甘地儿子拉吉夫甘地当政的时候,大力推广电脑教育和产
业方面的电脑人才培养计划,加上当时世界软件科技和产业开始起飞,海外印度人有些
开始获得成功,开始有些影响,而在那以前六十年代全美加起来印度裔移民只有一两万
人而已,大家可以想象吗?那时不管东岸的纽约还是西岸的旧金山的一个唐人街估计就
是那个数字了。今天呢?大家自己出门看吧,就更不用到公司看了。
拉吉夫甘地政府这一软件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政策,在其死后迅猛发展,更因为随后借着
2000年所谓千年虫的BUZZ,因为全世界所有企业事业在IT等方面的巨资投入带来的机会
,印度软件外包行业更是突飞猛进。汹涌的印度高科技移民潮和其国内人才教育市场给
印度带来了本来根本无法指望的巨变。一句话,印度获得了之前他们想都想不到的发展
机会和模式。本来对他们的国情和民情来说,之前的电子家电技术腾飞,半导体时代的
腾飞,他们都不可能搭上任何便宜,结果在不需要大量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而特别适合
动脑不需真动手的软件行业,他们获得了最适合他们的最佳发展机遇。
现在大家只要看看INTEL还有QUALCOMM这样的半导体公司有多少其实非常关键的研发部
门和人才其实都是在印度本土,就知道其实印度将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如果印度
现在要在低端制造上再来一下,特别是在低端市场的品牌策略这一中国人廉价代工总也
不愿不能明白的事情上稍稍动手,我实在不知道中国企业的优势还有什么。总之,别简
单瞧不起阿三。
发信人: go88 (旧友重来), 信区: SanFrancisco
标 题: 看看老印推出的廉价TABLE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8 15:57:10 2012, 美东)
前两天在engadget上看到条新闻,印度某公司推出面对印度学校的廉价TABLET,价格最
低160美元。其实近两三年里几次看到相关报道了,他们最早的标价是百元美金以内,
产品是低价教育LAPTOP,只不过之前几次阿三吹嘘的类似产品都没有DELIVER。现在标
价从一百美元涨到二百美元以内了,不知这次是否可以兑现了。不过无论如何,至少其
SELLING POINT或者宣传卖点上来说还是很积极的:面对印度的教室学校:
www.engadget.com/2012/04/02/hcl-india-me-u1-myedutab-android-tablets/
HCL intros trio of Android 4.0 tablets aimed at Indian classrooms
这里新闻宣传照片里的美女(见附图一),如果我没有认错的话,是宝莱坞的女星
Katrina Kaif 。SANTA CLARA的AMC电影院常年放很多印度宝莱坞新片,我偶尔会去看
看,我就看过这位Katrina Kaif演过的一部描写印度政治世家的电影“Rajneeti“ (
见附图二),那是一部据说影射英地拉甘地家故事的电影,但是我看了觉得情节戏说的
成分大得多。
印度八十年代的时候,英地拉甘地儿子拉吉夫甘地当政的时候,大力推广电脑教育和产
业方面的电脑人才培养计划,加上当时世界软件科技和产业开始起飞,海外印度人有些
开始获得成功,开始有些影响,而在那以前六十年代全美加起来印度裔移民只有一两万
人而已,大家可以想象吗?那时不管东岸的纽约还是西岸的旧金山的一个唐人街估计就
是那个数字了。今天呢?大家自己出门看吧,就更不用到公司看了。
拉吉夫甘地政府这一软件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政策,在其死后迅猛发展,更因为随后借着
2000年所谓千年虫的BUZZ,因为全世界所有企业事业在IT等方面的巨资投入带来的机会
,印度软件外包行业更是突飞猛进。汹涌的印度高科技移民潮和其国内人才教育市场给
印度带来了本来根本无法指望的巨变。一句话,印度获得了之前他们想都想不到的发展
机会和模式。本来对他们的国情和民情来说,之前的电子家电技术腾飞,半导体时代的
腾飞,他们都不可能搭上任何便宜,结果在不需要大量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而特别适合
动脑不需真动手的软件行业,他们获得了最适合他们的最佳发展机遇。
现在大家只要看看INTEL还有QUALCOMM这样的半导体公司有多少其实非常关键的研发部
门和人才其实都是在印度本土,就知道其实印度将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如果印度
现在要在低端制造上再来一下,特别是在低端市场的品牌策略这一中国人廉价代工总也
不愿不能明白的事情上稍稍动手,我实在不知道中国企业的优势还有什么。总之,别简
单瞧不起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