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my 2 cents: Re: 你们配对郭沫若说三道四吗?
avatar
my 2 cents: Re: 你们配对郭沫若说三道四吗?# Reader - 书香世家
i*e
1
"like author, like writings."(WenRuQiRen, following "like
father like son".), as people usually say. but usually it
is not the case. i read Schopenhauer and thought he must be
a ascetic, but he was rather a hedonist in real life.
chinese always stress on "moral writings"(DaoDeWenZhang, who
knows any good chinese input method on win2k? i hate to
express chinese think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which
produced more hypocrites than we could.
i read some Gu Moruo back in high school. his most fam
avatar
r*y
2
严秀译的莫斯科日记,写的大多是罗曼罗兰在苏联访问的见闻,夹有一些比较隐晦的
评论与预言。为什么作者要求五十年以后发表没有公论,但罗曼罗兰显然不愿意因为
这本书的出版得罪斯大林,是不是主要为了保护高尔基可能已经无从考证。
严秀(曾彦修,前人民日报主编)还曾经在‘随笔’杂志上写过长文介绍自己对莫斯科
日记的理解和看法。蓝英年好象也写过文章描写高尔基回苏联以后的生活,重点提到
罗曼罗兰的来访。高尔基在十月革命以后长期旅居意大利,在斯大林大量的统战攻势
之下回到苏联。在回归苏联生活的前期,高尔基显然不习惯红色专政的统治,看不惯
的东西很多,几次直接或间接地与斯大林发生冲突。斯大林是高明的政治家,没多久
就让高尔基认识到面前只有两条道路:要么走人继续他的海外生涯,要么留在苏联享
受巨大的荣誉和奢侈的物质生活,但是要听话。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不是让高尔基痛苦
后人不太知道,但结局显然是高尔基继续留在苏联作无产阶级的招牌作家,遇到看不
惯的事也不再作声了。
罗曼罗兰访问苏联的时候,高尔基住在莫斯科郊外一栋巨大的别墅里头,身边的服务
人员成群。他还有一个私人秘书,实际上是契卡的特务,观察高尔基的一举一动向
avatar
k*e
3
By accident, I replied this post to Rapsody's personal mail
box. Thanks a lot to Rapsody to forward it back to me. :)
见教见教。我手边并没有莫斯科日记,还是凭大学时候
avatar
p*s
4
你倒是说一些偶们不知道的史实,
不要灌一些路人皆知的东东。

【在 r*****y 的大作中提到】
: 严秀译的莫斯科日记,写的大多是罗曼罗兰在苏联访问的见闻,夹有一些比较隐晦的
: 评论与预言。为什么作者要求五十年以后发表没有公论,但罗曼罗兰显然不愿意因为
: 这本书的出版得罪斯大林,是不是主要为了保护高尔基可能已经无从考证。
: 严秀(曾彦修,前人民日报主编)还曾经在‘随笔’杂志上写过长文介绍自己对莫斯科
: 日记的理解和看法。蓝英年好象也写过文章描写高尔基回苏联以后的生活,重点提到
: 罗曼罗兰的来访。高尔基在十月革命以后长期旅居意大利,在斯大林大量的统战攻势
: 之下回到苏联。在回归苏联生活的前期,高尔基显然不习惯红色专政的统治,看不惯
: 的东西很多,几次直接或间接地与斯大林发生冲突。斯大林是高明的政治家,没多久
: 就让高尔基认识到面前只有两条道路:要么走人继续他的海外生涯,要么留在苏联享
: 受巨大的荣誉和奢侈的物质生活,但是要听话。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不是让高尔基痛苦

avatar
r*y
5
Hehe, 一定是走在莫斯科涅瓦河大街上的路人们,个个都还记得这些高尔基的旧事。:)
有趣的事还很多,我已经记不起高尔基和卡冈诺维奇之间的著名恩怨是因为什么,也
想不起高尔基的契卡秘书在肃反以后升到了哪个重要位置。 听你的口气你一定知道
一些。 Bring it on!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倒是说一些偶们不知道的史实,
: 不要灌一些路人皆知的东东。

avatar
l*g
6
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今天看来,大概只会觉得其实挺温和的呀,毕竟红色苏维埃
是他们当时努力维护并视之人类希望之所在,虽然看到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仍是
加意回护宁可缄口不言,其用心可谓良苦.
高尔基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倒是给我的触动更大,当时的报刊上居然也敢发表那么
尖锐的文章,若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至少在写那些文章的时候,高尔基是清醒敏
锐和诚实的,而且可敬.也许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懂得防民之口,自始便牢牢掌
握住喉舌.以前对许多文人在文革中的表现很不以为然,现在想来若不是身在其中
,大概总不能完全理解其苦衷,所以完全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郭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不过看看他早年的作为,倒是觉得后来的种种也在情理之
中,人的性格总是有些不会彻底改变的地方.人若是为求自保而说些违心或自以为真
心的话,顶多是性格软弱,深责亦是徒然.

【在 k***e 的大作中提到】
: By accident, I replied this post to Rapsody's personal mail
: box. Thanks a lot to Rapsody to forward it back to me. :)
: 见教见教。我手边并没有莫斯科日记,还是凭大学时候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