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轮到北京感染者218在全国出名了
作者:脆皮先生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北京疫情,再起变化。
自4月22日到28日,短短一周时间,北京累计报告的感染者已有194例,涉及12个区。
而就在当下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这次疫情的第218号感染者突然火了。
引来了无数网友和官媒的点赞。
怎么回事呢?
时间还要先拨回4月22日下午。
感染者218,真实身份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姓张,东北人,在北京打拼已有4个年头。
22日上午,他如往常一样,和工人一起东城区客户的家中沟通装修细节。
没想到当天下午,就听到了一名工长确诊的消息。
而这名工长,之前和施工工人有过接触。
张先生立马意识到,“坏了,我可能是次密接。”
他当即决定,不能回家。
因为一旦确诊,整个小区或许都将面临封控的境地。
出于谨慎,他当晚选择先找一家酒店住下。
果然,次日,与他一起施工的工人确诊的消息传来。
两人曾在同一空间里呆过两个小时。
张先生明白,他是密接了。
他赶紧退房,并告诉酒店前台工作人员,封闭自己的房间。
不要打扫,等待疾控部门过来消杀。
23日上午10点,为了避免接触到更多人。
张先生回到了自己的车内,自我隔离。
这段时间里,他先是主动拨打12345报备了自己的涉疫信息。
并积极和昌平、朝阳、东城等多地疾控部门联系。
让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排查其行动轨迹和居住情况。
直到晚上9点,疾控部门完成信息对接后,将张先生拉走隔离。
他整整在车里,独自呆了11个小时。
期间,只点了一次外卖。
还是让外卖员放到路边,他自己去取。
而因为他的处理得当,他所住的单元楼,在全员核酸检测阴性之后,仅仅用了14个小时,就结束了临时封控,社区运行恢复正常。
凭借一人之力,将整个小区的防疫风险控制到最低。
张先生近乎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个人教科书式的防疫。
事后,有媒体采访到了他。
提到被全网夸赞,他也只是淡淡地说:
“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万一真的确诊了,也希望问题能在我这里结束,换谁都会这么做。”
但其实,一个人能做到这些绝非易事。
他不仅要有冷静的头脑、协助防疫的大局观,更重要的,还要有避免其他人感染的同理心。
他将自己关在车里的样子,或许很狼狈。
但是他的善良与风度,却让人无比敬佩。
他蜷缩在最小的空间里,却向我们展示了疫情下一个普通人最大的担当。
不是只有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如他一样善良,勇敢地站出来,做那个“孤勇者”的普通人,都值得被歌颂。
也值得被记住。
不久前,上海一个阿姨在电话亭里住了五天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这个阿姨,其实是从安徽来沪务工的住家保姆。
前段时间,她和雇主都被确诊了阳性,一起被转移到了方舱。
但很快,阿姨的核酸就转阴了。
可雇主还在隔离,她自己在上海也没有住处,一下子就无处可去了。
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阿姨只好在路边找了一个电话亭,暂时落脚。
这几天的上海,雷雨不定,虽然电话亭有东西遮掩,但还是会往里面渗水。
阿姨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走出去一步。
因为无法上厕所,她不敢多喝水,也不敢多吃饭,生生咬牙坚持了五天。
直到有部门了解到了她的情况,派人来将她接走。
出来的时候,因为长期蜷曲在这个不到两平米的地方,阿姨直立行走都很艰难了。
但她嘴里只说着:我不能给家乡添麻烦。
她并非没有任何选择,她不是不可以回自己的安徽老家。
那么多人,都想尽办法离开上海。
但她没有。
她知道,即便转阴了,对家乡的人们她也是危险的。
她不愿给任何人造成困扰,所以宁愿流浪在这个地方。
纵然渺小如尘,但她在这一刻的无私与担当,却明亮如炬。
疫情下的我们,犹能安稳地度过平常的一天。
你以为这是幸运。
其实,这是无数个如阿姨这样的普通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努力。
一样是在这个月。吉林,长春。
一个市民用一次性餐布,将自己和邻居隔离开来的新闻引发关注。
市民史先生说,自己住的地方,是一梯两户。
邻居是他的老姨家。
这两天,他一直关注着新闻。
新闻上说,这几天,是长春防疫的决战时刻。
为了彻底的做好防疫,不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
他就想出了用一次性餐布,做了一个简易隔离。
不仅保证了两家人的安全,也防止了病毒的传播。
长春,已经封控好几个月了,好不容易到了决战的时候。
史先生说: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场。
再普通的人,也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最平凡的市民,我们能做的或许很少。
无法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陷阵。
也不能每个人都像志愿者一样为大家服务。
但其实,我们能做的,也绝非不重要。
踏实地做好防护,自觉律己。
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却是我们能不能打赢这场仗的关键。
我们是凡人,但在时代的命运下,我们也都是战士。
3月26日,上海市进行了首次全员抗原自测。
市民小李,不幸感染。
对和妻儿父母住在一起的他来说,家庭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而,从他确诊,到从方舱转阴回家。
全家其他成员,无一感染。
怎么做到的?
原来,在确诊前一天,小李就出现了偶然咳嗽的症状。
他没当回事地和妻子说,喉咙不舒服,却引起了妻子小施的警觉。
她赶紧让丈夫戴上N95口罩,与家人保持距离。
宝宝还不满一岁,小施由于产后不久,还未接种疫苗。
再加上老人年事已高。
她当机立断,要以最严重的情况来对待,容不得任何侥幸。
她先是让丈夫单独住一间房。
同时让家人也全天佩戴口罩,除了吃饭和洗漱,即使是睡觉时也不摘下。
小李用完厕所,自行对卫生间进行喷洒消毒,并快速回屋。
半小时内,其他家人不能使用。
家庭内所有空间,每天都要进行消毒,并关闭了所有空气内循环设施。
为了避免家里的东西,再接触到其他人。
小施在征求了居委会的意见后,决定将生活垃圾当作医用废弃物来处理。
“我老公的生活垃圾一天一收,单独用垃圾袋装好扎紧。
随我们的垃圾袋一起放入纸箱,用封箱带封好。
确认没有缝隙后,放在门口交给志愿者回收。”
就这样,在他们的防范下,小李再没有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可以说他们全家,完全就是天花板级别的防疫。
敬畏病毒,不心存侥幸。
从而没有连累别人,乃至一栋楼。
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国家的智慧。
更考验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责任。
每一个能够敬畏这场灾难,心系他人命运的人,其实都在闪闪发光。
大疫之下,我们免不得看了太多让人沮丧愤怒的事情。
有人明知自己感染还要到处跑,坑坏一座城。
有人不把病毒当回事,肆意违反防疫规定。
还有人,无视秩序,恶意为难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者。
努力不给国家添乱,保护着每一个人。
不管是这些恶意寻事,传播病毒的人。
还是如上文的张先生、上海阿姨这样善良的普通人。
其实,都能说明一件事。
战胜疫情,靠的就是四个字:
公共精神。
什么是公共精神?
是知道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更加谨慎。
是知道只有进行自我约束,才是配合防控管理,才是对他人负责。
是意识到,这是一场全人类的灾难,我们都不是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必须要有责任意识,才能让疫情快点过去。
国家为我们做的,已经很多了。
疫苗免费打、核酸免费做、确诊免费治、物资免费送、连生活垃圾都有人给你清理。
偶尔有些不周全的地方,也可以体谅。
而我们,要做的,只有做好自我防护这一件事。
疫情三年了,我们总该看出。
我们防疫成就,都是来自于每个再渺小不过的普通人的努力。
没有这些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们,一切都不会这么快实现。
谁是中国的抗疫英雄?
是医护人员,是志愿者,是疫情下的逆行者。
但同样,也是每一个能敬畏病毒,坚守本分,令行禁止的最普通的中国人。
英雄并非高不可攀。
英雄实则无处不在。
是你,也是我。
所以,请多一点担当,也多一点信心。
给这些普通人一点掌声和聚光灯。
我们从不惧怕灾难。
我们自小学的,是精卫填海,是愚公移山。
我们只相信,纵然卑微如蝼蚁,也有螳臂当车之力。
点亮【在看】,为每一个平民英雄点赞。
就是对薇刊最好的鼓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