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小山楼蒐书记】打捞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民歌——《明清俗曲流变
avatar

【小山楼蒐书记】打捞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民歌——《明清俗曲流变

淮南小山黄
1楼
【小山楼蒐书记】打捞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民歌
——《明清俗曲流变研究》《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入手记
因为突然对《太湖船》的来历产生强烈兴趣,写了系列探究文章《江苏民歌<太湖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又在国学数典论坛上看到CSPC君的文章《中国晚清民间歌曲<王大娘>》,又连带找到了琉球国宫庭乐曲《纱窗外》,撰写了《打捞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中国古代民歌》系列文章(一、二分别为《王大娘》、《纱窗外》)。
9月20日,在天涯论坛闲闲书话看到周玉波先生《民歌札记》的系列帖子,这组帖子2019年7月16日就开始连载了,我却在一年多后才读到,感到进入了中国近现代民歌宝库。唯体量太大,一时读不完,作了标记,并在帖子后留言。周先生很快回复:“谢谢楼上朋友。间断更新吧,更多内容,请移步‘民歌工坊’公(众)号。”余关注了周先生的公众号,并向他请教自己的疑问,他也在我的帖子下留言回复。
关于我认为《太湖船》的前身有可能是《荡湖船》的观点,他的看法是:
“《荡湖船》又称《湖船》《荡河船》,是清季流行于苏南地区的昆腔俗创小戏,其中杂用《五更调》《八段景》与《山歌》等多种民歌调。其他地区也有流行的“跑旱船”,性质与此类似,也是杂用或独用民歌调,但是《荡》完整演绎一个故事,“跑旱船”则较随意。
上说《太湖船》,或是创作歌曲,非真正的苏南民歌,与《荡湖船》无甚关联。 ”
根据他帖子中提供的《荡湖船》的工尺谱,我作了简谱翻译,证明两歌不一致。但在秦腔《荡湖船》的演出视频,其旋律的确有《太湖船》旋律的影子。
在我向他询问是否对传入日本的中国的明清乐感兴趣时,他向我推荐了徐元勇教授的《明清俗曲流变研究》一书,以及他自己的两本著作。因此,我又知道了两本好书。
9月28日,在孔网的新华文轩网络书店下单购了《明清俗曲流变研究》一书。书定价28元,售价14.80元,加上5元快递费,为19.80元,合七折。书是当晚19:02:51从无锡公司发出的。9月30日下午上班,从单位丰巢取件。在国庆小长假的最后半天工作日的间隙中拆封,当晚没开电脑,开始快读此书。
9月26日夜,在京东下了一单周先生的《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书定价89元,售价44元,四九点四三折。订单显示10月1日送到,但却始终不动,直到9月30日上午才拣货出库,货是从广东佛山仓发出的。10日上午送到。
二书分别是2011年8月、2014年4月由东南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是一版一印,未标印数。
9月30日晚和10月1日,一天多未开电脑,全力通读《明清俗曲流变研究》,并检索《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在读前书时,将所有的专名划线,重点划线。于10月1日当晚读毕。
读此书的最大收获有二:一是对“明清俗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感觉到原作者对此概念虽指出其由文人、职业艺人、半职业艺人的参与,似尚没有揭示出其“在城乡文化集散地创作、演出、传播,属新兴市民文化”这一特征。并且它在现代的延续即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在旧上海风行的流行歌曲,建国后转移到港台,馀波持续到八九十年代。直至被新世纪以来受西方音乐影响、重节奏而不重旋律的流行歌曲所取代。二是彻底弄清楚了民歌《王大娘》的来历、演变过程。此歌最早见于清贮香主人辑录的《小慧集》(刊于嘉庆23年,即公元1818年)、《续小慧集》),第一首即《纱窗调》(见该书P.63,徐元勇译谱,亦即《王大娘》前身)。(清李斗撰于乾隆二十九年至六十年,即1764-1794的《扬州画舫录》卷十一也提到《王大娘》之曲名。)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提到的“明清民歌、小曲部分存目”列举的219个曲牌和(徐元勇教授统计为240个——扣除重复者应为235)也有《王大娘》》而李家瑞先生在其著《北平俗曲略》认定四川调是一首来源于四川地方的曲调(见该书P.115),四川调传到苏州,成为苏州的地方曲调《哈哈调》(即《王大娘》前身)。但其真正的源头是江南的《罗江怨》,传到四川,在填入地方语言的同时,曲调也发生了变异,成为《纱窗外》。再回传到江南地区,成为《哈哈调》。其传播路径为:
《罗江怨》——《纱窗外》——《四川调》
《纱窗外》——《哈哈调》
《四川调》还传入北方,在清“百本张”中被标为“怯调儿”,北京人称土为怯,即非北京腔。李家瑞先生在《北平俗曲略》上转录其工尺谱(见该书P.116):
五六五仩工六,工五仩五六工尺。五六五仩仩伍。工五仩伍六工尺。上尺工,六仩伍六工。上尺工尺上。四合合四。
而日人葛生龟龄《花月琴谱》(1831年,日天保2年)、镝木溪庵《清风雅谱》(1860,安政6年跋,明治14年,1878年刊刻)、平井连山、长原梅原《声光词谱•天》(1872,明治5年序)、高柳精一《洋峨乐谱•坤》(1885,明治17年)、冲野竹亭《清乐乐谱》(1894年,明治26年)等84种“清乐”乐谱中,都收录了《哈哈调》,共出现43次。本书引《花月琴谱》载有其词(首段,见本书P.175)。
《哈哈调》以其衬词“哈哈以哈以哈,又,又,哈哈”(或“哈哈咦哈咦哈哈”)而得名。我所见到的本子为“一合(咳)一合咳”。(如按赵元任先生译配谱,在实际演唱中,我以为唱“噫呵嘿哟,噫呵嘿呀”较为方便)
以我看到的歌词,版本有多种,大同小异,其名也有《纱窗外》、《王大娘》、《王大娘探病》、《二姑娘害相思》等多种。其词最为雅驯者,却并不在这些之中,而另有其本(详见另文所引)。其声演奏谱最为雅驯者,为赵元任先生译配演奏版(钢琴演奏版)。
查周玉波先生《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其第四辑《九连环小曲 新抄码头调 二本 中湘同华堂发客》(国图馆藏本)第十三首有《新刻纱窗调》,实词为“噫哈噫哈呀”。惜不全(到“成全不了呢”结束);第六辑《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第七首《四川歌》引作《纱窗尔外》),衬词作“一会儿,一会儿,嗐”。第七辑《时调小曲丛抄》(清无名氏撰,嘉庆间,1800年左右,抄本)第六首《哈哈笑调 忆王孙》,衬词作“呀哈哈,咦哈哈”。三个版本歌词大同小异。
收获之二是,以前在孔网上看到日本的《**名曲集》所引古怪的歌名,曾非常难以理解。读了徐元勇教授的《明清俗曲流变研究》第五章《明清俗曲在日本的传播与流变》之后,就理解了,通俗地说,是把中国明清俗曲加以“本土化”的结果。从歌名到演唱风格,都与中国明清俗曲有了一定的区别。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提供了中国明清俗曲传入日本时一些曲目的工尺谱,弥足珍贵,使我们能听到历史的遗音(剩下大部分都融入中国民歌,发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异)。对于我来说,熟悉的是简谱,工尺谱尚能对照翻译,了解个大概。倒是五线谱,以前也学过,不过都还给音乐老师了。还需要重新学习掌握,以便以自己的声音再现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民歌。
周玉波先生有明清两代民歌集,但部头都不小,且皆系修订本,价格不菲。两书都要近两百元。只好等做活动时再入手了。
于我而言,中国古代文学总集大家族,于诗词曲赋文之外,从今又增添了“歌”这一新的品种。
另从此书中清楚地看到,此前《**名曲集》中提到《纱窗》并非我以为的《纱窗外》(《王大娘》),而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见本书P.172,176)。
(2020、10、4)
avatar
淮南小山黄
2楼
【小山楼蒐书记】打捞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民歌
——《明清俗曲流变研究》《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入手记
因为突然对《太湖船》的来历产生强烈兴趣,写了系列探究文章《江苏民歌<太湖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又在论坛上看到CSPC君的文章《中国晚清民间歌曲<王大娘>》,又连带找到了琉球国宫庭乐曲《纱窗外》,撰写了《打捞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中国古代民歌》系列文章(一、二分别为《王大娘》、《纱窗外》)。
9月20日,在天涯论坛闲闲书话看到周玉波先生《民歌札记》的系列帖子,这组帖子2019年7月16日就开始连载了,我却在一年多后才读到,感到进入了中国近现代民歌宝库。唯体量太大,一时读不完,作了标记,并在帖子后留言。周先生很快回复:“谢谢楼上朋友。间断更新吧,更多内容,请移步‘民歌工坊’公(众)号。”余关注了周先生的公众号,并向他请教自己的疑问,他也在我的帖子下留言回复。
关于我认为《太湖船》的前身有可能是《荡湖船》的观点,他的看法是:
“《荡湖船》又称《湖船》《荡河船》,是清季流行于苏南地区的昆腔俗创小戏,其中杂用《五更调》《八段景》与《山歌》等多种民歌调。其他地区也有流行的“跑旱船”,性质与此类似,也是杂用或独用民歌调,但是《荡》完整演绎一个故事,“跑旱船”则较随意。
上说《太湖船》,或是创作歌曲,非真正的苏南民歌,与《荡湖船》无甚关联。 ”
根据他帖子中提供的《荡湖船》的工尺谱,我作了简谱翻译,证明两歌不一致。但在秦腔《荡湖船》的演出视频中,其旋律的确有《太湖船》的影子。
在我向他询问是否对传入日本的中国的明清乐感兴趣时,他向我推荐了徐元勇教授的《明清俗曲流变研究》一书,以及他自己的两本著作。因此,我又知道了两本好书。
9月28日,在孔网的新华文轩网络书店下单购了《明清俗曲流变研究》一书。书定价28元,售价14.80元,加上5元快递费,为19.80元,合七折。书是当晚19:02:51从无锡公司发出的。9月30日下午上班,从单位丰巢取件。在国庆小长假的最后半天工作日的间隙中拆封,当晚没开电脑,开始快读此书。
9月26日夜,在京东下了一单周先生的《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书定价89元,售价44元,四九点四三折。订单显示10月1日送到,但却始终不动,直到9月30日上午才拣货出库,货是从广东佛山仓发出的。10日上午送到。
二书分别是2011年8月、2014年4月由东南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是一版一印,未标印数。
9月30日晚和10月1日,一天多未开电脑,全力通读《明清俗曲流变研究》,并检索《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在读前书时,将所有的专名划线,重点划线。于10月1日当晚读毕。
读此书的最大收获有二:一是对“明清俗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感觉到原作者对此概念虽指出其由文人、职业艺人、半职业艺人的参与,似尚没有揭示出其“在城乡文化集散地创作、演出、传播,属新兴市民文化”这一特征。并且它在现代的延续即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在旧上海风行的流行歌曲,建国后转移到港台,馀波持续到八九十年代。直至被新世纪以来受西方音乐影响、重节奏而不重旋律的流行歌曲所取代。二是彻底弄清楚了民歌《王大娘》的来历、演变过程。此歌最早见于清贮香主人辑录的《小慧集》(刊于嘉庆23年,即公元1818年)、《续小慧集》),第一首即《纱窗调》(见该书P.63,徐元勇译谱,亦即《王大娘》前身)。(清李斗撰于乾隆二十九年至六十年,即1764-1794的《扬州画舫录》卷十一也提到《王大娘》之曲名。)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提到的“明清民歌、小曲部分存目”列举的219个曲牌(徐元勇教授统计为240个——扣除重复者应为235)也有《王大娘》。而李家瑞先生在其著《北平俗曲略》认定四川调是一首来源于四川地方的曲调(见该书P.115),四川调传到苏州,成为苏州的地方曲调《哈哈调》(即《王大娘》前身)。但其真正的源头是江南的《罗江怨》,传到四川,在填入地方语言的同时,曲调也发生了变异,成为《纱窗外》。再回传到江南地区,成为《哈哈调》。其传播路径为:
《罗江怨》——《纱窗外》——《四川调》
《纱窗外》——《哈哈调》
《四川调》还传入北方,在清“百本张”中被标为“怯调儿”,北京人称土为怯,即非北京腔。李家瑞先生在《北平俗曲略》上转录其工尺谱(见该书P.116):
五六五仩工六,工五仩五六工尺。五六五仩仩伍。工五仩伍六工尺。上尺工,六仩伍六工。上尺工尺上。四合合四。
而日人葛生龟龄《花月琴谱》(1831年,日天保2年)、镝木溪庵《清风雅谱》(1860,安政6年跋,明治14年,1878年刊刻)、平井连山、长原梅原《声光词谱·天》(1872,明治5年序)、高柳精一《洋峨乐谱·坤》(1885,明治17年)、冲野竹亭《清乐乐谱》(1894年,明治26年)等84种“清乐”乐谱中,都收录了《哈哈调》,共出现43次。本书引《花月琴谱》载有其词(首段,见本书P.175)。
《哈哈调》以其衬词“哈哈以哈以哈,又,又,哈哈”(或“哈哈咦哈咦哈哈”)而得名。我所见到的本子为“一合(咳)一合咳”。(如按赵元任先生译配谱,在实际演唱中,我以为唱“噫呵嘿哟,噫呵嘿呀”较为方便)
以我看到的歌词,版本有多种,大同小异,其名也有《纱窗外》、《王大娘》、《王大娘探病》、《二姑娘害相思》等多种。其词最为雅驯者,却并不在这些之中,而另有其本(详见另文所引)。其声演奏谱最为雅驯者,为赵元任先生译配演奏版(钢琴演奏版)。
查周玉波先生《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其第四辑《九连环小曲 新抄码头调 二本 中湘同华堂发客》(国图馆藏本)第十三首有《新刻纱窗调》,实词为“噫哈噫哈呀”。惜不全(到“成全不了呢”结束);第六辑《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第七首《四川歌》引作《纱窗尔外》),衬词作“一会儿,一会儿,嗐”。第七辑《时调小曲丛抄》(清无名氏撰,嘉庆间,1800年左右,抄本)第六首《哈哈笑调 忆王孙》,衬词作“呀哈哈,咦哈哈”。三个版本歌词大同小异。
收获之二是,以前在孔网上看到日本的《**名曲集》所引古怪的歌名,曾非常难以理解。读了徐元勇教授的《明清俗曲流变研究》第五章《明清俗曲在日本的传播与流变》之后,就理解了,通俗地说,是把中国明清俗曲加以“本土化”的结果。从歌名到演唱风格,都与中国明清俗曲有了一定的区别。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提供了中国明清俗曲传入日本时一些曲目的工尺谱,弥足珍贵,使我们能听到历史的遗音(剩下大部分都融入中国民歌,发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异)。对于我来说,熟悉的是简谱,工尺谱尚能对照翻译,了解个大概。倒是五线谱,以前也学过,不过都还给音乐老师了。还需要重新学习掌握,以便以自己的声音再现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民歌。
周玉波先生有明清两代民歌集,但部头都不小,且皆系修订本,价格不菲。两书都要近两百元。只好等做活动时再入手了。
于我而言,中国古代文学总集大家族,于诗词曲赋文之外,从今又增添了“歌”这一新的品种。
另从此书中清楚地看到,此前《**名曲集》中提到《纱窗》并非我以为的《纱窗外》(《王大娘》),而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见本书P.172,176)。
(2020、10、4)
avatar
淮南小山黄
3楼
查周玉波先生《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其第四辑《九连环小曲 新抄码头调 二本 中湘同华堂发客》(国图馆藏本)第十三首有《新刻纱窗调》,衬词为“噫哈噫哈呀”。惜不全(到“成全不了呢”结束);
avatar
淮南小山黄
4楼
有两处错,本想一次改完,就重发了一下,还没改尽,就摘出来改了
《王大娘》音频如下,配词(点音频下方的“详情”同时欣赏)
http://xima.tv/p5z5f81?_sonic=0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