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rester发布《中国市场DTC业务发展专题研究报告》,立足本土化DTC的三个阶段|最前线
随着社交媒体流量爆发和降本增效的命题,DTC(Direct-to-Consumer,直达消费者)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跨境电商模式。尤其在toC领域,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新兴消费品以DTC模式见长,而传统品牌也纷纷走上了DTC转型之路。
DTC模式重视直营渠道,然而,要真正实现DTC转型,最重要的是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并重新规划传统的营销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可以说,DTC公司的商业模式不仅仅通过产品,更重构了与消费者的触达渠道,最终的追求是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通过不同市场的对比,我们会发现,欧美的DTC品牌主要致力于吸引顾客在自建的渠道消费,而中国品牌的DTC转型之路则截然不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消费者对数字化的理解更加充分,善于在不同平台获取信息并购物,也对数字化渠道的购物体验有更高的要求。近日,述信科技委托咨询公司Forrester对中国的DTC业务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发布了《中国市场DTC业务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其中包括对来自快消、消费电子、汽车制造业、餐饮等行业的DTC关键决策人的访谈。报告得出了四点结论:
技术、政策、消费者、竞争四个因素正在促使各行各业的B2C品牌在中国扩大在线业务。其中,技术供应商点对点的DTC解决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大多数品牌很难将原本好的客户体验延续到线上,仍处于运营孤岛、数据孤岛中;
DTC策略在业务规划阶段会面临严重挑战,最典型的是数据整合问题;
生态伙伴对于DTC业务来说尤为重要。包括业务管理、数据安全、渠道营销等多方面的第三方生态。
除了DTC供应商的能力不断加强之外,国家政策对于个人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和监管也是推动DTC模式的有力因素。2021年,中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加强了对数据本地化和数据传输的监管,强调了对于个人数据的管理权限。在政策影响下,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DTC模式也让更多初创公司和品牌有机会入局。
《中国市场DTC业务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生态破局:第三方支持下的DTC浪潮
可根据公司架构进行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管理。当下,大多数DTC业务是以地理区域为区隔进行规划的。其他组织架构还包括直营与加盟、总部与区域/门店、集团下多品牌等。在此类结构下,品牌决策者既需要灵活授权,也需要综合管理;
稳定的数据安全与隐私。30%的受访者认为这是DTC技术供应商最重要的部分;
与第三方平台打通的能力。第三方平台让企业能触达更多的客户,但也使品牌获得的数据难以整合;
根据业务场景或渠道进行定制化运营。26%的决策者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并希望DTC合作伙伴能够提供成熟的运营工具,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多元的社交媒体进行定制化运营;
高业务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应当明确认识到DTC转型是一项长期工作,并做好每一个阶段发展的时间和资源准备;
先对自身发展阶段有明确定位,再寻找符合自身行业、业务类型与DTC阶段特点的解决方案和供应商伙伴;
根据特定市场和业务优先级定制DTC模型;
采用正确的指标衡量DTC转型成果,包括设置具体、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DTC战略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一般来说,评估的方向主要包括数据和渠道整合、流程和组织成熟度、对业务成果的直接影响等方面。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中国市场DTC业务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