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清名画鉴定:你打码打成这样,我照样认得你!
打码打成这样,你还能认出来吗?挑几个图,大家试试看吧:
果壳er普遍认为这是比较好猜的一幅⬆️
总体而言,如果熟悉原图的话还能看出来点,人像比风景容易看出来点……_(:з」∠)_
大家知道答案的话,可以在评论里写出来。看谁能第一个答对!
【一点儿也不小的Tips】如果你也严重近视,那么手机拿远、摘下眼镜,有奇效……
眼前的薄雾
有些原来就很“朦胧”的画,与画家的眼疾有关。1922年,82岁的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我日渐恶化的视力让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像蒙了一层雾似的。我此刻看到的世界非常美,这正是我想要在画中表达的。现在的我非常快乐。”
这一年莫奈完成了一副他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日本桥及睡莲池》。这幅画以深黄和暗红为主,线条模糊,几乎看不出来事物的轮廓。
而在1899年莫奈还没有患上眼疾的时候,他曾以同样的背景画过另一幅画。这一幅与他晚期的那一幅差距甚远:这一幅画的细节更加清晰,颜色的运用也更加细腻。
这层蒙住了莫奈世界的雾,就是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的白内障,一种现在只需通过移植人工晶体就能改善视力的眼部疾病。然而在莫奈那个年代,白内障手术还没有这么先进。一开始,莫奈担心手术的风险,但最终还是在1923年移除了晶状体。据称,手术后他能看到紫外光,因此他重画的睡莲比之前有着更多的蓝色。不过,这一说法也遭到质疑,因为他此前就画过蓝色的睡莲。
莫奈在不同时期(白内障手术前后)画的睡莲 | Skeptical Artist
白内障手术要移除晶状体,是因为晶状体混浊会导致视力缺损。晶状体对我们的眼睛来说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在正常健康的情况下是干净清晰的,能够将光线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内含有水分和晶状体蛋白来维持其正常功能。而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就像我们身体中其他的蛋白一样,会因为氧化、紫外线辐射等外界因素受损。
白内障的成因
人一生中长年累月的磨损导致这些蛋白结构异化,累积在晶状体中,最后就像囤积已久的灰尘形成一层薄膜,导致视线模糊。晶状体蛋白的累积还会让人视线黄化,就像在眼睛前蒙上了一层黄纱布,导致颜色认知错觉。
画风受白内障影响的画家不止莫奈一个。美国女画家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是与莫奈和德加等印象派大师齐名的画家。但是相比莫奈,她的画风更着重于线条、轮廓和细节的描绘。卡萨特在68岁时被诊断出白内障。不幸的是,因为一战期间医疗人员短缺,她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在71岁时被迫放弃作画。
卡萨特36岁时的画作。可以从帽子和裙子的皱褶看出卡萨特对细节描绘的精准。
卡萨特患白内障以后的画作。比起她早期的作品,这幅作品的颜色和细节都相对有限
作者:窗敲雨、Rebecca
一个AI
蒙德里安笑而不语……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