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IP获百万粉丝后,李未可做出了一款户外AR眼镜
“你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吗?”今年4月,数字人IP“李未可”的抖音账号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而在10月17日的“Hi!李未可”AR眼镜产品Meta Lens的发布会上,李未可的创始人茹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发布会上的先导影片中,数字人李未可从未来世界穿越而来,找到茹忆,共同创造了“李未可AR眼镜”。“不是我创造了‘李未可’,而是‘李未可’找到了我。”茹忆说。
2021年6月,李未可抖音账号上线。在不到1年半的时间里,仅在抖音平台,数字人“李未可”拥有125万粉丝,其作品以科幻风格的3D CG为主,已产出多个点赞量超10万的爆款视频。
在外界看来,创造了数字人李未可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虚拟偶像IP孵化公司。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接受36氪采访时,李未可创始人茹忆表示,AR眼镜是李未可公司自创业之初就选中的赛道。而李未可数字人家族则将兼具“品牌数字代言人”与“AR世界领航员”的身份。
与市面上常见的AR眼镜不同,李未可主打户外运动场景。从数字人到AR眼镜,李未可在时下火爆的AR赛道中,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李未可 Meta Lens
从数字人到AR眼镜,李未可是如何做到的?
许多第一次看到李未可Meta Lens的用户,都会对这款产品的设计感到好奇。与市面上的主流AR眼镜不同,李未可Meta Lens更加轻薄,也更像传统的户外墨镜。
据茹忆透露,在设计Meta Lens时,李未可团队更希望将其打造为一款“智能墨镜”,而非冷冰冰的数码产品。而数字人李未可则是开启这款眼镜的核心。
与传统的PC、智能手机不同,XR设备带来了一套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许多初次上手XR设备的用户,都会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交互形式产生茫然感。而数字人则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引导用户主动与设备进行交互,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教用户上手XR设备。
李未可数字人家族成员零下、小柯在AR眼镜中扮演“领航员”的角色。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唤醒数字人,进行各种互动,从而解放双手。与此同时,数字领航员还会不断丰富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图谱,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茹忆希望让李未可及李未可家族IP成为“XR时代的Siri”。2011年,Siri在iPhone 4s上首发,如今已成为智能手机时代个人语音助手的代名词。如今,Siri不仅仅能够提供语音对话服务,还可以根据AI技术学习用户需求,进行应用推荐。
与李未可不同的是,Siri没有自己形象。在人机交互领域,使用真人形象的数字人作为交互引导的设计并不多见。但如果将数字人放宽到卡通形象,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可以对标的案例。微软早期版本Office软件中内置的Office小助手Clippy,即网友口中的“Office曲别针”,就是其中之一。
1997年,Clippy首次亮相。在那个PC刚刚开始普及的时代,Clippy会提示用户Office的使用技巧,并成为了许多人上手Office的“老师”。在2007版Office中,Clippy下线,但一些人依旧怀念这一形象。2021年,微软官方账号发起了“集赞复活Clippy”的活动,仅1小时就达成目标。
对于许多怀念Clippy的网民而言,Clippy已经不仅仅是Office小助手,而是作为一个鲜明的时代符号,成为了Y2K(千禧年)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虚拟形象在科技产品中的意义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而言,李未可IP更像是Clippy在AI时代的一次“文艺复兴”。李未可官方将这一系列IP定义为“领航员”,而非“小助手”,也可能出于这一原因,数字人IP在XR时代能做的,显然不止于小助手,而更接近于一种新的文化符号。
为此,李未可打造了一个家族化的数字人IP矩阵。与品牌同名的李未可数字人,人设是整个李未可XR世界的“缔造者”。而在品牌营销层面,李未可IP事实上扮演了品牌代言人的角色,承担了公众沟通的职责。
零下和小柯这两个李未可家族IP成员则在AR眼镜的实际体验中,化身为陪伴用户的“领航员”,为用户提供指引。
在李未可数字人的世界中,赛博朋克造型的李未可,常常会在科幻风格的未来城市中穿梭。这与李未可AR眼镜户外的定位息息相关。
事实上,早在成立之初,李未可就确定了户外这一产品定位。因此,Meta Lens采用了一体机设计,具备独立的运算、供电与联网能力。
Meta Lens内置了骁龙4100可穿戴设备平台,具备独立运算能力;eSIM卡带来的独立通信能力,可以让Meta Lens在脱离手机的情况下连接网络,利用云端算力提供语音互动等功能。
在可独立使用的基础上,Meta Lens也为户外场景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其核心思路主要有两点——首先,产品本身要足够轻薄,佩戴舒适,且不会因运动掉落;其次,显示模组在亮度等指标上满足户外强光下的使用需求。
在佩戴感上,李未可在整体配重上进行了反复优化,将重心向镜腿转移,并采用“0感鼻托”,减少鼻梁承重。此外,李未可根据国人头围尺寸数据调节了产品尺寸,使用镜腿夹力分担重量,最终实现了舒适、稳定的佩戴体验。用茹忆的话说,这是AR眼镜从“可携带”到“可穿戴”的一次突破。
与此同时,AR眼镜在近眼显示模组方案上的选择,也会同时影响到产品重量及强光下的使用体验。目前,AR眼镜的近眼显示模组一般由“显示屏+光学方案”组成。李未可也权衡了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技术路线。
首先是光学方案,AR眼镜行业的先驱Google Glass采用了棱镜方案。该方案技术成熟,产品轻薄,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AR眼镜产品,但其FOV(视场角)较小,能够呈现的画面空间有限。此外,突出的棱镜会让AR眼镜的外观更加张扬,可能引发一部分用户的顾虑。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birdbath方案,其FOV大、画质清晰,产品形态更接近传统眼镜,是当下主打影音体验AR眼镜的首选方案。但birdbath方案仍然难以做到极致的轻薄,很难应用于户外、运动场景。
而李未可Meta Lens选择了第三种解决方案——光波导技术。这一技术将显示屏发出的光线在镜片内部传导,从而让用户形成画面直接出现在镜片的错觉。与传统方案相比,光波导技术相对复杂,但产品形态轻薄,可以实现接近传统眼镜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户外体验,李未可看中了轻薄性更佳的光波导方案。而在显示屏方面,为了应对户外强光干扰,李未可选择了Micro LED方案,而非更常见的Micro OLED。
与Micro OLED不同,Micro LED的每一个发光点,都是独立的LED。因此,其可以实现更高的亮度,即使在户外强光下,也能正常显示画面。此外,Micro LED的对比度、功耗指标也更加出色。
据悉,而Meta Lens则搭载了JBD 0.13英寸Micro LED微显示屏,整体光机体积仅0.5CC,重量仅0.6g,最高亮度可达300万nit。与此同时,李未可优化了产品的多台阶光栅布局,在经过光栅衍射后,其平均入眼亮度仍然可以最高达到1150nit,从而保障户外强光下的使用体验。
在光学设计上,李未可Meta Lens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单机双目”的光学解决方案,可以同时在双眼成像,满足各类用户的使用需求。
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AR眼镜产品,都采用了“单机单目”的解决方案,只在单侧(一般为右侧)成像。然而,这一方案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就像左利手(左撇子)、右利手(右撇子)一样,人眼也存在着“主视眼”,AR眼镜的光机位置处于主视眼时,用户才能获得最佳体验,否则就会出现视物模糊等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人的主视眼为右眼,但左眼主视眼的群体占比高达30%,比例远高于左利手人群。如果不考虑左眼主视眼用户的使用体验,AR产品就会丢失大量潜在用户。
目前,AR行业针对左眼主视眼群体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其一,是采用“双机双目”方案,同时在双眼成像,这一方案体验较好,但成本较高、重量重,佩戴舒适性差。其二,是采用分体式光机设计,用户可自由选择将光机安装在左侧或右侧,但这种设计牺牲了产品的一体性与轻薄性,往往只适用于工业级产品。
而李未可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一个分光棱镜,将单光束分离成双光束,分别呈现在左右两侧,实现了显示效果与体积、重量、成本的平衡。
在“Micro LED+双目衍射光波导”方案下,李未可Meta Lens保证了产品的基础显示体验。在此之上,Meta Lens也围绕运动场景需求,开发了其他功能。
例如,Meta Lens可以独立播放音乐,并具备照相、录像功能,可以随时记录运动瞬间。此外,Pro版本的Meta Lens还支持心率检测功能。
Meta Lens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替代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甚至在一定场合下替代手机,让运动人士可以轻装上阵,以更便捷的方式享受运动。
而AR眼镜的最大优势即在于此。以运动类AR眼镜主打的骑行场景为例,无论是手机、码表还是运动手表,骑行者都需要分神查看数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AR眼镜可以提供类似于汽车HUD(抬头显示)的显示画面,让骑行者在保持注意力的同时,获得自己的配速、位置、导航、心率等信息,更专注于运动之中。
户外、运动场景正在成为新一代AR眼镜竞争的新赛道。
在XR行业,VR产品大多以极度沉浸的游戏、影音体验作为核心卖点。而在AR行业,产品形态则更加多样。目前,大部分消费级AR产品依然聚焦在影音体验方面,定位户外、运动的AR赛道有望成为新的蓝海。
茹忆对36氪表示,李未可未来仍将继续专注于户外赛道,并同时对其他AR赛道保持关注。目前,彩色Micro LED技术尚未成熟,而彩色MicroOLED方案体积较大,因此,李未可Meta Lens采用了单色屏幕。与侧重影音体验的AR眼镜不同,户外AR眼镜更注重运动数据等信息的呈现,单色屏幕的信息承载量也足以满足户外需求。
与此同时,茹忆表示,李未可团队也在探索更轻薄的彩色AR解决方案。在产业链成熟的情况下,李未可计划于2023年推出基于全彩方案的新产品,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软件及数字人IP方面,李未可也将持续发力。李未可家族已经成功打造了李未可、零下、小柯三个不同性格和人设的数字人IP,茹忆透露,未来数字人会与户外潮流生活方式更紧密地结合,打通更多户外圈层。
与此同时,李未可数字人IP也在进行更多的出圈尝试。今年7月,云南大理州政府联合李未可、伊拾七、PCYY等虚拟达人,共同打造了话题#大理元宇宙版城市大片#,登上了抖音同城话题榜榜首,获得了44.5亿的播放量。这个十一,李未可数字人家族加盟巨量引擎发起的“云游中国乐享假日”活动,化身“云游中国”的十一出行领航员,种草各大旅游景点。李未可IP也将在未来给李未可AR产品带来更多的玩法和想象空间。
事实上,在运动、户外等领域,数字人、虚拟偶像IP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从业者的重视。与游戏等娱乐应用不同,运动带来的成就反馈链条更长,数字人为真人用户带来的鼓励可以成为更好的反馈形式,并激励真人用户坚持运动,提升运动效果。
例如,在今年2月,运动健身品牌Keep就宣布与虚拟偶像团体A-SOUL合作,邀请后者成为“Keep会员活力星推官”,并推出了12节专属定制燃脂训练课程及专属跑步系统语音等IP产品,让虚拟偶像参与到用户的健身运动之中,激励用户完成运动目标。
在Keep之外,时下火热的健身镜产品,以及任天堂等主机游戏平台上的健身游戏,也大多加入了“数字人教练”元素。相比之下,AR眼镜呈现出的数字人形象,可以较同类产品更加沉浸,并在未来带来超越前者的运动体验。
评论人士常常将VR与AR行业都纳入到元宇宙范畴。但事实上,与完全沉浸式的VR产品相比,AR设备更像是建立了元宇宙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让人们可以通过AR这样的科技手段,提升现实世界的工作、学习、生活与运动体验。
毕竟,在人类彻底抛弃身体,进入机械飞升的遥远科幻世界之前,我们还是要保持一身好体魄,对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