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OK去上兴趣班,他死活拽着要我送他。原本这事是分配给OK爸的,但看OK那么坚持,我就顺了他。路上OK主动和我聊了为什么非要我送的原因:“爸爸和我在一起,不怎么聊天,他还总是很强迫人,什么事都要听他的,我觉得很累。”我一时无言以对,不知道该帮谁说话。继续聊着,我发现OK说的“什么都要听他的”都只是一些很小的小事,大体是OK爸本身做事非常细致,很多安排不喜欢变动,投射到孩子身上就成了“不好商量,非常控制,给人压迫感。”我自己一直是在我妈强烈的控制欲下长大的,OK爸从小是完全被爸妈放任自主的,但是在和我们的孩子相处时,给孩子的感受刚好相反,所以咱们做了爸妈后自己的教养方式也并非都是受上一代影响,更多的是需要依靠我们不断地自省。
很多爸妈都觉得自己很开明的,但可能我们并不太清楚孩子感受包容和控制的边界在哪。教育学者李崇建老师在演讲中曾分享的一组母女的对话。-妈妈:不要不知道哦,你说了妈妈就带你吃,什么都可以。-女儿听到了非常开心,还和妈妈核对:真的什么都可以吗?-妈妈听了眉头皱起来,对女儿说:女儿啊,妈妈和你说很多次了,盐酥鸡很油,不健康,换一个别的啦。-女儿也乖乖地答应了,又想了半天,结果又想到说:那我要吃布丁。-妈妈听了,火都来了:中午吃布丁?我不是和你说了中午要吃正餐吗?我们心里确实想着要给孩子自主,所以会先给出一个选择,但其实心里早就想好了答案,就一心希望他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去选择。和这个类似的,如果仔细留心和孩子之间日常的对话,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时候自己看似循循善诱,但是说了半天,都是为了拒绝孩子的要求,让他支持我们的决定,并且不要用哭来抗议。其实呀,我们在表现出“民主”的背后,依然立着自己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被允许说出自己的真正选择,不被允许做自己,他就逐渐会变成对自己不了解的人。 如果不让孩子真正地表达自我
他没法了解自己!
李崇建老师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他经常看到孩子面临抉择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是“我不知道要选择什么”。孩子在谈自己的时候,好像在谈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想来是可怕而悲哀的!
孩子很多时候又不知道对错,难道要无设下限同意吗?有妈妈也会有疑问。
当然不是!就拿前面吃盐酥鸡的例子来说,中午吃盐酥鸡和布丁确实不是很好啦,但是当孩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思维里经常第一个冲出的就是“大中午怎么可以吃这种东西呢?不可以的”。
我们的二元思维会让我们直接反应出“不可以”的决定,但它会直接阻断了很多讨论和沟通的可能。
其实,除了直接否定,我们是可以把问题抛回给孩子的,比如“为什么想吃盐酥鸡呢?”“只吃这个会不会吃不饱?”“那我们要不要搭配其他主食一起吃?”……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和孩子多沟通,而不是直接把孩子限定在我们的规则中,我们和孩子一定能走得更近,他也才能知道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捡到一个石头给你看,你会怎么做?你和他的对话会有超过5句吗?你的本能反应是不是“哇!好棒喔!”、“好漂亮喔!”、“你好厉害!”但是这些对话是没有质量的,这样和孩子说是没有真正连接的。他先拿着石头观察二十秒,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现自己在端详石头的时候,孩子神情太开心了,因为他知道大人是认真的重视的而不是敷衍的。接着他们发生了以下对话(大家一定要看):
“这颗石头你在哪儿捡的呀?”
“我在门口捡到的……”
“你怎么会看见这颗石头呢?”
“因为,刚好有一只蜥蜴跑过去。”
“你不怕蜥蜴呀?”
“怕呀!”
“那你怎么敢捡呀?”
“因为蜥蜴跑走了。”
“喔!因为蜥蜴跑过去,你才看见这颗石头吗?”
“嗯~”
“你怎么会想捡这颗石头呀?”
“因为,石头很漂亮呀!”
“你觉得哪里漂亮呢?”
“因为上面红红的,很漂亮呀!”
“我看见石头上红红的了。”我看一下石头上的红斑,又问:“你以前捡过石头吗?”
“嗯”
“那你要把这颗石头放在哪里啊”
“我要放在桌上”
我说“你怎么不是放在架子上、抽屉里,而是放在桌上呢?”
他说“因为爸爸有颗石头放在桌上”
这样一来一回就十句对话啦,孩子算是真正分享了捡这个石头的前因后果,他的内心才会充盈而幸福。李崇建老师说:不敷衍的对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高质量的对话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联结和足够好的亲子关系!顺着刚才小石头的例子继续说,如果只是惯性的夸奖“哇,好看”,孩子会觉得没劲,因为这是我们“不经大脑”的反馈,没有诚意!而有时就算是真心的夸奖,也不如看到他们的情绪来得更有连接感。比如说很多孩子怕生,不喜欢和人打招呼,我们每次都让孩子打招呼,都支支吾吾半天。有一天孩子真的尝试主动打招呼了,这个时候我们肯定会很开心,觉得孩子终于开窍了,于是夸奖他:“这样才对嘛!刚才很棒哦,很有礼貌!”但其实孩子这个时候更希望听到的是:“你刚刚是不是鼓起勇气才打招呼的?你看对方很开心地回应哦,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鼓起了勇气,你做到了,真好,其实主动打招呼也没有那么难对不对?”这个时候,孩子会备受鼓励。因为他感受到了被尊重,妈妈理解我,她知道我花了好大的勇气才做到的。下次或许我可以再试试。(这个例子我们在游戏力的课程里也提到过!)我从小听到我妈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要那么生气,你再生气,妈妈就要生气咯。”到了现在,我妈会和我儿子说,你不要再哭,你再哭,外婆就生气了。你瞧,同样都是表达情绪,小孩子不可以生气、不可以哭,大人却都可以……
这是因为大人在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时,第一反应就是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希望孩子能马上停下来,却没有真正尊重到他们的情绪。这里和大家分享让孩子表达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我们要帮娃把刚刚经历过的(不开心、不高兴、难过……)的事情复述一遍。“妈妈知道你很难受,要是(孩子的愿望)……就好了。”
请记住,一定要让孩子的情绪自由地来、自由地走,而不是把它堵回去,这一定会是让孩子最舒服的状态。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做对了前半步,却并未习得有关“尊重”的真正精髓。不过也没关系,育儿的过程想本身就是不断自省和学习。文中说到的这个视频我也放出来哦,感兴趣的爸妈可以看看:💗 喜欢今天的文章或者觉得有用,可以在右下角“点赞”和“在看”双连击哦~💗 暇步士儿童冬装,2折起,比双11低的价格,旗舰店上千的两穿羽绒服咱们开团只要300多,抢到就赚到。品牌怕投诉,所以只给了我们4天的时间,还剩2天,要赶紧了。冬款的性价比都非常高,保暖又洋气,几十块钱能买到一体绒的运动裤,一百多就能买到连帽羽绒服!这可是暇步士这样的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