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谈某本书的隐喻和线索是什么,某部电影的用意和手法是什么,就会有人反问:你想那么多不累么?这不耽误欣赏作品么?
我想了一下,好像并不累,也并没有耽误什么,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古怪吧。就像当我看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或者看电视连续剧《风骚律师》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即开始分析题意,列举已知条件,准备解题。我同样也顺着作者的笔触,剧集的情节,一路那么走下去。无非是在途中我会不断打点做记号:哦,这里好像用到了那个什么,在谁谁那里见过类似的方法;啊,这里处理得很巧妙,估计有后手,且等一会看怎么处理。完全抹掉这些画外音也没有问题,但其实人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不能做到全程都在感受,都沉浸其中。哪怕是伟大的经典,中间一定也有些段落会让人想要跳过,一定也有些场景让人想去抽空上个厕所。所以,不存在什么原汁原味全无渗漏的感受,我们总是要走神的。所谓的完整感受,沉浸式欣赏没那么重要。在我年轻的时候,每次推荐片子给朋友看,自己就像是一头鹰一样蹲在沙发一角,目光炯炯地盯着朋友。如果在那些我认为非常精彩的段落上,朋友竟然敢喝水聊天走神,我就会非常气恼,甚至要出言呵斥,认为对方怎么敢如此轻慢地错过?如今回想起来,这就是一种个人专断,而且心理状态不大稳定,已经接近强饲。感受是很难做数的,因为感受也有不同的层次。雨果写过一本《悲惨世界》,里面有个人物叫沙威,身份是警探。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追索主人公冉阿让,想尽办法要把对方送进监狱服苦役。如果以纯感受而论,那么沙威就是个坏人,雨果水平不行,写了那么多章沙威都依然在“虐主”,冉阿让就是不能立即反杀,这种书有什么好看的?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这就是浅表、粗糙的感受所带来的结果,能看得下去的只有所谓“爽文”。不用思量角色的处境,不用考虑角色的命运,只需要角色帮助自己释放情感就足够了。
但如果感受深沉一些,细腻一些,同时思虑也更多一些,那么会很欣赏沙威这个角色,因为他够鲜明,够独特。他的结局更是神来之笔,一下子让这个角色的生命有了光泽和重量。因为在那么一瞬间,他身上突然绽放出了自我觉醒的光芒。于是,这时候会理解了雨果的用意:冉阿让在逃亡中得到了神父卞福妆的精神救赎,从此获得新生;沙威在追逃中得到了冉阿让的精神救赎,却因此走向了毁灭。但又以这种极端方式的自我否定,再次肯定了冉阿让。因此,我们不得不感慨雨果在结构和技巧上的精妙。想那么多不累么?不想的话,沙威就是个大恶人,雨果就是个烂作家,故事主线就是虐主,90%的内容都是浪费,一点都不爽气。但如果愿意多想一点,那么同一本书里能看出好些不同的滋味,还能窥见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个人想法。而对于同样的一个角色,个人理解也可能更加深入和更加立体。“坏人都该死才对”,这是幼童才应该有的感受。“坏人都应该被踩脸而死才爽”,这是幼童长成为巨婴后才会产生的感受。因为感受粗糙简单浅表,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欣赏。
想,当然很重要。夏夜站在野地里仰头看漫天星光,想到那些清冷的星光抵达自己眼底时,不知道它们在那极遥远处已经湮灭了不知道多久,那么自然会觉察到草木如同波浪一样在身边生灭,虫鸣声中因为生命短促而听起来别有一种生机,然后自己生命的所有人和事物在这一刻会重新排序。这一点都不累,反倒是有意义从虚无中生发出来,让人知道去珍惜。星光落在睫毛上,满心都是温暖的充盈。
标题:《海上有个球》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所有图片AI算法提供:Stable Diffusion
关于Stable Diffuion的详情,请参考文章《介绍一下Stable Diffusion》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话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这是Google团队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合作项目:向AI输入一张图片,然后用文字告诉AI修改其中的内容。于是,一篮子苹果可以立即变成一篮子饼干,停在花上的蝴蝶可以立即停在面包片上。而且,保持了原图的结构,形状,构图,颜色。甲方对着麦克风喊话:这个加朵花,那里放大一点。然后AI就自动修改,饶过乙方美术设计师一条命的时代即将到来。
南派三叔专区
《海上有个金属球》
和菜头的小肉手
Stable Diff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