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啥生活已经好了这么多,太多人依旧没那么幸福

为啥生活已经好了这么多,太多人依旧没那么幸福

财经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


这个问题已经想了太久,倒也不是思考“这个社会怎么了”,而是在思考我自己,毕竟作为一个资深小镇做题家,从一个小地方通过高考走到现在,已经严重超预期,看看我周围的人,也都差不多,如果没有高考,按理说都该去工地的,如今却能在帝都定居,也是匪夷所思。那大家因此而感觉轻松,并且压力很低吗?


并没有。


现在想想,根源主要还是在小时候就种下了,那时候条件太差,当然了,不是我家差,是整个社会都不咋的,我们那代人从小就被教育“不好好学习就得去放羊”,从那时候起,就在“思想底层固件”上打了“放羊烙印”,主动牺牲了当前所有的生活质量,似乎就活着就是为了将来。


这种心态可能长期看来是一种“奋斗”心态,对个人发展相对有利,但是必然会牺牲当下的幸福感,等到有一天一回头,惊讶地发现自己当初想干的都没干,如今终于有条件干了,却已经不年轻了,也不想去做了。而且到现在也没啥真正健康的爱好。


而且我发现这种心态并不是咱们独有,但凡穷过,基本都有这种情况。


前些年还没限制出国的时候,我经常到处跑,工作原因必须要跟老外打交道,我也发现一个问题,欧洲老外当中,跟我年龄差不多的普遍比较随遇而安,因为那个时候欧洲已经很发达了,他们从小衣食无忧。


但是年龄大的,比如七十来岁的,也就是出身于上世纪50年代那批人,不管是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他们跟欧洲八十年代出身的人观念也不一样,反倒是跟我的观念有点像。


因为50年代欧洲并不是现在那样,当时他们也不咋富裕,战争把国家打烂了,一直到六七十年代才恢复,所以5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也不富裕,导致后来也不是太有安全感。这些老人们比年轻一些的精打细算得多,而且娱乐活动也少得多,并不是老了不愿意出去,而是他们年轻时候也觉得要好好攒钱,攒够了将来就不用过小时候的生活了。


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的烙印真的是伴随一生。


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聊,大家理智上觉得应该不会回到以前那种一穷二白的状态了,但是心里那种由衷的恐惧,几乎没法克服,总想存钱,有了存款才有安全感。而且习惯性推迟享受,甚至有不少人觉得享受生活有种负罪感。


当然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成年人的痛苦,大部分是比较出来的。


我以前讲过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当初我毕业刚加入公司,没几个月就赶上公司发奖金,给我发了7K,当时我高兴极了,觉得简直是白给,毕竟培训还没结束就给钱,真特么过瘾。


然后跟我关系最好的一个哥们伸出三根手指,我还以为是3K,没想到是30K,当时的那种痛苦到现在也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如今我已经爬到当初我的那个领导上边去了,每次看到他,依旧会想起来当初的不爽,经常想问问他是不是有病那样安排。


不过后来我的那个小伙伴还是离职了,因为有一年公司给了我一大笔股票期权,跟我相比,他的就没法看了。他跟我说,谁比他多赚这么多都能理解并接受,唯独接受不了我,谁要我是他哥们,我就是他的“锚点”,如果偏移得太厉害就崩溃了,然后就离职了。


如果你是个喜欢比较的人,以现在社会的透明程度,生活中这种持续的压力基本不间断,因为你不管多牛逼,你在你的交际圈里都处于中间态,你坚持这也比,那也比,那你会发现生活中真没多少欢乐可言。你赚得再多,跟身边那些高位的人比起来啥都不是,而且还有不少人自带起跑线,生下来就比绝大部分人的终点线都靠前。


这一点上,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向老北京学习,北京人是见过世面的老百姓,朱家皇帝自杀了,来了李自成,没几天听说李自成也跑了,又来了八旗的王爷们,屠尽了满城天潢贵胄的朱家子孙,再后来八旗王爷也跟狗一样改姓夹着尾巴做人,所以北京老百姓心态就很好,怎么说来着,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菜市口。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所以老北京人哪怕一个月三四千,照样日常乐呵,不是现在乐呵,而是啥时候都那德行。


当然了,更关键的是安全感,对于未来啥样,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却对现代生活并没有太多经验。


因为我们现在的这种生活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满打满算也就20年,如果把加入世贸作为中国的转折点,到现在也就21年,问题是这21年里,并不是一加入,我们的日子立刻就好过了,可能要到2007年左右。


这个过程中,又经历了持续的货币贬值,如果十几年前的有钱人没有果断买房,很可能被通胀洗得差不多了。等大家都意识到房子最保值的时候,房地产眼瞅也要到头了,接下来通胀会不会继续,什么东西最保值,谁都说不上来,大家心里都有点懵逼。一线的房子可能保值,但是门槛高到能当鬼故事讲,不出意外,在接下来很多年里,80%的人的房子没啥前景可言。


比较可怕的一点是,可能父辈们的生活质量太低,又对新生代产生了相反的影响,如今的生育困局,多多少少跟上一代的那种低质量生活有关。


我之前在知乎看过一篇万赞文章,后来没了,不过那篇文章里的思想如今却活跃于几乎所有的社交平台。那是一个关于大学生的反思,他反思了父母的大半辈子,他们没有高学历,也没什么突出的能力,没享过福,也没有啥高深的思想和经验,努力奋斗想给孩子好的生活,可是做得并不好,给不了孩子任何有用的建议,尽力了,却没啥用。而且平时积累了太多的负能量,在外边不敢跟人表现,回家之后都留给了家人。


作者觉得父母太不容易,但是也表示并不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让孩子过上好一些的生活,却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他感激不起来,觉得自己一辈子也没啥优势,既不聪明也没有激情,更关键的是自己也没啥动机去练那些新的技能点,内心太脆弱,承受不了失败,害怕失望,目测没什么大出息,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再受一茬罪,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生孩子。


文末有句话,说得很扎心,他说谢谢父母那么多年含辛茹苦,只是下辈子别生了。


看到这个,好为人师的我本来想开导他几句,后来发现也说不出来啥,这些年接触了不少日韩年轻人,发现他们的思维也基本上是这样,知道自己不聪明也没有内在驱动力,试过了,发现确实不行,于是准备主动节育。我不知道国内的这种思维是从日韩进口的,还是国内一些人自己悟到了,反正在东亚,慢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这种想法,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叫“接纳自己是一个废物的现实后,顿时天地宽”。


我发现他说的那些事,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东亚就这样,人多资源少,互相往死里卷,卷到最后,除了少量卷王胜出,大部分人过得也就那样,到如今发展出了相同的问题,也就是大家都不生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以为我有啥办法能解决,讲真,并没有,不止我没有,我看了下这段时间以来其他人的那些文章,如何防止年轻人卷,如何防止年轻人不生孩子,说实话,我觉得他们都不一定能说服自己。


不过放弃了找解决方案之后,反倒发现很多事有改进办法,就好像你没法改变你的样貌,你却可以稍微瘦一些,稍微干净一些,看起来不那么衰。


比如为啥有些人非常脆弱,已经脆弱到啥都不敢去尝试。我观察了下,很多很多人有个误区,总觉得目标定高一些,最后也能实现一个二等结果,目标太低就算实现了也没啥。


可心理学研究显示,“目标”这种事不要随便定,如果长期处在目标总也没法完成的状态,慢慢精神上会越来越缺乏动机和内驱力,心灵就跟一个备受打击的孩子一样脆弱,碰上事首先想的就是退却和失败。


甚至不敢使全力,因为使用了全力最后失败了,那就得承认自己是个傻逼,这对每个人都很难。有点类似“习惯性流产”,定的目标经常达不成,慢慢地潜意识里也陷入了一种“习惯性放弃”,别说大目标了,连小目标都搞不定。


同样的道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那种“打击式教育”,觉得高标准才能高水平,想得到挺美,不过成功率跟在大A股赚钱的概率差不多。


几年前看过一个顶级教练的访谈,他说他的工作有两点,给运动员拆分目标,把难度超大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稍微有一点点难度的小目标,然后训练过程不断纠正运动员的小问题。人的信心和意志都是训练的结果,需要不断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来“喂养”。有些人总是失败主义情绪严重,可能是天生的,不过大概率是后天设置目标太高,一个都完不成,把自己的情绪搞崩了。


至于有些人希望通过不断的购物来让自己得到欢乐,那更行不通,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专注点幻觉”,也就是说,你下单买什么东西的时候,往往无限高估那玩意对你生活的影响,以为买来后生活会有大不同,等到货了,用几天,慢慢就忘了自己还买过这么个东西。也就是说,消费能带来短时间的期待和快乐,长期效果却很差。有句话说,游艇主人的快乐只有两天,买下的那天和卖掉的那天。


但是类似读书、散步,旅行,这些事,短期快乐值很低,但是就跟“涓流”一样,慢慢地也会积累成一个巨大的底座,经历才是真正的快乐之源,而不是商品。所以去溜达,去交朋友,去做点之前没做的事,保证你有收获。


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不是金子就是垃圾,没有其他状态。如果你坚持这样想,可能会出人头地,但是你不会多快乐,更大的可能性是自己把自己扫入了垃圾堆自暴自弃。


所以我想说的是,人要学会接纳,接纳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接纳自己是普通人,能不去比较就不要去比,你只对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蛋糕能让你快乐,就吃蛋糕,电影能让你快乐就看电影,不过控制好节奏,毕竟太过频繁可能这点仅剩的快乐也没了。


而且对于奋斗这事,也不要使全力,最好是八分力,剩下两分去追求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毕竟这才是生活的目的本身。我的经验是,只有这样做,才能跑得久也能跑得远,如果准备以牺牲全部生活为代价去追求某个目标,大概率最后这两样都得不到。


人在做计划的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会是“二八定律”里的那个“二”,但是经常结果是“八”。倒也不是让大家保持悲观,而是说想清楚如果最后结果是那个“八”的话,能不能接受。我也是想明白了这事之后,心态有了巨大的改观。


所以说,如果很牛逼成了卷王,那恭喜你。如果卷不动,也不要太苛责,毕竟这是绝大部分人的结局,好在过好这一生可能不需要当卷王。对自己不要太苛求,慢慢来,降低预期,降低目标。比如学些什么新技能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一个普通人应该用多久,慢慢来说不定能搞定,我就是这样学会了不少新技能。


至于经济面,也不用太担心,担心也没啥用,从文明史角度来讲,经济在99%的时候是停滞的,只有最近这百八十年发展迅速。换个说法,经济停滞的时候就不过日子了?照样过。


当然了,停滞是底线,现在情况也没那么糟,兰小欢有句话,他说经济是向前的,而且中国再也没法走向封闭了,只要一直向前和开放就没啥事,疫情会结束,信心会回来,你一旦接受了“一边走一边看”这个设定,你的人生也就没啥可纠结的了。


而且也不应该把“资产升值”当做一种理所当然,甚至不应该天天想着怎么让资产跑赢通胀,前几天刚看到一句话:“很少有人因为通胀而破产,基本都是为了跑赢通胀而破产”。


这几年碰到好几例这种事,有高管年龄大了在职场混不下去了,拿着几百万退场,觉得非常纠结,如果这几百万存银行,担心再过二十年不值啥钱,就跟三十多年前万元户似的。


最后忍不住去投资增值,很快赔得啥都没了,还有人一开始确实赚到了,变得非常大胆而自信,觉得自己是个股神,然后不仅把本钱赔完了,还欠了一些。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把钱造得差不多了,然后继续找个班去上了。


这些人赔钱之后对生活终于悟了,投资个毛线啊,钱多钱少都存银行,然后自己继续找个班上不比啥强?看,你不需要花钱就学到了这个关键知识。如果他们早点意识到自己会是“赔钱的大部分人”,可能结果也不会这么差。搞笑的是,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会是小部分人,简直是个悖论。


文末再总结几句吧。


我们的生活相对以前已经好了太多,但是我们往往把自己陷入无限比较和消费主义陷阱里,总觉得幸福是通过比别人强或者能购买到更多的商品来获得的,这样想,往往既不会幸福,也不会比别人强。


普通人认清自己的边界在哪,尤其不再年轻的那些人,对生活多一些感恩,少一些苛责,定目标的时候低一寸,通过不断积累一个又一个小成就来让自己重新获得那种把控感,如果你还年轻,更应该这样。


文章基本都是一口气写完的,经常有错别字,我自己总也检查不出来,又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找,大家凑合着看吧。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二十不惑2》好评这么多,为什么豆瓣不敢开分?为何那么多人退休后离开波士顿?买包买了这么多,是时候看看钻石了!为啥美国有那么多苗族人这么多,人家会受不了的呀!既然那么多人说我好久没有发猫了那么多人扮演戴安娜王妃 一米九的她却能如此特别为啥月亮上没有水,却有那么多月海?纪录片没那么了不起3胎宝妈拒切洋葱被丈夫捅死: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护眼方法那么多,只有这几个才真有用!中国的根本大法不是宪法而是领导的看法网球场上的奇遇小鹏汽车又出事故!辅助驾驶再引争议,它没那么神安全还得靠自己...死千万人,处处不可说,太多人知道都怕下架...容貌焦虑,太多人把脸交给“黑医美”今年流行的裤子那么多,还是侧条纹的最显瘦!小时候没那么多讲究,你为什么活得好好的?说三道四(113)大学校长脱稿演讲居然成了新闻来狮城打拼第三年,经历了封城、确诊、开放,生活已恢复正常...【民生】法国更多人依赖食品援助 有孩家庭受通胀影响尤其严重一个人带娃的日子,我突然明白了英国为啥有那么多残疾人唱个反调!我去香港机场送机时惊呆了,香港之路并没那么简单~确定好了酒店和回内地机票再来!接父母来新西兰,你想好了吗?语言、社交、歧视…老人在海外生活,竟有这么多难关!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记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啥会有那么多人让我推荐面包。。“义务教育漏网之鱼”?没那么容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问三合一?今天一次给大家说个清楚广场舞和高尔夫: (二)高尔夫双眼皇帝的床上为啥总放着那么多被子?要花十几万,还要每天护理,OK镜可真没那么香!【社会】法国民调:工作?没那么重要了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是让我谈股票,好吧,今天再谈一次以后尽量少谈假期结婚的这么多,要不要随份子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