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吃越甜是真的!Cell子刊:仅1个月摄入高糖食物,味觉对甜味的感知能力便会降低50%
国庆之后连续上了7天的班,真给不少人上emo了。又是新的一周开始,真的很需要吃点小甜品让自己开心一下!雪融芝士蛋糕、桂花栗子派、抹茶红豆冰淇淋、草莓马卡龙等等,光听名字就让人“难以抗拒”,真想立即冲进甜品店大快朵颐!
嗜甜是人类的天性,吃甜食也成了众多现代人的解压方式。有调查研究显示,超市中出售的预包装食品中,有四分之三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糖。3/4!原来人们早已在不经意之间被“甜蜜”包围住了。但正是这种对甜味本能的渴望,让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找上门来,最终发展成为“甜蜜的负担”。
众所周知,高糖饮食真不好。但对于“嗜甜上瘾”的人来说,戒掉糖简直比登天还难。还有个令人“心惊”的现象是:一个平时奶茶喝七分糖的人,突然有一天会发现喝全糖好像也能接受了。难道越吃越甜是真的?甜食吃得越多,对甜的耐受也会越高嘛?
确实如此!近日,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等众多高校的科学家们在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仅4周的时间,通过给大鼠投喂高糖饮食,就能使甜味信息从舌头传递到大脑的神经反应力降低近50%。这意味着,吃过多的甜食,会从很大程度上使味觉变得迟钝,从而刺激我们去追求更甜的食物!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07.063
无论是果蝇、大鼠,亦或是人类,味觉在选择和摄取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之前的果蝇研究中,此团队便发现,高糖饮食能够通过降低神经反应性和重塑味觉细胞,导致味觉的“麻木”。但果蝇终究是果蝇,并非类似人类的哺乳动物。在哺乳动物中,蔗糖摄入过多究竟会如何影响周围神经系统或味蕾,也会产生和果蝇一致的结果吗?
为回答这个问题,研究者在4个月内使用高糖饮食(30%的液体蔗糖)培养雄性大鼠,以白水组作为对照,观察实验期间大鼠的味觉生理及鼓索神经(支配舌头前端的味觉乳头)的变化。
实验过程
4周之后,以高糖饮食喂养的大鼠竟摄入了约1000g的蔗糖!为了让大家有个概念,这里插播一个数据:2008年的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年中吃下了19.6kg的糖,相当于每4个月摄入6.5kg的糖。和人类相比,大鼠吃的甜还是保守了啊!
在持续了4个月的高糖饮食后,研究者给大鼠提供了甜、咸、苦、酸、鲜味的溶液,并测试了它们对触摸和寒冷的反应,观察大鼠在摄入高糖饮食前后的变化(大鼠内心os:五味杂陈)。
有趣的是,大鼠对其他味觉、触摸、寒冷的反应均没有变化,除了对甜味的反应!研究者观察到,大鼠的鼓索神经对甜蔗糖溶液的反应性降低了50%。
50%!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仅用了4周时间!这个影响的强度,让研究学者们都感到震惊。
高蔗糖饮食抑制了鼓索神经对蔗糖的反应
不过,在高糖饮食后,研究者让大鼠恢复了正常饮食(喝白水)。4周之后再测,发现大鼠对甜味的敏感性又重新降回最初的水平。
这对嗜甜星人来说是个好消息!蔗糖对味觉及神经的改变并非长期的,只要下定决心戒糖,味觉也能恢复。相信很多经历过“控糖”的人对此感同身受,在控糖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三分甜的奶茶都变得贼甜,说明你已成功戒糖!
本研究的领衔教授Monica Dus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结果是预料之中的。味觉的可塑性很强,甚至可以从药物的破坏中恢复过来,比如化疗。“同为哺乳动物,人类有着和大鼠相似的味觉系统。所以如果能调整饮食模式,减少糖的摄入,就能教会我们的味蕾去接受并喜欢上少糖或无糖的食物。”
恢复实验的过程
戒糖后成果显著!
该现象背后的深层机制到底是什么?进一步探究,研究者并未在大鼠的味觉乳头、味蕾数量、神经与味蕾的连接方式等上观察到变化。最终,他们在味蕾的内部找到了端倪——高糖饮食喂养的大鼠检测甜味的细胞较少。
不过,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多巴胺的分泌?又会怎样改变食物-学习系统?还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去揭秘。
高糖饮食培养下,PLCβ2+(II型)味觉细胞的数量较少
综上,这项研究揭示了“爱甜的人越吃越甜”背后的原因:高糖饮食真的会降低味觉系统对甜味的感知能力。不过好消息是,这种味觉的变化是可逆的,只要下定决心开始控糖,就一定能逆转过来。
对于嗜甜星人来说,想要一步到“味”并不容易。不如一点点地来,比如点奶茶的时候,先从全糖减到七分糖,再慢慢减少到五分、三分,最终达到无糖吧!再到那时你会发现,原来“无糖”的世界也可以很“甜蜜”~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07.063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