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掀回购潮:509家公司回购千亿超去年全年,最多已回购35亿
20.10.2022
本文字数:186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多家上市公司加入股份回购大军。
作者 | 第一财经 周楠
十余家公司披露回购方案,多家发布董事长提议回购公告,A股回购潮又来了。
10月20日晚间,浙商证券、玲珑轮胎、创一佳等多家公司公告回购方案或预案。包括上述公司在内,最近一周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方案。其中,精工钢构、健康元等发布回购计划,雅化集团、水晶光电等公司也董事长提议回购股份。
按照回购下限计算,至少5家公司预计回购金额过亿。其中,分众传媒回购金额在4亿元至8亿元,健康元则计划回购3亿元至6亿元。
10月14日,证监会修订股份回购细则,缩短窗口期、调低部分回购门槛。“修订回购规则是对于回购的鼓励,是对于市场的呵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当前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是重要且有益的,但是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同时,要防止借助回购操纵市场或进行内幕交易。
从年内情况来看,宣布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回购资金规模双双增长,已超去年全年水平。数据显示,年内两市已有509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回购金额超1000亿元,较2021年全年的501家、960亿元继续增长。
多股拟回购规模过亿
浙商证券10月20日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回购1939万股~3878万股A股,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拟回购价格不超过15.61元/股。
自股份回购细则修订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加入股份回购大军。
证监会14日就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并公开征求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条件等部分条款做了优化和完善,例如,放宽新上市公司回购实施条件、优化禁止回购窗口期的规定,并对董监高持股有关禁止交易“窗口期”的规定进行了优化调整,为董监高增持提供便利。
田利辉认为,放宽上市公司回购条件,让必需的回购更容易触发;放宽回购、增持的窗口期限,便利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的执行。
公开信息显示,10月以来,分众传媒、精工钢构等十余家公司发布了股份回购方案。按照回购金额下限计算,回购超亿元的公司包括分众传媒、健康元、顾家家居、玲珑轮胎、欧派家居等。
分众传媒10月16日公告,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部分股份,回购总金额总额不低于4亿元、不超过8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7元/股。据此计算,该公司回购数量约为0.57亿股~1.14亿股,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
健康元的股份回购规模也在亿元以上。该公司10月16日公告,拟以集中竞价回购总额不低于3亿元(含)且不超过6亿元(含),回购价格为16元/股,若全额回购,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3750万股。
此外,近几日,星源材质、燕麦科技、天微电子、精工钢构等多家公司也发布了回购方案,回购股份资金总额约3000万~1亿元不等。此外,乐鑫科技、美兰股份、科达制造等多家公司也披露了回购进展。
上述公告回购的上市公司中,部分股价近期创阶段性低位。
如分众传媒,自9月初以来持续下挫,9月23日盘中跌至5.03元/股,创近五个月来新低;星源材质自今年7月初股价一路下行,今年10月10日盘中最低价为19.15元/股,较此前的阶段性高点(33.98元/股)下跌逾四成;燕麦科技股价8月12日盘中最高上攻至20.72元/股,此后持续下挫,10月11日盘中最低下探至13.76元/股,两个月累计下跌近34%。
年内回购规模已超去年全年
从年内整体情况来看,宣布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回购资金规模双双增长。
数据显示,年内两市已有509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回购金额超1000亿元,其中,20家公司实际回购超过10亿元。而在2021年,共有501家公司回购,对应金额960亿元。
Wind数据显示,荣盛石化、美的集团、恒力石化、顺丰控股、比亚迪等年内回购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回购金额排在前三位的公司中,荣盛石化以2.43亿股,35.38亿元的年内回购金额居首,美的集团、恒力石化分别为24.58亿元和20亿元。
自8月中旬,荣盛石化开展第二期回购。公告显示,截至10月10日,公司二期回购通股票约1.05亿股,成交总金额约15.2亿元。
▲年内回购金额前十位公司(资料来源:WIND)
对于上市公司回购行为,田利辉建议,在行为规范上,证监会要坚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明确在回购期间不得实施股份发行行为,防止“一边买一边卖”。同时,应加强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社会化监管加强对回购增持行为的日常监管,通过落实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形成有效的穿透式监管。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认为,应强化股份回购的市场监管。“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市场化改革,目的是提升市场包容性及市场监管能力。并购与回购都是一种市场化行为,应淡化行政管制,强化市场监管。”他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