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啥这段时间强调农业重要性?因为曾经有个大国被粮食危机给搞崩了

为啥这段时间强调农业重要性?因为曾经有个大国被粮食危机给搞崩了

财经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

先说个事情,我在头条和B站发视频已经有一两年了吧,一直没准备在公号发,不过后台很多小伙伴说还是发到微信来吧,他们有的开车时候想听,有的看孩子时候听。所以准备每周周末发一个。此外还有个版权问题,我不发的话,就一直有人往微信搬迁这些视频,到时候我反而成冒牌了。不喜欢视频的小伙伴就当没看到就好了,忽略过去。

==============

看到这个标题,应该猜到我又要写苏联。

可能有小伙伴纳闷,苏联到底是有多少问题?财政的,轻工业,石油,现在又多了个农业?

是的,苏联后期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几乎没有不出问题的地方。就跟泰坦尼克号似的,有16个水密舱,撞到冰山上之后,如果4个水密舱被撞穿,啥事没,恰好撞穿了5个,那就回天乏力,赶紧跳船逃生吧。

苏联如果只是一个部门有问题,其他部门也能给他补上,但是几乎所有部门都出了问题,都指望着财政补,财政自己也没钱了,可不就一拍两散?咱们今天重点聊下农业。

可以说,苏联的农业一直不咋地,从刚开始就先天不足。早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如沙俄。我查了下,1951年的时候,苏联人均是450公斤,而沙俄的1913年是540公斤。不过后来慢慢就好起来了,超过了沙俄,但是一直都没法跟发达国家相比。

那为啥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原因很多,有一个不太关键的问题,导致苏联的农业开发难度很大。那就是苏联非常的大。苏联最大的优点是大,毛病也是大。

这个问题大家设身处地理解一下就懂了,俄罗斯的经济中心是他们的“双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你住的离这俩地方太远,可能粮食能自给,但是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就到不了了,给你运输过去之后也贵得离谱。

这一点大家想想“江浙沪包邮”和“新疆地区不包邮”就懂了。如果你住得离经济核心区太远,不但很多东西根本买不到,就算买到,也比正常价格贵很多,甚至贵好几倍。如果在那些地方搞点现代化玩意,类似自来水、抽水马桶、公寓楼,那就得从经济核心区给他们拉过去,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最后依旧是那个老问题,价格高得离谱。如果一旦坏了,很难得到维护。

更离谱的是,从苏联到俄罗斯,他们的公路发展非常落后。铁路是大动脉,公路是毛细,苏俄铁路还凑合,公路一直非常差,直到现在也不行,现在的俄罗斯几乎没有高速公路。主要是因为俄罗斯那地方特殊气候因素导致公路成本高的离谱。公路作为短途运输的主要途径,一直没发展起来,使得短途运输成本一直非常高。

这也是为啥苏联开辟的大量共青城,后来都荒废了,因为维持费用实在太高。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大家死都不会去那种边远地区,跟流放似的。就算过去了,一有机会,立刻跑回欧洲那边去。

所以苏联的粮食产地并不是到处开花,主要集中在现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那一带,如果太偏远,或者稍微离铁路远一些,能生产出来也运不出来。现在大家去俄罗斯,也能注意到他们的公路非常差,到处是坑,这对车也是一种持续损坏。

那些粮食产地苏联也没好好经营。众所周知,我国建国后大搞水利设施,苏联却一直没咋做这事。倒也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实在忙不过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俄罗斯就一直处在生死线上,先是跟德国打得一塌糊涂,死了无数的人,割让大片领土才求和。

然后是苏联建立,从德国和美国买设备搞工业化,工业化刚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死了几千万人取得战争胜利,战后不随即又跟西方打冷战,既没资源也没人力去搞水利。

“二战”中苏联损失的男性太多,死了两千多万人,绝大部分是育龄青壮年,导致人口严重不够用,老百姓又不想待在村里种地,都跑去了城里,农业人口就更少了。

这里需要说一下,国内很多人也痛心疾首农民进城不愿意待在村里种地,甚至有人说要强制他们不准进城。这就有点缺德了,就好像你们公司待遇差,你想辞职,你们老板竟然不让辞,你说是不是耍流氓?真正好的做法是提高农业补贴,让老百姓种地收入不至于跟进城差距太大,这样农民自然而然愿意在村里安心种地了。

这还没完,我这两天查了下,苏联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还都不一样,比如斯大林时期的问题是,集体农庄毁掉了大家的积极性,农民们种出来的粮食不归自己,可不是“随缘种地”?

比如苏联当时流行一种“秃头种法”。由于农民们种出来的粮食都会被悉数收走,所以收成咋样他们毫不在意,能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各个环节都以表演为主。无论播种还是施肥,都主要在地头认真搞,越往后越糊弄。到了收获季,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庄稼长得就跟秃头似的,只有那几块认真施肥的地方长势很好,大部分地方光秃秃的。

也正是这种模式不可持续,赫鲁晓夫上台后,也就不再搞了。

赫鲁晓夫刚开始那几年脑子一度正常,比如给农民减负,取消了集体农场,提高了农业收购价,农民有了好处,不像以前那么糊弄,粮食产出有了很大提升。此外也大规模垦荒,从1954年到1958年间,政府为开荒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到东部地区落户,共开垦出4000万公顷的土地。后来苏联以至于现在俄罗斯农业能苟住,跟这次垦荒有很大关系。

不过大家看到那个“志愿者”了吧,很多人其实不大愿意去,赫鲁晓夫把他们给弄过去了,这些人后来找到机会就跑回了西部,这也是我上文说的共青城荒废的原因。

赫秃前半截还正常,后来病就犯了。

赫鲁晓夫其实按理说是当不上领导的,资历不行。斯大林死后,本来轮不到他。斯大林死后的权力核心号称“三驾马车”,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赫秃的权力是最小的。可是他很擅长使手段,老三联合老二,斗倒权力最大的特务头子贝利亚。贝利亚被枪毙后,他又使手段斗倒马林科夫,莫名其妙就上位了。

但是这种玩法最大的问题是,自己声望太小难以服众,导致威望一直不太足。为了给自己的声望充值,就得做出来比斯大林更牛逼的大事业。

所以越往后越过分,比如给农业部门下达了不切实际的生产目标。苏联之前采用的是轮种制,一块地种一年休一年,现在年年都种,搞竭泽而渔。倒也不是因为赫鲁晓夫不懂农业直接下命令这么搞,而是上边的任务过重,基层无论如何都完不成,只好这样做。

不仅瞎定目标,还搞玉米。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赫鲁晓夫去美国看了美国人种的玉米后,表面上云淡风轻,表示很无所谓,雕虫小技不值一提。回去之后疯狂推广种玉米,大家也不太敢跟他说苏联国情和美国不太一样,于是很多不适合种玉米的土地也种上了,最后农作物大规模减产。

至于为啥那么热心种玉米,倒也不是完全心血来潮,一方面苏联的粮食确实不够,就在种玉米那几年,苏联曾经拿出372.2吨的黄金储备用于粮食进口,苏联高层确实想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赫鲁晓夫一直挺纳闷美国老百姓为啥吃那么好,肉蛋奶消费量甩了苏联一大截。后来目睹了美国一直连到天边的玉米地后,跟手底下的人一商量,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他准备在苏联种玉米,用收获的玉米喂猪喂牛,这样就可以提高肉蛋奶。

逻辑倒也没错,一到执行阶段很快搞歪了。因为苏联那一带高纬度,日光不足,根本不适合种玉米,后来自然啥也没种出来。

不过苏联领导人对肉蛋奶有强烈的执念,这个倒也好理解,因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跟肉类消费强相关,很难说老百姓一年吃一次荤生活水平会很高对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历代领导人前赴后继,没想到后来俄罗斯意外解决了,咱们一会儿说。

不仅没法种玉米,苏联一直也没太解决老百姓的积极性问题,也就是著名的“他们装作给我发工资,我装作给他们上班”。

这个问题在计划经济下几乎无解,激励和创新不足是计划经济的两个死穴,可能在极少数地方或者短时间解决了,但是全局、长期的效率低下却无法解决,这在各国的实践中被反复证实。为了避免引战,就不多聊了。

赫鲁晓夫最后还是没熬过激烈的同僚竞争,1964年他在黑海度假的时候,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发动政变,赫秃被解除了所有职务光荣下岗,后来专心写作,7年后心脏病发作死了。

赫秃应该是苏联历史上对农业最上心的一个领导,当初政变要推翻他的时候,骗他回莫斯科的电报里,竟然说的是要他回去开农业会议,赫鲁晓夫兴冲冲就回去了,然后就被宣布解除职务。

随后上台的是勃列日涅夫,也就是那个著名的“勋章爱好者”,也被称为“苏勋宗”。他手上苏联核弹超过美国,叠加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油价高涨,苏联的国力在苏勋宗在位期间达到了顶峰。

他从1964年一直干到1982年,正好摊了个石油周期,看下图就能看出来,他在任的时候,油价一年比一年高,苏联卖石油赚得盆满钵满,美国当时快倒闭了,乱的一团。

大家知道著名的“西方-81”演习吧,这场50万苏军参加的军演震惊了西方,大家看上图就明白了,那正好是油价巅峰,也是苏联国力的巅峰。

也正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油价高企,苏联财政充足,苏联利用卖油的钱又是支持第三世界革命,又是大规模购买西方的粮食,当时主要是向美国,巴西,加拿大购买。买来粮食喂猪羊牛,并且买了大量的轻工业品,形成了当时一个“石油换粮食”策略。

那些年苏联如果有啥地方需要经费,第一反应就是向计划经济委员会批石油配额。也正是因为需要的石油太多,疯狂开采,短短15年就把他们最好的油田给玩坏了。

那几年的苏联是非常爽的。既在军事上维持了对欧美的强势地位,老百姓生活水平也大幅提升,冷战进入了苏攻美守阶段。

从后视镜来看,倒也不是说进口粮食这事有问题,而是说苏联一直对“内力”提升积极性太差。当时太过补贴重工业,对农业重视度一直也不咋的,农民处于被剪刀差“被剪”的那一边。整个苏联时代,农民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整体非常消极。

到了1986年左右,石油财政基本崩溃,苏联极度缺钱,自然粮食也不够,日常排大队领面包,还不一定能领得到,最终引爆了群众的不满,随后的事大家也就知道了,1991年彻底崩了。

所以大家经常看到有人辩论,一边说苏联的福利很好,各种配额都很足,另一边说那为啥到处排大队领面包?

可能说的不是同一个时期,油价暴跌之前的苏联和油价暴跌后的苏联完全是两码事。大家经常看到的照片排大队领面包,基本都是战争时期和油价暴跌后的事,苏联自己的粮食不够,又没钱买西方的,导致食品副食严重缺乏,大家只好排长队。

然后就是苏东剧变,苏联变成了俄罗斯,谁能想到,一直缺粮的俄罗斯突然间几年之内就成了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国,苏联时期一直解决不了的肉类问题,现在俄罗斯基本没有了,现在俄罗斯的肉类价格跟咱们这边差不多,但是蔬菜巨贵。俄罗斯这些年整体来说突出的成就并不多,农业绝对算一个。

那俄罗斯又做对了什么呢?

我仔细查了下,发现苏联刚解体那些年,俄罗斯采取放任态度,粮食产量暴跌。

后来一直到2007年,俄罗斯政府颁布了新的惠农政策,给农业进行了大规模补贴,种地不再无利可图,于是很多俄罗斯公司租了大片土地去种地,粮食产量就这样上去了。

现在俄罗斯的耕地比苏联少得多,能有这么大的进展,主要还是利润驱动下的大规模引入技术设备和良种,叠加俄罗斯地势平坦,适合机械化,这些年进入了一个正态循环。种地有利可图,赚到钱后可以买更多的设备和肥料,地里产出更多,赚的也就更多。俄罗斯下一步军火生意不行了之后,粮食出口应该能顶大梁。

唯一的问题是,俄罗斯人不大愿意去远东西伯利亚,这些年很多中国公司在那边种地,不过俄罗斯有法律,不让外国公司购买他们的土地,所以有些中国企业在那边种地,也是租他们的地。

尾声

如果说苏联到俄国能给咱们什么启事,那无疑是粮食安全事关国家根基,是最不能马虎的事。

但是必须意识到,俄罗斯跟咱们差别极大,俄罗斯土地资源实在是太足了,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和交通。这一点我们可能永远没法比,我们的耕地就那么些,只能是精耕细作。

不过确实能借鉴他们在惠农和科技上的经验,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其次就是如果想发展农业,必须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收益,如果能让农民得
到实在的利益,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工呢?

整体来讲,我国这些年做的也非常好,我查了下数据,2012到2022十年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现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还是希望接下来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吧,毕竟农民和农业都是这个国家的根基。

全文完,这段时间不开评论了,多谢阅读。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张文宏团队最新研判:老年人这段时间要加倍注意保护自己!立冬后 闺蜜把零食换成它,一段时间不见她, 肌肤嫩到让人嫉妒!转需!在美国疫情最猛烈的那段时间,我新冠确诊了…《部队大院的八零后》第二章 阿联酋的中国空姐经济动荡?工作难找?大批裁员...那么如何才能安稳度过这段时期?!植物奶为啥这么火?我们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发现了真相……长文捋明白Spring事务!隔离性?传播性?一网打尽!美女螨虫入眼致失明,螨虫为啥这么可怕!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卖爆了!它成中国出口爆款,交付周期排到2026年!为啥这么火?又一人贩子被抓!妇产科医生拐骗婴儿,为啥这次全网建议轻判?合同为啥这么难读,是不是律师界的阴谋?丨搞笑诺奖暴打警长,怒怼美国,力挺中国:菲律宾第一千金,为啥这么刚?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粮食危机房市通胀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冷却男孩暑假作业的研究课题:我家15岁的柴犬为啥这么可爱?30万人,产值1000亿!这个“宇宙最强家具小镇”,为啥这么牛?《部队大院的八零后》第一章 失败的初次邂逅抖音大火的AI虚拟人,画的猫为啥这么丑?把连线接口全放在主板背面,拥有百万粉的UP主为啥这么干?" 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曾经涉及刑事犯罪,而被拒绝提供住房", 纽约市将禁止房东对潜在租户进行犯罪背景调查!!嘲讽美国、打脸台湾当局:新加坡第一夫人,为啥这么刚?长满快乐男人的迪卡侬,为啥这么便宜她在这里度过了后半生在工业革命前,“农业全球化”早已悄然开启: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为啥现在的儿童霸凌越来越多?因为孩子交的朋友太少了!上了设计网站首页的餐饮样机给我一份?[ 第313期 ]《部队大院的八零后》第三章 律政俏佳人发布仪式:「六度闻道」会成为企业重要的研究工具|WISE2022新经济之王大会现代汉服面料分类大全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再读一遍巴菲特你为什么一直贫穷?因为你不想从贫穷中爬出来!20-30岁年轻人,心态脱贫比物质脱贫更重要!不背口诀表,没有数学老师:新西兰为啥这样教数学?全球新型农业浪潮来袭,还不知道“再生农业”的你OUT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