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老师在北京:这些年我遇到的中国孩子和家长
看点 近年来,艺术启蒙成为众多家长看重的教育内容。但在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工作了6年的美籍艺术老师莱克西看来,当下国内艺术启蒙中不合时宜的做法比比皆是。她认为,激发孩子内心对美的认知和表达,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由发挥、展示想象力,才是优秀的艺术启蒙应有之意。而存于心中的种种认知误区,可能让家长错过培养孩子个性、挖掘潜力的可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菁kids北京 (ID: Jing_kids)
访、文丨Alan Song 编丨May
(为方便阅读,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体)
我在美国出生长大,后来又到巴黎读书和工作。
我差不多9岁的时候开始在学校里玩陶艺和木雕,当时最开心的就是能接触到各种奇奇怪怪的切割机器和小工具,我用这些工具切木头、雕陶罐,做出了很多拼图和玩具。
还记得那时候,我的艺术老师几乎不会给我们设定创作主题,也不会给出所谓“好作品”的标准。我和小伙伴们就是随心所欲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在那所学校学习了4年。现在想来,正是那种完全独立开放的探索和体验式学习,打开了我的艺术创作之门。
后来我去巴黎学习艺术设计,并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我在那时开始做一些兼职工作,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玩粘土、画画。另外,我还在巴黎的迪士尼乐园做演出化妆师,与世界各地的孩子一起玩,把他们打扮成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这些经历也帮助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之后我来到北京,一直在一所国际学校任教。为何走上艺术教师这条路?我想应该是得益于我童年时期的艺术启蒙教育。所以在我后来的教学生涯里,我也会尽力让我的孩子们随心所欲,自由发挥。
在北京这几年,我在学校教学和校外活动中接触到很多家长,他们都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在这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发生在年龄偏小的孩子们的家长居多。
最常见的就是与家长见面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
早些时候,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我都会逐一追问家长一些问题。比如:“您想让孩子画成什么样?”“您给我看的这张画,画背后的孩子多大?您为什么想要孩子画成这样?”“您说的画得像个样子,是什么样?”
这些问题问出去之后,有的家长比较茫然,有的依然会重复他们之前的问题,有的也会觉得我啰嗦。久而久之,我也不再追问,而是统一回答“您先让孩子上一段时间,看看TA自己的表现。”并报以笑容。
从我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看来,艺术启蒙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内心对美的认知和表达。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建立自信,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成人,我们更多是以旁观者的角色,在一旁陪伴和观察就够了。也可以适当地跟孩子聊聊天,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画画时的想法。但是无论孩子画成什么样子,都要给他们大大的鼓励。
可这样的理念有时也会遇到冲突。我记得在校外艺术拓展课上有过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总是能够画出自己的一套东西。他经常画不同的怪兽,怪兽画背后还有自己设计的一套体系。我总是鼓励他讲出他画背后的故事,然后跟他一起讨论颜色和构图等等。
可过了一段时间,排课老师说他不再来了。问了细节得知,家长为他报了一个“大师临摹课”。
之后我从排课老师的手机里看到那个小男孩爸爸的朋友圈,上面是“大师课”上孩子们的菠萝临摹习作,孩子们的画大同小异。一眼看上去,我也看不出来哪一幅是他画的了。不再像以前的怪兽,一眼就知道是他。
我见过有的艺术机构让7岁左右的孩子临摹大师名作,老师反复指导、修改、传授技法,甚至还会手把手帮忙。也许家长会对最后的作品非常满意,发条朋友圈会获赞无数,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过早让孩子接触素描和临摹等技法,容易让他们陷入思维定式。
我并不是反对临摹,但我想说,大一些的孩子是有必要接受技法训练的,毕加索等很多大师在早年都临摹过别人的作品,从中获取灵感。毕加索有一系列作品就是借鉴了非洲面具的元素。只不过这样的训练不适合小龄的孩子。
我认识一位中央美院的朋友,他和妻子都是美院老师,他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画画方面有一个共识——不多嘴、不插手。“画画没有对错,无所谓成败,动手去做才是王道。”
有一次,他们5岁的儿子画了整整一下午汽车,每张纸上只画一辆,用了厚厚一摞大画纸。他们也会心疼,但谁都没去阻止。等孩子结束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后,开心地跟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脸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最可贵的呀。
经常有家长问我,应该怎样去挑选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艺术培训班,怎样去挑老师?我觉得优秀的儿童艺术启蒙老师要擅于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由发挥、展示想象力,不是去“教”小朋友画画,更多还是在“引导”。
我在课堂上也会给孩子们介绍毕加索。我会让孩子们先观察毕加索的代表作,然后让学生们说说作品的风格特点。
这时的课堂气氛是最活跃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大胆表达:有的会说人物里有很多形状,除了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还有很多奇怪的形状;还有的会说人物长得很特别,鼻子长在了耳朵的位置,嘴巴长在脸的侧面……每个孩子在这时候都会去仔细观察和思考。
在热烈的讨论之后,我就会鼓励孩子们创作一幅类似风格的作品,画什么都行。于是有的孩子会画自己的妈妈,有的会画小动物,也有的会画自己,而无论他们画什么,都能够表现出刚刚讨论过的那些“毕加索风格”和自己无限的想象力。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实践,孩子们认识了毕加索,了解到一些毕加索的代表性艺术风格,以后就可以在创作中自由地融入毕加索的艺术元素。
弗洛伊德有一个著名的“人格发展五阶段”理论,这一理论也有助于儿童艺术启蒙。
3岁左右的宝宝处于绘画“涂鸦期”,5岁开始对绘画、音乐、大自然等事物更感兴趣,这正是开始艺术启蒙的最佳时期。一个优秀的艺术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
几年前,NASA做了一项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他们随机找到1600名5岁左右的儿童作为样本,发现样本中98%的儿童创造力可以达到“天才”水平。但5年后,这组儿童只有30%的人保持原有水平,再过5年,就只剩下12%。可见,孩子的创造力大约在6、7岁时达到顶峰,随着他们开始接受学校的常规教育,创造力也开始下降。
根据这样的儿童心理特征,好的老师更愿意为低龄儿童开设更能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课程,用这样的课程帮助孩子们保持创造天性,为创造力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所以,在选择艺术老师时,家长们不必把“画得像”作为重要标准,而需要考虑能不能在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尽量激发他们去表达、去展现。
等孩子长大一些,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更强时,再去接触各种技法,到时他们很快就可以临摹出“完美”的大师名作。
我想,大部分家长培养孩子艺术兴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希望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能力,有创新创造的思维。
记得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关键是长大后如何保持童心”,这正说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宝贵。所以,请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然生长,相信他们一定会创造惊喜。
图由作者拍摄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